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产业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字数:10914】

摘 要随着江苏经济的不断上升,常州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的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总是存在某种联系,因此本文对常州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某些关系进行相关理论分析及相关建模分析。发现常州地区生产总值在不断上升,但却产生了生产总值增长率回落的现象,因此常州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相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利用我国1990年-2016年常州统计局官网的相关数据,使用单位根的检验方法、协整检验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的检验方法。得到以下结论在常州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是长期稳定的。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中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产业结构层次对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层次也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从创新、互联网、人才等都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最终的目的是将常州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打造的越来越高级化。
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
1.1.1理论背景及意义 1
1.1.2现实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2.1国内文献 1
1.2.2文献评论 3
1.3相关理论阐述 4
1.3.1产业结构及其高级化 4
1.3.2经济增长 4
2.常州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6
2.1产业结构高级化 6
2.1.1第一产业转入第二产业 6
2.1.2第二产业转入第三产业 7
2.2经济增长 8
2.2.1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上升 8
2.2.2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波动大 10
3.常州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11
3.1变量与数据 11
3.1.1变量 11
3.1.2数据 11
3.2实证过程及结果 12
3.2.1协整检验 12
3.2.2格兰杰因果检验 13
3.3实证结果分析 13
3.3.1长期均衡关系 13
3.3.2两者作用方向 13
4.结论与建议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1结论 15
4.2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理论背景及意义
一个地区的经济好与坏直接导致国家的发展是怎样的。当国家经济发展是好的情况下,这个国家的发展一定是好的。反之,发展是不行的。在当前社会,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已经变成了经济学中必不可少的话题,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中,二者的身份都很重要。在“新常态”阶级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是在不断的前进。我国经济由“追求高产量”转向“追求高品质”、由“追求多样性”转向“追求精彩”、由“慢慢上升的样子”转向持续平衡增长的经济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采取常州地区近68年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做出相关理论及相关实验研究。
1.1.2现实背景及意义
常州,是在江苏地域,位处江南。不仅仅是在长江三角洲中间地带,而且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城市中也有常州。伴随着常州的发展越来越好,优秀的制造业企业及许多文化旅游名地也直接影响经济。江苏长江经济这一带中,常州是江苏长江这一带的一个重要部分。从2015年开始,常州市有着五个市辖区和一个县级市,分别是武进区、天宁区、新北区、钟楼区、金坛区和溧阳市。街道管理部有着21个、自身乡镇有37个及行政村807个,被统计局的统计出来的居委会也有323个,常州地区有着4385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
在2016年常州地区GDP处于江苏省第6,对于有着很多人口的常州,这项成绩还是非常可以的。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进步,2016年常州地区的GDP为5773.86亿元,第一产业的GDP逐渐转向第二、三产业,从中发现常州地区产业高级化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产业的政策发展趋向,常州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有着稳定的关系。即在以后的发展里,常州尽可能提升新能源产业,人才市场产业,环保产业,创新产业等,常州会偏于相关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及创新能力,为了不断加强区域内品牌相关建设,打造出充满着绿色产品的制造名城。因此,以常州地区为样本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做出研究。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文献
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肯定是第一部分,关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理所当然是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陈尚、胡晓丹(2017)运用19962013年中国11个沿海地区的相关数据,方法采用单位根检验和回归检验,表明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相互的影响,三次产业都对海洋的经济有着促进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作用是最大的[1]。戚莹、李刚(2018)通过对安徽省2000年至2015年相关地级市的数据,引用平稳性检验方法,了解到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长期稳定性的模式。在安徽省,这三大区域也有着差异[2]。潘经超(2016)选取20042015年26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法、协整检验法及变系数模型进行OLS回归,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会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3]。苏华、刘文君、刘升学、李婷、席文燕(2017)数据主要来自20042014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运用生产函数、专业化水平用克鲁格曼专业化指数,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效益有着一定的影响[4]。孙元君、张慧(2018)选取200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交叉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叉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联系是正的,不存在相关区域性差异,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5]。钟韵、贺莎(2017)采用19972015年香港统计年刊所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采取ADF单位根检验法,结果表明自回归以来香港的存在长期稳定的联系在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中[6]。赵旺(2017)对2004年至2015年关于江苏省各市面板的相关数据,选择每个市的人均GDP、总就业人数、各个产业的就业人数、各产业间的产值,最小二乘估计方法,表明产业结构必然影响着区域间经济增长[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