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背景下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摘 要摘 要 本文从阐述独立董事的概念、起源以及其特性着手,探究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过程和原因,且站在立法者的思考角度研究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研究我国独立董事的选拔、激励等发展现状。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找出当今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英美国家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经验,提出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的具体措施。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具有实践意义,故以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和转型为背景,预测独立董事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公司法;独立董事;监事 Keywords: the new Company law; Independent Director; Supervisor目 录
0引言 1
1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1
1.1独立董事的概念 1
1.2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2
1.3独立董事的职责 2
1.3.1独立董事的职权 2
1.3.2独立董事的义务和责任 3
1.4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
2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
2.1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原因 3
2.2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入过程 4
2.3独立董事制度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立法者的思考 4
2.3.1独立董事制度存在必要性 4
2.3.2立法者的思考 5
2.4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 5
2.4.1独立董事的选拔 5
2.4.2独立董事的社会背景以及其行权 5
2.4.3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6
2.4.4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6
2.4.5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6
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7
3.1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影响独立董事行权 7
3.2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合理 8
3.3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
3.4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不合理 9
3.5独立董事缺乏有效信息 9
3.6对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9
3.7独立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7
3.1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影响独立董事行权 7
3.2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合理 8
3.3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
3.4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不合理 9
3.5独立董事缺乏有效信息 9
3.6对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9
3.7独立董事的连带责任过大 10
3.8独立董事和监事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10
4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改善 10
4.1宏观环境下的改善 10
4.1.1完善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配套法律 10
4.1.2改善我国的股权结构 11
4.1.3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协会 12
4.2微观环境下的改善 12
4.2.1改善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 12
4.2.2改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13
4.2.3完善独立董事考核机制 14
4.2.4改善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方式 14
4.2.5建立独立董事的免责机制 14
4.2.6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 15
5 新公司法下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趋势 16
5.1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并存 16
5.2独立董事制度取代监事制度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新《公司法》背景下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0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已经十几年了,从最初的不被认可到现在新《公司法》已经正式确认了其法律地位。不得不说,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正式的进入了所有上市公司的视野。然而从“郑百文”事件再到2014年的独立董事大辞职,社会各界对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在“双层制”公司治理体制引入“单层制”公司治理体制的产物是否合适。我们又该如何改善才能真正做到完美的本土化移植。这些问题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争议,而且还制约了当前上市公司的发展,因此,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已经十分迫切。笔者对这该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当前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找到改善的措施,从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学者们对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借鉴其发源地美国以及其早期引入国家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新制度。因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纵向分析的方法从独立董事的源头出发,研究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并且会深入发掘国内独立董事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对其改善的方案普遍过于单一,不够系统。本文将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共同出发,力求建立一个改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系统方案,并且在结合市场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去创新预测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趋势。笔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丰富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移植方面的内容,并且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1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1.1独立董事的概念
在正式的介绍独立董事制度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了解独立董事这一概念。独立董事首先是董事,这就好像白马也是马,白只是其特性。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说法是:“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1.2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英美国家单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发展起来的。在介绍独立董事制度起源时,笔者觉得有必要先区分一下单层制和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单层制即为公司中只存在一个管理机构,董事会。董事会同时具有监督和管理职能。双层制是指公司中除了有董事会这样的运营机构,还有一个发挥监督职能的监事会。以美国为首的单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中只有一个董事会,在其内部要分化出管理和监督两个职能。正如孟德斯鸠的学说那样,监督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权力去限制权力。指望单层制中董事的自我监督,那显然是非常脆弱的。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发生了一系列管理者窃取公司利益的事件后,美国的学者开始探究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是独立董事制度诞生的标志。单层制董事的职权过大而且自我监督的脆弱,使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使得对独立董事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水门案”之后,公众对大公司越来越不信任,要求大公司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独立董事制度在世界进行了推广。据1999年,经济与合作组织的调查,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独立董事制度开始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革命风靡全球。
