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

无锡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分析[20191219194648]
摘要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国经济的增长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变得越来越好,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环境污染。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我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以及研究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各领域探讨的热点。因此,怎样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更好的权衡两者的关系,让经济朝既定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已经变成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全文贯穿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思想,通过把无锡市环境污染和人均生产总值从1991年到2012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到相关结论,结合无锡市市情,提出可行性建议。无锡市政府和与无锡相类似的其他二级城市也可参考这些建议,对加深环保的重视以及日后采取的改善措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3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4
1.4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5
2.相关理论介绍 6
2.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EKC)基本原理与形成机理 6
2.2循环经济 7
2.3系统论和控制论 8
2.3.1系统论 8
2.3.2控制论 8
3.基于无锡市的实证研究 10
3.1无锡市概况 10
3.2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模型构建 11
3.2.1指标的选取 11
3.2.2经济增长与综合环境污染水平的模型构建 11
3.2.3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污染水平的模型构建 13
4.造成无锡市环境污染因素的综合分析 19
5.基于无锡市市情的环保建议 21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附录A 25
附录B 26
1.绪论
1.1研究背景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社会出现大规模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但是环境污染也随之越来越显著。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环境带给我们的不良影响已经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不断发生更替,煤炭和石油等矿产资源被人类大量开发使用,温室气体大量产生,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得地表温度不断上升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地表温度已经上升0.3到0.6摄氏度。
酸雨的产生是环境恶化的又一大证明。酸雨的产生是由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酸性气体,如硫、氮氧化物等,它们溶于水便形成我们日常所说的“酸雨”。而这些酸性气体来自于人类大量燃烧的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后排放的废气中,二十一世纪60年代,酸雨带来的危害越发明显起来,酸雨波及的河流和土壤的PH值均下降,表现为酸性水质和酸性土壤,得不到清洁水源和干净的土壤,不仅我们人类可饮用水源大量减少,而且鱼类开始出现批量死亡的现象,农作物也奄奄一息、难以成活,森林植被也在受到侵蚀后出现成片减少的现象,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金属等。在可饮用水变少的同时,人类又在大量的污染水源,人们把河流当作城市的“清洁器”,不断的向河流中排放废水、废弃和废渣,进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恶化,然而人们并没有发觉到治理污水的紧迫性。全世界每年需要排放大量污水,合约4260亿吨,每1吨污水会污染13立方米干净水源,因此,每年排放的污水会导致约55000亿立方米的水源受污染,这约占地球可饮用水源的14%。另外,据联合国调查数据显示,全球可饮用水中40%已经被污染。
此外,工业革命中很多化学用品的诞生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当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是,我们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毒害物质的环境中,而这个毒害环境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如果还没有引起重视,我们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在人们迎来农药和防腐剂时,几乎全人类都认为这是个划时代的发明,为此欢呼,殊不知,它们已经严重威胁地球的安全 。
最近一段时间,生态环境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的问题越来越显著,尤其是全球气温升高、酸雨、水资源污染严重、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物种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正在不断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无锡市是一个二级城市,经济在二级城市中相对较发达,2007年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无锡市政府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由此开始格外注重本地的环境保护方面。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无锡市高速发展的同时,极大程度上破坏了环境。从水环境来看,无锡境内的太湖水富营养化,湖水含有的污染物远远超过湖水的自净能力,由于湖水中氮、磷元素促进了水中藻类的生长,到2007年,太湖出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蓝藻爆发事件,情况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而且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来看,无锡市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而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又会导致酸雨,无锡 2007年以前酸雨发生率处于波动上升期,2008年到2012年处于一直下降的阶段,其中,无锡酸雨发生率在2006年时达到76.5%,在居于江苏省第一位;从工业废弃物的角度来看,废弃物的排放量每年增加,其中一些重金属的排放量更是呈攀升的趋势,到2012年,全市工业废弃物总产生量达到979万吨,其中2007年和2011年甚至突破1000万吨,分别达到1002万吨和1031万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间存在冲突关系,而且表现出来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应该形成高度的警惕。
本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EKC)模型,并把循环经济理论加以结合,把无锡这个二级城市作为对象进行分析,依此总结出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变化规律,并且得出的结论可作为依据在同类的二级城市中做一定的推广。同时,本文还将从国外环保案例中分析总结出相应的环保经验,针对无锡市特殊的市情,在节能减排方面作更为详尽的分析,并且有的放矢的提出适合无锡自身的环保方案。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EKC),本文还将结合循环经济、控制论和系统论,探求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优化环境的方法,实现经济和环境“共赢”局面。在本文中,将在原来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EKC)模型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无锡市本身的经济发展和环保情况后,展开一系列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将会得到相应结论,可为无锡市环保决策提供依据,提供科学的实施工具。结合无锡自身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环保措施,这可为无锡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有利于无锡市环境的改善。
1.3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Grossman和Krueger 都是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在1991年对世界上所有都市的大气质量数据进行剖析,通过深入研究,他们发觉不管是二氧化硫还是粉尘,它们的变化都跟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存在一种规律,即两种环境指标都与人均收入呈现倒U形的曲线关系。
Bandyopadhyay 和Shafik在1992年致力钻研了一百四十九个国家的十个环境因素,他们把这十个环境要素与人均收入结合考察后发现:都市市民中缺少清洁水源和卫生设施的人群占城市总市民的比例不断下降,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变动关系。并且通过进一步深入探究,他们发觉二氧化硫浓度和固体颗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与人均收入的变化表现出倒U型的曲线关系。因此,他们大胆得做出这样一个猜测,城市的环境随着经济的增长不断下降,城市二氧化硫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随人均收入的升高而增加。然而,森林面积的不断下降可能跟经济增长无关,这个结论与Grossman和Krueger在1991年所得出的结论相比,更向我们证明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两者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1993年, Panayotou 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探讨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并没有按照先前其他科学家的方法,以污染物浓度作为环境因素指数,而是把污染物的人均排放亮作为研究的指标,并且在研究时加入了人口因素进行考量。他搜罗了五十四个国家二氧化硫、固体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的人均排放量的数据,通过分析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关系,发觉这三种污染物在空气中浓度的变化都与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表现出倒U形的曲线的函数关系。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对EKC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深入分析以后,学者们慢慢发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间除了“倒U型”曲线关系,还存在其他可能的关系,实例成果和理论解释见表1-1 。
1.3.2国内研究现状
陈晓剑 、吴开亚在2002年把安徽省从1987年到2000年的工业三废排放量与人均生产总值相联系,研究其中存在的关系。他们发现基于安徽省的工业三废和人均GDP研究所得到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U型+倒U型”的函数关系,这和先前研究者们提出的“U型”曲线形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因此,通过这些研究成果,他们扩展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概念,引进了用三次函数形式表达的曲线模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8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