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改进设计
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改进设计[20200101141727]
本文先是对国内外多种物流运作模式做出的研究分析,根据海隆冷链物流现行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确定出了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目标,并给出了两个运作模式的优化方案,分别是“1+3”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和第三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同时给出了两个方案的定义和特点,并对两个方案进行了效益分析和SWOT分析,最后根据前面提出的目标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得出海隆冷链短期内应选择“1+3”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等到一定时期时,为了长选的发展,应该改为第三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效益分析,SWOT分析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2 基本概念 4
2.1 冷链物流 4
2.2 物流运作 5
2.3 物流运作模式 5
3 物流运作模式 7
3.1 自营物流运作模式 7
3.2 联盟物流运作模式 8
3.3 第三方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13
4 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设计思路 15
4.1 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15
4.2 海隆冷链物流现行运作模式分析 15
4.3 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目标 16
5 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方案 18
5.1 方案一:“1+3”物流运作模式 18
5.2 方案二:第三方物流运作 21
5.3 两个方案的分析比较 24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由于海隆冷链物流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冷链运输,为了对其冷链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主要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为研究对象。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正在向多样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主要农副产品例如肉、蛋、奶、鱼、蔬菜等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冷藏运输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点。
1.1.1 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但是食品的生命属性让食品具有了易腐、鲜活、保质等特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追求的新热点变成了食品质量,这就促使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随着买方地位在市场中的逐渐增强,客户满意度和消费者体验成为冷链物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1.1.2 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
由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市场对于冷链物流需求增加快速,物流行业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增加了关注,虽然冷链市场的需求巨大,但目前江苏省的冷链仓储资源和冷链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冷链物流现有的运作模式无法达到客户对冷链物流专业化、网络化和规模化的要求;冷链流运作模式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的,发展阻力也很大的局面。
1.1.3 国内的冷链物流发展相对落后
201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00万吨,禽蛋产量2876万吨,水产品产量6172万吨以上,产量逐年递增,我国现有冷库接近9.85万座,总容量接近1880万吨,冷藏企业超2万家,冷藏运输车辆仅达到5万辆,目前我国冷链设施严重匮缺,食品冷藏运输率只有10%~20%,而发达国家在80%~90%。
1.1.4 冷链物流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一体化经济格局日益加剧,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已经扩散至全球,这样的局面不仅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机遇和商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虽然我国冷藏供应链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冷链物流起步相对于发达国家较晚,所以,发达当国家已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体系,我国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却很不完善。在此时,由于美国一些冷藏供应链 专家的建议和鼓励,国外很多大型的贸易商已经开始进军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这对国内还不成熟的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随着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要求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更加严峻,因此优化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冷链物流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冷链物流经营风险,是现阶段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的主要任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冷冻机的发明推动了冷链的诞生,随着冰箱等保险产品的普及,各种冷链农产品开始步入市场。欧美国家的农产品冷链在上世纪 30 年代已初步建立,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巨大发展。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易腐产品流通过程的冷藏率已达到100%,冷链物流技术十分先进。
美国学者阿罗马[1]认为,食品供应链是一个从食物离开牧场直到消费者使用末端的连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过程,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和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分销、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Andrea Vinelli[2] 和Cipriano提出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策略,并强调信息的重要作用。
Boehlje 和 Schrader[3]主张将农产品物流的研究重点由市场转移到一体化的纵向协调上来,他们认为较之单纯地进行农产品市场开发,将农产品物流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加工商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整体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非常之少,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讨很少,这就造成了运作模式的不完善成为了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
1.3.2 国内研究动态
因为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的比国外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才出现了冷链物流,1982年《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奠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基础。
目前,国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也有一小部分学者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作了研究。
黄祖辉等[5]对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作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损失过大,导致农产品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过高。针对农产品的易腐易损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探索新的流通模式。
孟凡盛[6]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冷藏车使用比例不足,冷库严重短缺,导致农产品腐烂变质率较高,大大降低了我国农村的市场竞争力。
李学工[7]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硬件设施不全等问题,他建议建立以批发市场和超市为主导的两种不同的冷链运作模式,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魏国辰教授[8]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他认为以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三种物流模式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的研究,普遍学者的观点都大体相似,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些问题:冷链物流的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专业人才,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短缺,基础设施落后,损耗大,信息化程度偏低,行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
