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现状与研究

中国经济产能过剩的现状与研究[20191219195230]
摘 要
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但资源要素产品价格机制扭曲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如今,越来越多的成为中国经济的许多问题的操作的产能过剩的矛盾的根源。本文通过分析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经济影响和适用范围等等,来研究我国的经济体系中产能过剩的现状。同时还分析了什么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到底只是单纯的表示生产量高过了需求量,还是有其他的含义。这就涉及到了产能过剩的定义,但是业界许多学者就产能过剩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就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相对于合理的解释,同时还提出了一些产能过剩的解决措施。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产能利用率
目录
1.引言 1
1.1产能过剩 1
1.2国内研究现状 1
1.3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2
2.产能过剩的简介 4
2.1产能过剩的三种看法 4
2.2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 4
2.3产能过剩的经济影响 4
3.产能过剩的代表行业 7
3.1传统行业中的产能过剩 7
3.1.1钢铁行业 7
3.1.2汽车产业 8
3.1.3服装产业 9
3.2新兴行业 10
3.2.1海洋产业 10
3.2.2光伏产业 11
3.2.3手机行业 12
4.产能过剩的原因与对策 14
4.1产能过剩的原因 14
4.2产能过剩的解决措施 14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1.引言
1.1产能过剩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特别是自2008以来,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管理和研究的焦点。这个理论一直担心产能过剩的现象(而不是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然而,产能过剩,作为宏观经济问题(但不是现象)的研究,还是在这十年的事情。然而,一些学者认为,所谓的“经济剩余”唯一的问题只是个伪命题,是运行一些不协调的宏观经济的问题。如供需结构性矛盾夸大,所谓的“过剩”,本质上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这个阶段和过程的实际表现不应该大惊小怪。 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9%,第二季度增长上升11.3%,投资反弹,贸易顺差继续高增长,“过剩”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的宏观经济重点关注,严重困扰着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混乱的社区投资意向。
这近几年的产能过剩,是带动投资和市场竞争的结果。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稳定、和谐、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产能过剩也可能导致在某些行业,通货紧缩的风险。消化产能过剩是目前的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主要措施有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扩大消费需求。
产能过剩到底是什么,可能大多数人会认为是指的就是,消费能力的总和小于生产能力的总和。在一般的情况之下,我们认定的产能也就是指的生产能力。但对于过剩,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一部分人认为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就是过剩。另一些人就认为这个产能过剩应该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情况就是供给的总量略大于需求的总量,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总供给的数量不正常的大于总需求的数量。其中,“略大于”指的是满足有效需求,但还需要必要的库存和突发事件的预防,这超越了其本身是无害的,但是有用的。第二种产能过剩的状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总供给在特定时期内高于总需求,另一方面是在一定的时间段相比,总需求相对少于总供给。
1.2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我国的许多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而且就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产能过剩也有许多不同的观念。
丁世勋和黄旭平(2010)认为,产能指的就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在公司中加入生产的所有固定资产,在这个时间段中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条件,用来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是能够处理的原料的量[1] 。陈志(2010)认为 ,产能是承担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条件下,企业以某一固定资本和劳动力,和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输出能力[2] 。张晓晶(2006)认为,宏观调控能力指的就是在既定的技术和其他条件下,在充分、有效的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正常范围的产量 [ 3 ]。王兴艳(2007年)认为,产能指的是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产业是指所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的技术和组织条件下,通过综合平衡后,能够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目标,以及加工某些材料的最大数量 [4]。王岳平(2007)认为,产能过剩就是产能大于需求,只有当供给大于需求,而且超过市场的良性竞争,超出市场限度的生产能力就是“过剩”的产能[5]。
王立国(2010)认为,对于界定产能过剩的概念应该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对产能过剩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周期性结构性的原因,通过实际生产和从现象严重偏离消费和一定的技术水平造成的最佳投入产出要素[ 6 ]。林毅夫(2010)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潮涌”的现象,是导致产能过剩和广泛投资的原因,“潮涌”的形成主要因为信息产业的未来发展的共识[7]。江飞涛(2009)认为,投资波动现象是各种补贴和当地政府投资领域的竞争,从而扭曲投资的结果,而不应该成为产能过剩尤其是中国转型背景下众多产业过度投资的原因[8]。巴曙松(2006)认为,中上游行业是我国的当前产能过剩的主要集中区域,库存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样严重 [9]。王兴梅(2007)认为,我国关于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还没有定量和定性的确定下来,尽管对于产能过剩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但是没有明确的定义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10]。张晖明(2010)认为,判断产能过剩不仅基于总量的视角,而是应该结合动态线、供给和需求结构方面综合判断,从时序结构和主体结构来解释产能过剩在我国经济方面的影响[11]。
由此可以看出产能过剩的问题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而是由于一系列原因造成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3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通过统计年鉴和期刊上的一些数据和资料,来研究我国经济体系中产能过剩的现状。主要是以文字叙述的方式来解释产能过剩。
本文先就什么是产能过剩做出了一个比较让大众接受的解释,阐明了产能过剩的基本概念,以及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经济影响、适用范围等。还就一些产能过剩比较突出的行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就产能过剩的原因,给出了一些建议。
2.产能过剩的简介
2.1产能过剩的三种看法
第一,产能过剩是一个总量的概念。产能是指现有生产能力、产能正在建设中和计划中的总和,就是相结合的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可称为产能过剩。但对于这个概念,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罗冰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设备的数量,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被称为产能,因为钢铁行业是一个多步骤的连续操作,但也有各种各样的设施,必须综合各方面条件实现生产。此外,从世界各地的情况来看,由于市场的变化,85%左右是正常的产品结构调整的能力,就不能称之为产能过剩。
第二,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是生产能力过剩,不能只计算生产能力和供应总量,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多少需求。但需求是可变的,不容易准确地测量。因此要识别产能过剩,你需要在纵向比较的产量增长过快、过猛的同时,还要指出了什么程度、有多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对于多大的有效需求方面。
第三,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概念。同样的生产能力,不同品质、不同档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不同。因此,要细分行业的结构,确定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和范围。
2.2产能过剩的评价标准
?就我国目前而言还没制定出定量和定性的用来评价产能过剩的标准。在国外,大部分欧美地区,他们采用的是一个产能利用率的指标来评价产能过剩的。这个产能利用率,也叫做设备利用率,当这个设备利用率高于95%的时候,就说明生产能力不足。反之,当这个设备利用率低于75%的时候,也就说明这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
六项指标:一、在产品库存持续急剧上升,销售停滞;二、销售率下降明显,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三、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甚至于长期低于成本;第四、大面积的行业亏损、企业亏损,甚至是负债经营;第五、一批企业已经倒闭或破产;六、严重扰乱了进口和出口,不计成本,国际竞争逐渐恶化。
2.3产能过剩的经济影响
我国在几年之前就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产能过剩的影响进一步的加大。在众多的制造业中出现了较大范围的产能过剩,许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足70%,有些甚至低于50%。如钢铁产业中,钢材产能过剩40%,而且粗钢在2008年产能过剩就已经达到了50%。还有许多其他的行业也发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例如焦炭、电解铝、家电制造、汽车、服装和纺织业等。而且极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新兴的行业中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例如2008年全国的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发展到了70多家,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全球数量的总和,但是,其中并入电网并且发电的不到总数量的70%。再例如现在全国有50多家公司在建多晶硅生产线,这个产量相当于全球的3倍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