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变化趋势的研究(附件)【字数:6320】

摘 要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却在迅速扩大,这种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城乡居民内部、不同地区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江苏省虽然是经济强省,但也存在城乡收入不均现象。本文研究的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因此我根据2000—2015年的现有数据,简述江苏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本文第一章概述了研究问题的相关信息;第二章简述研究方法;第三章运用江苏统计年鉴2000—2015年的数据,分析近几十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及现况。第四章运用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对上一章数据的检验,并用EXCEL预测2016年的城乡居民收入。第六章总结并提出建议。关键词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收入比、收入分配差距、变化趋势
Key words: income distributio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ratio,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change trend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相关概念 1
1.3 国内现状与问题: 2
1.4国外研究的状况: 2
第二章 理论分析 3
2.1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3
2.2 研究方法 3
第三章 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5
3.1江苏省城乡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5
3.2城乡收入差距分配分析 7
第四章 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分析 10
4.1多元线性回归 10
4.2因素解释 10
4.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1
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11
4.5结论分析 13
第五章 统计检验与预测 14
1、统计检验(异方差检验) 14
2、统计预测 14
第六章 总结和建议 17
致 谢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投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GDP总量以及人均GDP的逐年增长从宏观层面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可喜成果——国民财富的增加与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却在迅速扩大。这种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之间、城乡居民内部、不同地区居民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对社会公正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会导致社会冲突增加,并有可能导致经济陷入停滞。这说明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1.2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收入不均等状况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有关。近年来,从实证角度研究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已取得了很多成果。江苏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强省,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但也存在城乡收入不均现象,因此我们根据现有数据,分析产生城乡差距的现状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给出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1.2相关概念
收入分配:收益分配是企业资本的提供者对收益总额进行的分割,它主要是以企业的税息前利润(即利息、所得税和净利润)为对象在各利益主体间进行的分割。收益分配的构成,广义上是企业收入的分配;狭义上是税后利润的分配。
城乡收入比:它是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出来的具体数字就是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1.3 国内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问题日益严重,此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以国内实际情况为研究背景,国内的学者主要研究了中国的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城乡间收入差距以及地区收入差距的产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1.4国外研究的状况:
国外经济学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及收入差距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库兹涅茨的倒U型曲线就是研究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而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研究收入差距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刘易斯和库兹涅茨的二元经济理论。
第二章 理论分析
2.1 中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历程
从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20多年间,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这两种公有制。
而改革开放之后的分配制度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农业问题,决定要先以农村为突破口,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从那以后,我国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它废除了人民公社,解决了农村分配制度原有的问题,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它改革了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系,实行工效挂钩制度;改革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实行结构工资制。1987年的十三大在分配制度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提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提出了允许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提出了效率为先、兼顾公平。十四大分配制度改革,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十五大的最大突破,就是解决了生产要素能否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提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观点,是十三大的补充和概括。十六大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在十五大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解决其他生产要素如何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即按贡献大小参与收入的分配。党的十八大更是多次提到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2.2 研究方法
1、基尼系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