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附件)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中国加入WTO后,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面临国际同类企业、著名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空前压力。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就要不断结合内外现实环境进行发掘、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核心竞争力所包含的内容,在介绍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急需改变的基础上,分析公司在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发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之道。借以提升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我国相关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顺利应对拥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供有益的经验。关键词 绿宝莲食品,核心竞争力,策略
目 录
1 引言 1
2 核心竞争力概述 1
2.1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 2
2.2 核心竞争力基本内涵 3
3 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的介绍 5
3.1 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现状分析 6
3.2 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 6
4 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核心提升的障碍分析 7
4.1 产品单一,信息传递不全 7
4.2 品牌建设观念不强 8
4.3 管理制度不完善,员工积极性不高 9
4.4 用人不当,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9
4.5 企业文化建设观念薄弱 9
5 提高保持培育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 9
5.1 技术创新方面的策略 10
5.2 品牌创建方面的策略 10
5.3 管理制度方面的策略 10
5.4 企业文化方面的策略 11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引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它关系着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地。企业的当下发展和长远发展都取决于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谋求长远利益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幻莫测,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高于竞争对手的能力,这就是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塑造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素质。当企业拥有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竞争中就能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认知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健康、无污染的食品,绿色食品慢慢进入人们的生活。扬州绿宝莲食品有限公司致力于让食品更绿色,让生活更健康,经营盐渍藕加工,不断的改善自身的产品,技术及售后服务,打造全国一流的实体企业,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宗旨,这一宗旨也是为更多喜爱莲藕的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食用的港湾。在迈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如果企业只依靠暂时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只能获得短暂的利益,立足于长远发展,企业必须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积累自身竞争优势,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核心竞争力概述
在全球化经济的时代,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想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获得最大利益,成为同行业的领军者,形成独树一帜的风范,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提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在竞争中区别于同业竞争者,获得资源、利润的能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对抗,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企业经营业日趋国际化,企业的成功的标准不再是最终产品的优势体现,它可以是企业创造产品背后所经历的过程,比如: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可以使某一方面,也可以是几个方面,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备同行业竞争中所不具备的优势。企业要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善于吸收市场经济变化的因素,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
2.1.1 国外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
1990年,普拉哈拉德、哈默尔两名管理学家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首次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对核心竞争力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实际上,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定义,也只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的概念,但却拉开了人们探讨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序幕,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相继发表。
目前,学术研究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看法众说纷纭,林善浪、吴肇光二人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五类:一类是以莫拉哈拉德与哈默为代表,他们提出的是关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类是以杰伊巴尼为代表的,提出资源型核心竞争力;一类是以拉法和佐罗为代表的,提出关于文化类型的核心竞争力;一类是以库姆斯为代表的,提出组织与系统类型的核心竞争力;最后一类是以巴顿为代表,他提出将知识观作为核心竞争力。赵国浩在其编制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务》一书中,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归为四类:一类是以普拉哈拉德与哈默位代表人物,他们提出将基于整合观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类是以巴顿为代表人物,将知识观作为核心竞争力;一类是以拉法和佐罗位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文化观;最后一类是以康特和鲍哥纳为代表,提出基于组合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的来说,国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分为五点[15]: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对象;对竞争力及有关竞争力定义的理解;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竞争力的评价;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与措施。国外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重要观点如下:(1)整合观(2)知识观(3)平台观(4)组合观(5)资源观(6)技术观(7)能力观(8)网络观(9)协调观(10)融合观(11)价值观。
2.1.2 国内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
全球化经济席卷来袭,世界经济风起云涌,中国的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迎接四面八方的挑战,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学术界和企业界有着不同的理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源源不断的创造力,这种创新能力指的是,服务的创新,产品的创新,创新是为了适应变化的市场,从而提高管理能力和提高营销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尤指那些协调生产和技术整合的能力,在这种能力的指导下,创造出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技术水平、营销水平、产品或服务。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为基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为顾客创造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整个企业核心能力的系统。林善浪与吴肇光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泛指使企业超越对手获得成功的某方面的独特的资源、能力与制度。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赵国浩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它不是简单的某个分散的技能与知识,而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而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企业家文化研究专家朱国春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相比较竞争力对手赖以生存与发展、具有垄断或相对垄断性的竞争优势,它表现为技术、品牌、资金、管理、渠道与规则六种主要竞争优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3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