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近年来,随着旅游者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具有丰富历史、艺术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成了热点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笔者家乡晋江市的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为对象进行旅游开发研究。首先介绍了五店市的基本概况,其次对该街区的主要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其特征。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现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及策略。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促进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和晋江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界定及特征1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界定1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2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综述2
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概况2
五店市的历史演变2
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赋存状况3
1.建筑文化资源赋存状况3
2.民俗文化资源赋存状况4
3.饮食文化资源赋存状况4
4.宗教文化资源赋存状况5
四、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现状分析5
(一)问卷样本基本情况分析5
(二)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资源开发评价6
1.空间场景类6
2.民俗文化类7
3.饮食文化类7 4.配套服务类7五、关于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建议8
(一)开展丰富的体验型旅游产品8
(二)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9
(三)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9
(四)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和设施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附录12
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管理131班 吴夏咏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历史文脉延续重要的物质和精神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不仅是满足旅游市场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有效保护和再开发的手段。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是晋江城市演变历史的活化石,是晋江市一张崭新而耀眼的文化名片。本文通过探究五店市旅游开发的现状,为充分发挥五店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一定借鉴和新思路。以期推动五店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弘扬晋江的传统文化,提高晋江市民文化认同感和华侨的归属感,实现旅游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赢。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界定及特征
(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界定
1933 年《雅典宪章》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历史街区的概念“由历史建筑群及历史文化遗址所组成的区域称之为历史街区”。2008 年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1]。
除法规外,我国学术界有几个代表性观点:吴良镛(1998)认为历史街区是在某一地区(城市)历史文化上占重要地位,代表这一地区文化脉络和集中反映该地区特色的建筑群是一个地区文化“活”的见证[2]。陆翔等(2001)认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城市或乡村地段、街区、建筑群[3]。戴湘毅等(2008)认为,基于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之上,具有完整历史风貌,并延续社会和功能结构的生活街区,就是历史街区[4]。
笔者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在某一城市或村落的历史文化上占关键地位,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一地区历史发展脉络和一定历史阶段典型的社会、经济、文化特色,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真实遗存的建筑群及环境要素。
(二)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一般而言,历史文化街区有以下几个特征:能反映一定历史和社会情况的独特的地段风貌;保留有一定数量的真实历史遗存,反映真实的历史信息;较为全面的展现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12]。各地的历史街区既兼具以上共性,也独具个性,以其特别的魅力吸引游人。
二、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国外历史街区旅游发展较早,是遗产旅游研究的一个部分。Falk(1986)[5]、Chang(1999)[6]、Eyuboglu(2007)[7]等学者皆认为与旅游业的结合是文化遗产(包括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重要复兴策略。国内学者林翔(2003)[8]、梅青(2007)[9]、韩苗苗(2011)[10]也主张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是一种有效保护历史街区的途径和方式,并针对不同案例就历史街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原则、建议提出了意见。
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都关注到历史文化街区与旅游主体,即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间的关系。J.F.Coeterier(2002)[11]、Rich Harril(2002)[12]、吴必虎(2012)[13]、王莉(2004)[14]等众多学者均提出了历史街区旅游开发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并将居民感知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参考因素;Kevin Meethan(1996)[15]、Hyounggon(2003)[16]、谢涤湘(2014)[17]、刘家明(2010)[18]等人分别从游客感知度、游客满意度、游客地方感特征、游客体验出发,探究游客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进一步提出街区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随着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在研究个案的基础上提出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模式。沈苏彦等(2003)[19]、倪晓波(2011)[20]、阮仪三(2001)[21]等学者在总结不同历史街区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后分别提出“主客相融”模式、“利益主体协同管理”模式、“福州三坊七巷”模式等。开发模式各有千秋,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88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