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意向调查及动因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强调各种要素资源的跨界流动与有效配置。“一带一路”的影响下,不仅加快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给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下,我国的物流产业也在快速崛起,这样就更加需要物流产业的人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学生报考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意向调查及动因分析为题进行研究,对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问题分析和数据统计,同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和谐健康发展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 报考物流工程专业,大学生,中外合作办学,意向调查,动因分析
目 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方法及思路 2
2相关理论概述 3
2.1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 3
2.2报考意向和动因分析的基本概念 3
2.3合作办学优势 4
3 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4
3.1物流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现状 4
3.2物流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 5
4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报考意向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7
4.1问卷设计 7
4.2样本概况 8
4.3信度和效度分析 9
4.4相关分析 10
4.5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分析 11
4.6描述统计 12
5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建议对策 13
5.1加强对物流专业的认识 13
5.2消除学生的考虑因素 13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 考 文 献 17
附录 18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强调各种要素资源的跨界流动与有效配置。高等教育国际化主要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与合理配置,创新科学文化知识,满足人的教育需求,为经济全球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于20世纪8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代兴起,成为跨国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实践,已经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自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指出“中外合作办学属于公益性事业,是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实行扩大开放、依法办学、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此后,教育部发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具体操作性;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教育部陆续出台相关规范性文件。
随着物流国际化发展,将中国物流业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相应国际化物流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出具有国际意识和本土民族精神,熟悉国内外环境、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化高端技能物流人才,各高校借着国家教育扩大开放交流的政策东风,逐步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因德国物流业非常发达,在欧洲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而闻名,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国高职,也正兴起向德国高校开展物流管理专业合作办学,但在以往的同类合作项目中,还很不规范,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客观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开展合作,以提升我国物流高职教育的发展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居民愈加关注物流工程的问题,导致社会对物流工程的需求不断增加。自我国高等教育恢复以来,各高校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物流人才,对提升物流工程队伍的数量和学历层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高中生学习物流工程的热情在下降,优秀学生报考物流工程专业的比例越来越低。
因此,做好学生报考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留学规划与指导,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鲜有成立专业部门或配备专业教师进行留学规划与指导,学生缺乏系统的留学规划与指导。那么,高等院校应该怎么做呢?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学生报考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调查及动因分析,可以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借鉴意义。
1.2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在知网搜集阅读国内外学者的文献,提出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初步构思。
第二,问卷调查法。数据的收集工作主要在预调查和正式调查的基础上完成。通过预调查检验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形成正式的问卷《学生报考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意项调查问卷》。
第三,定量分析法。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分析、T检验分析、描述性统计对大学生报考意愿和报考动机的现状及关系进行研究。
1.2.2研究思路
本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及问题分析:现状包括课程对接困难,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师资源配备不足、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理解不到位;并且对学生对物流工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报考意向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包括样本概况、信度和效度分析、相关分析、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分析、描述统计。最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和谐健康发展的建议对策:包括高校准确把握,合理引导、引入动机测评。
2相关理论概述
2.1中外合作办学的概念
中外合作办学即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的活动。可见,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习者主要是中国公民,在中国本土接受中外教育机构合作提供的教育活动。
从办学层次来看,除义务教育和军事、警察、政治等特殊性质教育外,中外合作办学者可以合作举办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包含本科及以上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专科教育。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1]。
从组织形式来看,目前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分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和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附于中方教育机构的二级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指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国家鼓励在国内新兴和急需的学科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5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