研究者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是生鲜农产品提高运输效率和提高食品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上不难看出,目前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多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上,也有一些学者对目前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文先是对国内外多种物流运作模式做出的研究分析,根据海隆冷链物流现行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确定出了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目标,并给出了两个运作模式的优化方案,分别是“1+3”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和第三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同时给出了两个方案的定义和特点,并对两个方案进行了效益分析和SWOT分析,最后根据前面提出的目标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得出海隆冷链短期内应选择“1+3”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等到一定时期时,为了长选的发展,应该改为第三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效益分析,SWOT分析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2 基本概念 4
2.1 冷链物流 4
2.2 物流运作 5
2.3 物流运作模式 5
3 物流运作模式 7
3.1 自营物流运作模式 7
3.2 联盟物流运作模式 8
3.3 第三方企业物流运作模式 13
4 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设计思路 15
4.1 淮安海隆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简介 15
4.2 海隆冷链物流现行运作模式分析 15
4.3 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目标 16
5 海隆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方案 18
5.1 方案一:“1+3”物流运作模式 18
5.2 方案二:第三方物流运作 21
5.3 两个方案的分析比较 24
结 论 25
致 谢 26
参考文献 27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由于海隆冷链物流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的冷链运输,为了对其冷链物流运作模式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主要以农副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为研究对象。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正在向多样化、快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主要农副产品例如肉、蛋、奶、鱼、蔬菜等的需求量正在逐年增加,冷藏运输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点。
1.1.1 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离不开食品,但是食品的生命属性让食品具有了易腐、鲜活、保质等特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追求的新热点变成了食品质量,这就促使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随着买方地位在市场中的逐渐增强,客户满意度和消费者体验成为冷链物流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1.1.2 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
由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增加,近年来,市场对于冷链物流需求增加快速,物流行业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增加了关注,虽然冷链市场的需求巨大,但目前江苏省的冷链仓储资源和冷链运输资源相对紧缺,冷链物流现有的运作模式无法达到客户对冷链物流专业化、网络化和规模化的要求;冷链流运作模式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的,发展阻力也很大的局面。
1.1.3 国内的冷链物流发展相对落后
2013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500万吨,禽蛋产量2876万吨,水产品产量6172万吨以上,产量逐年递增,我国现有冷库接近9.85万座,总容量接近1880万吨,冷藏企业超2万家,冷藏运输车辆仅达到5万辆,目前我国冷链设施严重匮缺,食品冷藏运输率只有10%~20%,而发达国家在80%~90%。
1.1.4 冷链物流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一体化经济格局日益加剧,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已经扩散至全球,这样的局面不仅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机遇和商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虽然我国冷藏供应链
随着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要求的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更加严峻,因此优化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提高冷链物流市场运行效率,降低冷链物流经营风险,是现阶段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优化的主要任务。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冷冻机的发明推动了冷链的诞生,随着冰箱等保险产品的普及,各种冷链农产品开始步入市场。欧美国家的农产品冷链在上世纪 30 年代已初步建立,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巨大发展。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易腐产品流通过程的冷藏率已达到100%,冷链物流技术十分先进。
美国学者阿罗马[1]认为,食品供应链是一个从食物离开牧场直到消费者使用末端的连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过程,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和食品加工、储藏运输、分销、包装、批发零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Andrea Vinelli[2] 和Cipriano提出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策略,并强调信息的重要作用。
Boehlje 和 Schrader[3]主张将农产品物流的研究重点由市场转移到一体化的纵向协调上来,他们认为较之单纯地进行农产品市场开发,将农产品物流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以及加工商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整体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非常之少,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讨很少,这就造成了运作模式的不完善成为了冷链物流发展的一个瓶颈。
1.3.2 国内研究动态
因为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的比国外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才出现了冷链物流,1982年《食品卫生法》的颁布奠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基础。
目前,国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上,也有一小部分学者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作了研究。
黄祖辉等[5]对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作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损失过大,导致农产品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过高。针对农产品的易腐易损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探索新的流通模式。
孟凡盛[6]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冷藏车使用比例不足,冷库严重短缺,导致农产品腐烂变质率较高,大大降低了我国农村的市场竞争力。
李学工[7]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硬件设施不全等问题,他建议建立以批发市场和超市为主导的两种不同的冷链运作模式,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魏国辰教授[8]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他认为以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三种物流模式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
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的研究,普遍学者的观点都大体相似,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些问题:冷链物流的体系尚未形成,缺乏专业人才,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短缺,基础设施落后,损耗大,信息化程度偏低,行业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
研究者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是生鲜农产品提高运输效率和提高食品安全的一条有效途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上不难看出,目前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多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上,也有一些学者对目前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