1.3
0引言 1
1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1
1.1独立董事的概念 1
1.2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2
1.3独立董事的职责 2
1.3.1独立董事的职权 2
1.3.2独立董事的义务和责任 3
1.4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
2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
2.1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产生的原因 3
2.2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引入过程 4
2.3独立董事制度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立法者的思考 4
2.3.1独立董事制度存在必要性 4
2.3.2立法者的思考 5
2.4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 5
2.4.1独立董事的选拔 5
2.4.2独立董事的社会背景以及其行权 5
2.4.3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6
2.4.4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6
2.4.5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关系 6
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7
3.1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影响独立董事行权 7
3.2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合理 8
3.3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
3.4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不合理 9
3.5独立董事缺乏有效信息 9
3.6对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9
3.7独立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
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7
3.1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影响独立董事行权 7
3.2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合理 8
3.3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8
3.4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不合理 9
3.5独立董事缺乏有效信息 9
3.6对独立董事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9
3.7独立董事的连带责任过大 10
3.8独立董事和监事的职能划分不明确 10
4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改善 10
4.1宏观环境下的改善 10
4.1.1完善对于独立董事制度的配套法律 10
4.1.2改善我国的股权结构 11
4.1.3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协会 12
4.2微观环境下的改善 12
4.2.1改善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 12
4.2.2改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 13
4.2.3完善独立董事考核机制 14
4.2.4改善独立董事获取信息的方式 14
4.2.5建立独立董事的免责机制 14
4.2.6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会之间的关系 15
5 新公司法下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趋势 16
5.1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制度并存 16
5.2独立董事制度取代监事制度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新《公司法》背景下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0引言
独立董事制度引入我国已经十几年了,从最初的不被认可到现在新《公司法》已经正式确认了其法律地位。不得不说,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正式的进入了所有上市公司的视野。然而从“郑百文”事件再到2014年的独立董事大辞职,社会各界对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关注。在“双层制”公司治理体制引入“单层制”公司治理体制的产物是否合适。我们又该如何改善才能真正做到完美的本土化移植。这些问题不仅在学术界引起很大的争议,而且还制约了当前上市公司的发展,因此,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已经十分迫切。笔者对这该课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发现当前独立董事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找到改善的措施,从而推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学者们对独立董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很多的解决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借鉴其发源地美国以及其早期引入国家发展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新制度。因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纵向分析的方法从独立董事的源头出发,研究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必要性,并且会深入发掘国内独立董事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对其改善的方案普遍过于单一,不够系统。本文将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共同出发,力求建立一个改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系统方案,并且在结合市场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去创新预测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趋势。笔者希望自己的研究能丰富独立董事制度本土化移植方面的内容,并且对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指导。
1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1.1独立董事的概念
在正式的介绍独立董事制度之前,我觉得有必要了解独立董事这一概念。独立董事首先是董事,这就好像白马也是马,白只是其特性。根据《关于在上市公司中建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说法是:“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1.2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独立董事制度是在英美国家单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上发展起来的。在介绍独立董事制度起源时,笔者觉得有必要先区分一下单层制和双层制公司治理结构。单层制即为公司中只存在一个管理机构,董事会。董事会同时具有监督和管理职能。双层制是指公司中除了有董事会这样的运营机构,还有一个发挥监督职能的监事会。以美国为首的单层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公司中只有一个董事会,在其内部要分化出管理和监督两个职能。正如孟德斯鸠的学说那样,监督权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权力去限制权力。指望单层制中董事的自我监督,那显然是非常脆弱的。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发生了一系列管理者窃取公司利益的事件后,美国的学者开始探究新的公司治理结构。美国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是独立董事制度诞生的标志。单层制董事的职权过大而且自我监督的脆弱,使中小股东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使得对独立董事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水门案”之后,公众对大公司越来越不信任,要求大公司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独立董事制度在世界进行了推广。据1999年,经济与合作组织的调查,独立董事占董事会的比例,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独立董事制度开始作为一种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革命风靡全球。
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