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字数:11221】
摘 要本文以江苏市域为研究对象,根据1996-2017年各区域常驻人口、人均GDP、GDP等指标相关数据,运用极差、平均差和标准差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对极差、加权变异系数更准确的分析江苏区域经济的时间差异;同时运用泰尔指数和贡献率,系统的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在时间上有很大差异,苏南经济发展水平很高,苏中发展相对较好,苏北发展相对落后,但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推移在逐步减少;江苏空间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组间差异,组间泰尔指数贡献率都大于80%,组内泰尔指数小于20%,三大区域间经济差异是形成江苏省经济差异的原因。最后结合实证分析就如何促进江苏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 3
1.4主要内容 3
2.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时间差异分析 4
2.1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维度绝对差异分析 4
2.1.1分析方法 4
2.1.2绝对差异分析 4
2.2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维度相对差异分析 5
2.2.1分析方法 5
2.2.2相对差异分析 6
3.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8
3.1泰尔指数公式 8
3.2计算泰尔指数 9
3.3组间、组内对总体的贡献率 11
3.4三大区域组内泰尔指数 12
4.江苏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的原因分析 14
4.1历史文化原因 14
4.2地理位置原因 14
4.3政策体制原因 14
4.4外商经济与产业结构 15
4.5城市化水平原因 15
5.结论与建议 17
5.1结论 17
5.2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引言
1.1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国地大物博,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经济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不平衡尤为明显。东西差异,南北差异,越来越大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分析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寻找新的增长极,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江苏省拥有绝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长江横贯东西,古运河贯穿南北,东临太平洋、黄海与沪、浙、皖、鲁接壤,与济州、九州岛隔海相望,拥有海岸线长达955千米,并与上海、浙江、安徽构成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带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江苏土地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1%,人口位居各省份第5,2018年GDP总量占全国11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建国以来,江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苏南、苏北、苏中的区域差异,随着时间的地推,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江苏经济也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但是区域不平衡发展阻碍了江苏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探求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当前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促进江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有很多,主要从全国和地方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以省级为单元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全国区域经济差异。庄赟,黄怡潇(2019)使用泰尔指数分解模型,以GDP、常驻人口等数据为指标从东、西、中和东北地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1]。吴军,魏安喜(2018)以Moran’s I指数为标准从整体和局部出发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关性并结合BN分解模型分析空间呈现相关性的原因[2]。赵文丽(2018)选取20002015年人均GDP为主要测度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分析出总体区域差异在缩小,运用统计回归模型发现省际调出有利于减少区域差异,而转移支付是扩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3]。陈永斌(2016)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单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经济区域差距的大小,发现单指标数据的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综合指标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波浪趋势[4]。陈小小(2013)运用泰尔指数结合多项金融指标分析我国金融区域差异。发现总体差异上差异逐年减少,东、中、西内部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并提出了六点有针对性的对策[5]。武春光(2009)用Thiel系数从不同指标不同区域分析经济区域差异,发现我国各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在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各项指标差异小于西部与中部地区[6]。郇志强(2007)以传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开发出全新的空间统计区域差异软件,分析我国各区域经济差异[7]。朱金玲(2001)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在经济、资源、生态等方面差异情况,发现制度、资本、结构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9]。
二是以县、市为单元主要从泰尔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二方面分析地区经济差异。郑涛、李达、石岩璞、郭明第(2017)运用熵权法和空间统计模型并结合GeoDA 软件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差异,发现河北经济差异最大,京津差异小[10]。刘柄麟、张超(2016)以20052014年GDP和常驻人口为测度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11]。赵晓燕、刘文宝(2015)运用空间统计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山东经济差异,空间范围小,经济差异大,各地区内部差异是形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12]。贾蕾(2011)以人均GDP为主要指标,以1996、2000、2004、2009年为时间节点利用空间统计,发现区域经济差异极化明显,极化速度缓慢,空间集聚减弱,空间异质性增强[13]。陈迅、冯敬娟 (2011) 运用泰尔系数并结合定量和定向统计方法分析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发现三大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速度比各区域内快,并且总体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提出加大中心化城市建设减少差异扩大速度[14]。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姜海宁(2011)以19902007年人均GDP为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和莫兰指数建立空间模型,对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15]。魏春晓、王磊、李萌(2010)以20022007年人均GDP为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ESDA、GeoDA计算莫兰指数,发现江苏总体呈现空间自相关但空间集聚在慢慢减弱,空间分布不均衡,两极分化加剧,苏南与苏北相差很大[16]。张宁、卫海燕(2010)以绝对、相对差异测度为辅以泰尔指数为主,全面系统分析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发现整体经济差异逐步扩大[17]。胡俊、张宜红、朱建军(2007)选取9605年安徽GDP和人口数为指标数据,运用Thiel系数分析安徽南、中、北经济差异,发现组内差异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18]。
