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研究
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研究[20191219194007]
摘 要
本文基于苏州市实际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实际固定资产投资(FAI)1990到2012年的数据,运用了相关的经济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中的相关数据处理方式,对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误差分析模型,并对两者进行了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了苏州市90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以及动态均衡关系,并在最后针对苏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促进苏州市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投资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因果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1.1 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
2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 2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3
2.2国内的相关研究 3
3 实证分析 4
3.1 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4
3.2 相关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4
3.3 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7
3.4 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 7
3.5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0
3.6 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 11
4 研究结论 13
5 政策与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引言
1.1 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不管是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国民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并且仍然是当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得出,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的倾向和高国民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后期发达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的积累与快速技术的提升,组成了其经济成功发展战略的最主要部分。在7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完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且在经济追赶时期率保持着超过30%国民收入投资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率由1952年的26%增加到1961年的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率在1991年间达到了最高峰为39%。即使作为前期发达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方面的领先位置也同样是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提升。
在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也是导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它既能带来当期的GDP增量,又能带来远期的GDP增量。本文将结合我国苏州市的实际发展状况,运用相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对我国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
1.1.2 选题意义
俗话说: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盛行,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离不开投资的,投资可以推动一国的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的经济就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当然离不开苏州市资本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不断加大,不仅有利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保证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使我们能够精确的了解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至于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对苏州市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苏州市的90年代以来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我国城市GDP排行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固定资产投资必然起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然而它们之间的具体量化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针对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量化研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本文就我国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FAI)与经济(GDP)增长关系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以及量化研究,首先介绍了相关理论,紧接着对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FAI)与经济(GDP)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用到了图表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单位根检验法,协整分析等,并建立了回归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又用了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与一些建议来促进苏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始终保持长期均衡关系。
2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
在经济理论中,一般认为投资与经济增长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投资的增加。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13]。供给方面是指投资能形成有效的供给;需求方面是指投资是作为一种需求,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投资不仅仅对当前生产形成需求,而且又能够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同时,经济增长速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的多少、投资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投资规模的增长幅度。此外,投资额的多少又反受制于前期国民收入的多少,即经济增长水平及其发展速度决定投资总量水平。因此,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兼顾投资的需求效应与供给效应;不能忽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又不能过于依赖投资,盲目地进行投资。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Mac Dougall(1960)分析了FDI的一般福利效应,他在分析时将技术外溢效应作为FDI的一个现象,他认为FDI对国内投资有技术示范效应,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投资的技术效率的提高[8]。E.Borenszatein、J.De Gre-gorio、J-WLee(1998)等学者通过建立了一个动态均衡分析模型发现了外商直接投资有着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9]。Selvanathan(2008)通过建立变量的误差正模型和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分析中国的FDI,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间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得出结论:外国直接投资明显的补充了国内投资,国内投资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国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影响[3]。Jong I1 Choe(2003)应用80个国家的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用来研究分析国内投资率、FDI、GDP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FDI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经济增长的原因,国内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经济增长的原因,这个结果表明FDI、国内投资、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说明高的FDI流入或国内投资率就一定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4]。Makki,Shiva S,Somwaru,Agapi分析了66个国家的贸易和FDI的相关数据,并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FDI能够刺激国内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还应该取决于国家的人力资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的稳定性[5]。
2.2国内的相关研究
吕光明(2003)研究了国内投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在前期阶段,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般会比较强,相对的,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的推动作用就会比较弱。在后期阶段,拉动作用就会比较弱,同时推动作用也就比较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都在不断增强。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国内投资和FDI对GDP的贡献率的大小可能存在差异的问题[6]。
张海星(2005)运用了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方式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增长、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等三大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相比而言国内投资贡献较大,并且二者是从不同的路径来经济增长的[7]。王海军(2009)在对FDI、GDP、国内投资、国内消费模拟的基础上,分析发现了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对GDP的影响远远超过了FDI对GDP的影响[8]。赵景峰、王凯(2006)利用了相关数据对FDI以及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FDI和国内投资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着“挤出效应”[9]。
