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企业家成长历程探究
中国当代女企业家成长历程探究[20191212090559]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创业的队伍,与此同时更多的职业女性开始步入了工作单位的管理阶层。女企业家群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逐渐成为企业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30位女企业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资料按照培育阶段、步入与成长阶段以及稳定阶段进行分类整理。根据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和工作情况三大部分来分析培育阶段。从她们入行时的工作领域、选择职业的依据以及事业中的关键人物、再学习情况等方面对步入和成长阶段进行分析。从公益慈善行为和政治身份两大方面来分析稳定阶段。本文通过对女企业家成长三大阶段的对比研究,得知她们在入行前大都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这为以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发展中的女性会选择继续学习尤其是MBA课程。而这些女性的成功离不开关键人物的赏识和家庭的支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女企业家;成长;规律性历程
目 录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2
1.3.1本文的研究思路 2
1.3.2本文的研究方法 2
1.4研究内容 3
1.5相关文献综述 4
1.6创新点 6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7
2.1企业家理论 7
2.2资源学派的企业家成长理论 8
2.2.1企业家的资源 8
2.2.2企业家的功能 9
2.2.3企业家能力的生成机制 9
2.3性别角色理论 9
2.3.1性别刻板印象 9
2.3.2性别角色冲突 9
第3章 女企业家成长历程探究 11
3.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1
3.2研究对象的成长历程 14
3.2.1培育阶段 14
3.2.2步入与成长阶段 15
3.2.3稳定阶段 21
3.3研究结论 23
第4章 对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 25
4.1政府的支持与保障 25
4.1.1优化政府相关政策 25
4.1.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5
4.1.3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26
4.2组织的关心与帮助 26
4.2.1公益性组织 26
4.2.2盈利性组织 26
4.3个人的提升与完善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逐渐摆脱了传统角
色的束缚,开始加入到了就业的大潮中。而中国女企业家群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近几年,中国女企业家的发展更是迅速,据《201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显示,全球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中财富超过10亿美元的一半都来自于中国,而中国更有7位女企业家排在前十名其一枝独秀用胡润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女企业家在全球的地位类似于中国乒乓球队,绝对的世界第一。”[1]
相对于男性,女企业家更倾向于经营中小型的企业。据统计约有14.2%的女性企业属于微型企业;约有55.3%的企业是小型企业;而中型企业占22.6%;大型企业占7.9%。但是根据中国女企业家协会2009年到2011年三年中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女性企业在盈利方面通常都领先于同类企业。而在《2011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中指出调查的257家企业中除了2家亏损外,其余企业的平均销售净利润率约为14%。该份报告显示较之2009年,女性企业的利润都普遍的增加,这些企业中有63%的利润超过了100万。可见,在企业的管理方面中国女企业家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熟。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女性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有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已经有大约27%的企业的总资产超过一亿万元,而这些女性企业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的就业人员,尤其是女性员工的加入。有63%的女性企业中女员工的人数超过员工人数的一半。这些女企业家,不仅仅扩大了社会的就业空间,更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十二五”期间,女性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产业依次为:现代服务业(40%)、资源节约型产业(36%)、先进制造业(34%)和现代农业(2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就业与女企业家发展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是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尽管现
阶段女性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但她们在就业机会和财富方面所作的贡献,是极其令人瞩目的。
1.2研究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女性企业家在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女性特殊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女企业家的发展之路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获得女企业家及其成长的特点、途径、方式、环境等具有规律性的分析结论,从而提出能够促进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也期望可以为女企业家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而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本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人更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成功女性对其的人生规划,进而能够找寻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另外,本人也希望能从女企业家规律性的成长历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由此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可以有目的性的提升自己,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拟从企业家及其成长的相关理论入手,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参考依据,通过对30位女企业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解决以下两大问题(1)女企业家在成长各阶段有哪些特点。(2)不同阶段女企业家有哪些规律性的经历。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提出相关建议。
因为国内可以称之为女企业家的人数相对比较多,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本文无法逐一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2010年、2011年、2012年荣登《财富》中国版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的女企业家。而对这30位女企业家的资料,本文将根据年龄、家庭、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对每个女企业家的资料按照生活、工作、学习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能够促进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
1.3.2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使用以文献研究方法为辅,实证分析方法为主的综合研究方法,以期获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图书馆,相关网站(百度、谷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中国女企业家联盟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国内图书馆资源系统搜集有关企业家及企业家成长理论参考文献、女企业家及女企业家成长理论参考文献、本文30位女企业家的人物传记、访谈、撰写的相关作品等。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的解释和比较分析,明确了现有研究存在的盲点,从而确定本研究的主题和思路,并根据相关的理论内容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而对于30位女企业家的相关资料,本文将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主要按照生活、工作、学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本质是对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转变的分析。本文确定了30位具体的研究对象,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将相关的文献资料变成定量的数据,对不同人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在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各方面以及人生拐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寻求她们做出相应反应和选择的内因和外因,以此来探索她们的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动态和行为选择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得出女企业家成长过程中规律性的结论。本文将利用统计表,概括总结出本文中30位女企业家的年龄、家庭、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并算出相应的比例。该比例可作为本文分析类目的依据。通过内容分析法,尽可能的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1.4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本文根据女企业家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课题研究的现状,并明确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根据企业家成长相关理论,本文对女性企业家成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