目录
1.引言 1
1.1选题背景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方法 3
1.4主要内容 3
2.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时间差异分析 4
2.1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维度绝对差异分析 4
2.1.1分析方法 4
2.1.2绝对差异分析 4
2.2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维度相对差异分析 5
2.2.1分析方法 5
2.2.2相对差异分析 6
3.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分析 8
3.1泰尔指数公式 8
3.2计算泰尔指数 9
3.3组间、组内对总体的贡献率 11
3.4三大区域组内泰尔指数 12
4.江苏区域经济时空差异的原因分析 14
4.1历史文化原因 14
4.2地理位置原因 14
4.3政策体制原因 14
4.4外商经济与产业结构 15
4.5城市化水平原因 15
5.结论与建议 17
5.1结论 17
5.2建议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1.引言
1.1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中国地大物博,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经济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不平衡尤为明显。东西差异,南北差异,越来越大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分析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寻找新的增长极,已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江苏省拥有绝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长江横贯东西,古运河贯穿南北,东临太平洋、黄海与沪、浙、皖、鲁接壤,与济州、九州岛隔海相望,拥有海岸线长达955千米,并与上海、浙江、安徽构成长江三角洲重要经济带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江苏土地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1%,人口位居各省份第5,2018年GDP总量占全国11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建国以来,江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苏南、苏北、苏中的区域差异,随着时间的地推,这种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江苏经济也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但是区域不平衡发展阻碍了江苏经济飞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探求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于当前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促进江苏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
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有很多,主要从全国和地方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以省级为单元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全国区域经济差异。庄赟,黄怡潇(2019)使用泰尔指数分解模型,以GDP、常驻人口等数据为指标从东、西、中和东北地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1]。吴军,魏安喜(2018)以Moran’s I指数为标准从整体和局部出发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相关性并结合BN分解模型分析空间呈现相关性的原因[2]。赵文丽(2018)选取20002015年人均GDP为主要测度指标运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分析出总体区域差异在缩小,运用统计回归模型发现省际调出有利于减少区域差异,而转移支付是扩大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3]。陈永斌(2016)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单指标和综合指标,分析经济区域差距的大小,发现单指标数据的绝对差异增大,相对差异在减小,综合指标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波浪趋势[4]。陈小小(2013)运用泰尔指数结合多项金融指标分析我国金融区域差异。发现总体差异上差异逐年减少,东、中、西内部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并提出了六点有针对性的对策[5]。武春光(2009)用Thiel系数从不同指标不同区域分析经济区域差异,发现我国各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在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各项指标差异小于西部与中部地区[6]。郇志强(2007)以传统经济差异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开发出全新的空间统计区域差异软件,分析我国各区域经济差异[7]。朱金玲(2001)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在经济、资源、生态等方面差异情况,发现制度、资本、结构是导致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9]。
二是以县、市为单元主要从泰尔指数和空间统计模型二方面分析地区经济差异。郑涛、李达、石岩璞、郭明第(2017)运用熵权法和空间统计模型并结合GeoDA 软件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差异,发现河北经济差异最大,京津差异小[10]。刘柄麟、张超(2016)以20052014年GDP和常驻人口为测度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经济差异呈现稳定下降趋势[11]。赵晓燕、刘文宝(2015)运用空间统计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山东经济差异,空间范围小,经济差异大,各地区内部差异是形成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12]。贾蕾(2011)以人均GDP为主要指标,以1996、2000、2004、2009年为时间节点利用空间统计,发现区域经济差异极化明显,极化速度缓慢,空间集聚减弱,空间异质性增强[13]。陈迅、冯敬娟 (2011) 运用泰尔系数并结合定量和定向统计方法分析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发现三大区域间经济差异扩大速度比各区域内快,并且总体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提出加大中心化城市建设减少差异扩大速度[14]。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姜海宁(2011)以19902007年人均GDP为指标,运用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和莫兰指数建立空间模型,对县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15]。魏春晓、王磊、李萌(2010)以20022007年人均GDP为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和ESDA、GeoDA计算莫兰指数,发现江苏总体呈现空间自相关但空间集聚在慢慢减弱,空间分布不均衡,两极分化加剧,苏南与苏北相差很大[16]。张宁、卫海燕(2010)以绝对、相对差异测度为辅以泰尔指数为主,全面系统分析陕西区域经济差异,发现整体经济差异逐步扩大[17]。胡俊、张宜红、朱建军(2007)选取9605年安徽GDP和人口数为指标数据,运用Thiel系数分析安徽南、中、北经济差异,发现组内差异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1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