摘 要
本文基于苏州市实际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实际固定资产投资(FAI)1990到2012年的数据,运用了相关的经济理论以及计量经济学中的相关数据处理方式,对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误差分析模型,并对两者进行了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了苏州市90年代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关系以及动态均衡关系,并在最后针对苏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促进苏州市经济的稳定均衡发展。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投资经济增长协整分析因果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1.1 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选题意义 1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
2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 2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3
2.2国内的相关研究 3
3 实证分析 4
3.1 变量和数据的选择 4
3.2 相关数据的统计性描述 4
3.3 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7
3.4 变量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 7
3.5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0
3.6 格兰杰(Granger)因果性检验 11
4 研究结论 13
5 政策与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引言
1.1 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不管是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还是库滋涅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国民投资比率的提升,不仅仅是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变的前提条件,并且仍然是当代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典型特征。国际和历史经验的比较研究得出,普遍支持国民收入高储蓄的倾向和高国民投资比率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后期发达国家,由国民收入高投资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的积累与快速技术的提升,组成了其经济成功发展战略的最主要部分。在70年代和9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完成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赶超,而且在经济追赶时期率保持着超过30%国民收入投资率。其间,日本的国民收入投资率由1952年的26%增加到1961年的41%,韩国的国民收入投资率在1991年间达到了最高峰为39%。即使作为前期发达国家的美国经济,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方面的领先位置也同样是依赖于由国民收入高投资率驱动的大规模资本积累与快速技术提升。
在现代的经济增长理论中,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也是导致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它既能带来当期的GDP增量,又能带来远期的GDP增量。本文将结合我国苏州市的实际发展状况,运用相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对我国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
1.1.2 选题意义
俗话说: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马车。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盛行,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离不开投资的,投资可以推动一国的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的经济就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当然离不开苏州市资本的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不断加大,不仅有利于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可以保证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量化研究,使我们能够精确的了解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至于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投资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对苏州市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苏州市的90年代以来的经济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我国城市GDP排行中都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固定资产投资必然起到了很大的一部分作用,然而它们之间的具体量化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针对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量化研究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本文就我国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FAI)与经济(GDP)增长关系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以及量化研究,首先介绍了相关理论,紧接着对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FAI)与经济(GDP)增长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用到了图表分析法、最小二乘法,单位根检验法,协整分析等,并建立了回归方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又用了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最后得出了相关结论与一些建议来促进苏州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始终保持长期均衡关系。
2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
在经济理论中,一般认为投资与经济增长是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经济的增长,往往伴随着投资的增加。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13]。供给方面是指投资能形成有效的供给;需求方面是指投资是作为一种需求,对经济的增长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投资不仅仅对当前生产形成需求,而且又能够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同时,经济增长速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额的多少、投资结构的优化程度以及投资规模的增长幅度。此外,投资额的多少又反受制于前期国民收入的多少,即经济增长水平及其发展速度决定投资总量水平。因此,我们在处理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关系时,要兼顾投资的需求效应与供给效应;不能忽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又不能过于依赖投资,盲目地进行投资。
2.1 国外的相关研究
Mac Dougall(1960)分析了FDI的一般福利效应,他在分析时将技术外溢效应作为FDI的一个现象,他认为FDI对国内投资有技术示范效应,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投资的技术效率的提高[8]。E.Borenszatein、J.De Gre-gorio、J-WLee(1998)等学者通过建立了一个动态均衡分析模型发现了外商直接投资有着较为明显的挤出效应[9]。Selvanathan(2008)通过建立变量的误差正模型和时间序列协整检验分析中国的FDI,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间可能存在的因果联系,得出结论:外国直接投资明显的补充了国内投资,国内投资对于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要大于国外直接投资产生的影响[3]。Jong I1 Choe(2003)应用80个国家的相关数据构建VAR模型用来研究分析国内投资率、FDI、GDP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如下:FDI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经济增长的原因,国内投资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经济增长的原因,这个结果表明FDI、国内投资、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说明高的FDI流入或国内投资率就一定能够带动经济快速增长[4]。Makki,Shiva S,Somwaru,Agapi分析了66个国家的贸易和FDI的相关数据,并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FDI能够刺激国内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还应该取决于国家的人力资本、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的稳定性[5]。
2.2国内的相关研究
吕光明(2003)研究了国内投资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对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在前期阶段,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般会比较强,相对的,经济增长对国内投资的推动作用就会比较弱。在后期阶段,拉动作用就会比较弱,同时推动作用也就比较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推动作用都在不断增强。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国内投资和FDI对GDP的贡献率的大小可能存在差异的问题[6]。
张海星(2005)运用了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方式对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的增长、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等三大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相比而言国内投资贡献较大,并且二者是从不同的路径来经济增长的[7]。王海军(2009)在对FDI、GDP、国内投资、国内消费模拟的基础上,分析发现了国内投资和国内消费对GDP的影响远远超过了FDI对GDP的影响[8]。赵景峰、王凯(2006)利用了相关数据对FDI以及国内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FDI和国内投资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存在着“挤出效应”[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