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的实证分析【字数:10640】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国内当前资本过剩与市场饱和的现状使得以往的投资模式无以为继,国际投资一直以来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受广大学者们的热议。本文从国际投资的概念以及我国这方面的现状出发,阐述我国发展国际投资的背景、面临的风险与进行国际投资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作用与影响;选取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010年至2019年已有的季度数据,通过ADF平稳性检验、假设检验法以及相关分析图检验纯随机性,尝试并确定建立AR、MA、ARMA、ARIMA中的某一种时间序列模型预测2019年我国国际投资的发展前景,于国际形势、投资方式、投资效益等方面剖析我国进行国际投资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坚持自由贸易、合理选择投资产业方式等相关建议。以期在我国现有的国际投资经验教训之上,较好地改善未来国际投资的发展环境,让我国经济达到一个更为理想的高度。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国际投资概述 4
2.1 国际投资的含义 4
2.2 国际投资的发展 4
2.3 国际投资的分类 4
2.3.1 按期限分类 4
2.3.2 按资本的来源和用途分类 4
2.3.3 按资本的特性分类 4
3. 我国国际投资现状分析 6
3.1 我国发展国际投资的体制困局 6
3.2 我国国际投资的现状分析 6
3.3 开展国际投资的作用及意义 8
4. 2019年国际投资前景发展的实证分析 9
4.1 指标选取与模型介绍 9
4.1.1 指标选取 9
4.1.2 模型介绍 10
4.2 数据预处理 10
4.3 模型建立 13
4.4 模型预测 15
5.政策建议 17
5.1 促进自由贸易,加强国际投资保护机制 17
5.2 合理选择投资产业方式 17
5.3 加强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17
5.4 充分发挥母国促进效应 17
5.5 高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视国际投资中的风险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07年8月美国横生次贷危机,于2008年9月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从2005年的4.0%、2006年的3.8%减缓到3.2%,该次危机更是导致2008年、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直到2015年全球掀起跨境并购活动的爆发,世界经济强势复苏,外资流量达1.76万亿美元,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至2017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达1.47万亿美元,全球经济总体回暖;2018年,外资流量达1.2万亿美元,全球经济虽增长乏力,但前景乐观。
一直以来,国际投资经济发展备受重视,在资本流速减缓、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投资并购活动萎缩等现象频发的情况下,与之不同的是,我国对外投资进程走势以保持稳定发展为基础,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一直处于逐年向上爬升的状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与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国际投资发展良好,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方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则充分说明它是能够使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际投资在我国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加大了对该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就早期理论而言,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哈里邓宁(John Harry Dunning)(1979),他于1979年举行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即为IDP(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IDP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密切相关[1]。杨健全、杨晓武、王洁对于这一观点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们选取1985—2004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量化的角度,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增长势头虽良好,但依旧滞后于发达国家,进一步证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池海舰(2008)根据19852006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和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通过构建我国人均净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模型和地区横截面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所用模型对我国的国际投资发展进行总结和预测,根据以上定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来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3]。吕丹(2012)采取2008年至2010年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从产业分布、企业类型及区域划分方面对我国国际投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邓宁的IDP理论与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来看,认为我国国际投资的发展轨迹显然已发展至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4]。欧阳予、宫蕾(2014)根据1982~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结合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对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认为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5]。郭杰、强永昌(2010)通过对我国1982年至2008年的货物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只是统计上的意义,并不表明其相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6]。随着近些年我国国际投资呈现出的良好发展趋势,更为客观的证实了前人对我国国际投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准确性。
不论是从理论还是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都得到了巨大成就,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此,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发展型政府”、“中国模式”等理论相继被提出。黄宗昊(2016)认为,在当前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都面临经济调试情况下,"中国模式"的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以来的系列方案,能够为新一代的"发展型国家"理论提供丰富的经验例证与理论延伸,促进二者之间的互相补充,相得益彰[7]。张宇等人(2011)认为,“中国模式”的内涵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包含了多种所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以新型工业化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战略等[8]。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国际投资概述 4
2.1 国际投资的含义 4
2.2 国际投资的发展 4
2.3 国际投资的分类 4
2.3.1 按期限分类 4
2.3.2 按资本的来源和用途分类 4
2.3.3 按资本的特性分类 4
3. 我国国际投资现状分析 6
3.1 我国发展国际投资的体制困局 6
3.2 我国国际投资的现状分析 6
3.3 开展国际投资的作用及意义 8
4. 2019年国际投资前景发展的实证分析 9
4.1 指标选取与模型介绍 9
4.1.1 指标选取 9
4.1.2 模型介绍 10
4.2 数据预处理 10
4.3 模型建立 13
4.4 模型预测 15
5.政策建议 17
5.1 促进自由贸易,加强国际投资保护机制 17
5.2 合理选择投资产业方式 17
5.3 加强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17
5.4 充分发挥母国促进效应 17
5.5 高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重视国际投资中的风险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07年8月美国横生次贷危机,于2008年9月引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从2005年的4.0%、2006年的3.8%减缓到3.2%,该次危机更是导致2008年、2009年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放慢;直到2015年全球掀起跨境并购活动的爆发,世界经济强势复苏,外资流量达1.76万亿美元,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至2017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达1.47万亿美元,全球经济总体回暖;2018年,外资流量达1.2万亿美元,全球经济虽增长乏力,但前景乐观。
一直以来,国际投资经济发展备受重视,在资本流速减缓、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下降、投资并购活动萎缩等现象频发的情况下,与之不同的是,我国对外投资进程走势以保持稳定发展为基础,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一直处于逐年向上爬升的状态。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与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国际投资发展良好,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国家政策方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则充分说明它是能够使我国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际投资在我国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学者们加大了对该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就早期理论而言,有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哈里邓宁(John Harry Dunning)(1979),他于1979年举行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即为IDP(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IDP理论认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密切相关[1]。杨健全、杨晓武、王洁对于这一观点有着相同的见解,他们选取1985—2004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从量化的角度,通过国际比较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增长势头虽良好,但依旧滞后于发达国家,进一步证明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2]。池海舰(2008)根据19852006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趋势、接受外国直接投资和净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通过构建我国人均净对外直接投资与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模型和地区横截面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所用模型对我国的国际投资发展进行总结和预测,根据以上定量计算得到的结果,来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性建议[3]。吕丹(2012)采取2008年至2010年间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数据,从产业分布、企业类型及区域划分方面对我国国际投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邓宁的IDP理论与我国近些年的发展来看,认为我国国际投资的发展轨迹显然已发展至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4]。欧阳予、宫蕾(2014)根据1982~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数据,结合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状况,对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认为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将会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5]。郭杰、强永昌(2010)通过对我国1982年至2008年的货物出口、对外直接投资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只是统计上的意义,并不表明其相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6]。随着近些年我国国际投资呈现出的良好发展趋势,更为客观的证实了前人对我国国际投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准确性。
不论是从理论还是数据,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都得到了巨大成就,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此,中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发展型政府”、“中国模式”等理论相继被提出。黄宗昊(2016)认为,在当前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都面临经济调试情况下,"中国模式"的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以来的系列方案,能够为新一代的"发展型国家"理论提供丰富的经验例证与理论延伸,促进二者之间的互相补充,相得益彰[7]。张宇等人(2011)认为,“中国模式”的内涵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包含了多种所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以新型工业化和体制创新为动力;独立自主的对外开放战略等[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