第三章本文根据分析类目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解析女企业家成长历程的基本情况、成长方式、成长途径、成长规律等内容。
第四章本文针对研究成果,结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提出能够促进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
1.5相关文献综述
1.5.1企业家成长理论
企业家成长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对它的研究涉及了多个方面,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纵观已有的企业家成长理论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1)关于企业家机会的研究:企业家如果想从社会中获得利润,就必须能够不时地发现市场上的商机。学者柯兹纳(Kirzner, 1997)指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体便是企业家,他们发现市场中的经济机会。对于每个企业来说,企业家要能迅速地发现在投入和产出的相对关系中潜在的、尚未被使用的机会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以获得利润;而Shane and Venkataraman(2000)则强调从“存在有利可图的机会”和“存在有上进心的个人”这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企业家成长。[1]根据之前的理论,“创新”可以说是企业家的共同点。早在1985年Gartner就通过描述个人、组织、环境和企业家行为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产生新创企业的一个理论性结构。Vesper(1990)则指出新创企业产生的四个因素:机会的获利性;企业家的技术秘密;企业家的企业秘密;企业家的首创精神。而Reynolds(1992)认为个体决定创造新企业的三个因素是:个体特性、经济环境、个体经历。[2]市场机会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1989年,Covin和 Selevin提出应从环境因素来对企业家成长进行分析。而E. C.Young则通过研究,分析了影响墨西哥企业家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网络的作用。1988年Woodward提出社会网络在企业家创建和发展企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关于企业家动机的研究:企业家作为经济人,对于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需求。动机学派的Douglas于1994年提出了企业家的动机模型,将个人特性、个人环境、个人目标、商业环境及创新设想结合起来作为企业家的动机因素,同时在模型中对企业家的决策、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及执行结果的检验与反馈进行统一的研究。不仅如此,企业家的特性也是动机形成的巨大推动力。Stwart和C.C.Chen是当时的代表人物。Stwart认为,心理倾向是企业家行为的前提条件,他根据企业家的成就趋向、冒险倾向和创新偏好这三个倾向发展了一个理论框架。而C.C.Chen则提出运用自我功效来预测个体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动机决定行为,因此舒尔茨(Schultz),卡森(Casson)等学者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本等其他学科来分析企业家行为。
(3)关于企业家能力的研究:通过企业家的概念可以看出创新是每个企业家都必不可少的。而创新也是企业家不同于普通人的一种能力。熊彼特和柯兹纳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包括处理危机、做出决策、发现他人不易察觉的机遇等。而舒尔茨则认为企业家的部分能力是可以在后天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如社交能力、抗压能力。对于公司来说,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
1.5.2女企业家相关研究
(1)关于女企业家领导风格的研究
Heigesen在1995年提出了她的女性领导(管理)风格学说,她提出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以及集体的成功是女企业家的管理风格。Conier和Drol1inger(1997)认为女企业家的领导风格更具有互动性,她们往往在管理过程中多使用柔性的技巧,使得企业更加人性化。而Leahy 和Eggers(1998)通过研究否定了女性更关注关系维度,男性擅长任务定位的观点。Eagly(2007)指出女企业家多使用变形的领导方式,鼓励下属将自己的兴趣价值融入到组织当中,进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2)关于女企业家角色冲突的研究
Stoner等人(1990)在对92名女企业家的抽样调查中断定,角色冲突是每个女企业家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女企业家每周工作小时数与家庭工作冲突是正相关的。Bidey认为女企业家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对其的企业家活动的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而Buttner(1993)则从性别角色、工作一家庭冲突、网络中可获得的资源等方面比较了男女企业家,指出以上几个方面是女企业家发展中要克服的障碍。而我国的妇联组织联络部在1999年对全国的非公有女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女企业家的婚姻都比较美满,但与全国的离婚率/分居和再婚率相比,还是高出了0.6%和2.0%。[1]冯颖(2004)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女企业家的角色定位、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侯大晴(2008)把工作家庭关系作为主体,深入分析了职业女性自身的价值观对于这一主体的影响。
摘 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了创业的队伍,与此同时更多的职业女性开始步入了工作单位的管理阶层。女企业家群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且逐渐成为企业家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30位女企业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资料按照培育阶段、步入与成长阶段以及稳定阶段进行分类整理。根据每个阶段的成长特点,本文主要从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和工作情况三大部分来分析培育阶段。从她们入行时的工作领域、选择职业的依据以及事业中的关键人物、再学习情况等方面对步入和成长阶段进行分析。从公益慈善行为和政治身份两大方面来分析稳定阶段。本文通过对女企业家成长三大阶段的对比研究,得知她们在入行前大都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这为以后职业的选择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发展中的女性会选择继续学习尤其是MBA课程。而这些女性的成功离不开关键人物的赏识和家庭的支持。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女企业家;成长;规律性历程
目 录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2
1.3.1本文的研究思路 2
1.3.2本文的研究方法 2
1.4研究内容 3
1.5相关文献综述 4
1.6创新点 6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7
2.1企业家理论 7
2.2资源学派的企业家成长理论 8
2.2.1企业家的资源 8
2.2.2企业家的功能 9
2.2.3企业家能力的生成机制 9
2.3性别角色理论 9
2.3.1性别刻板印象 9
2.3.2性别角色冲突 9
第3章 女企业家成长历程探究 11
3.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11
3.2研究对象的成长历程 14
3.2.1培育阶段 14
3.2.2步入与成长阶段 15
3.2.3稳定阶段 21
3.3研究结论 23
第4章 对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 25
4.1政府的支持与保障 25
4.1.1优化政府相关政策 25
4.1.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25
4.1.3加强社会文化建设 26
4.2组织的关心与帮助 26
4.2.1公益性组织 26
4.2.2盈利性组织 26
4.3个人的提升与完善 27
参考文献 28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女性逐渐摆脱了传统角
色的束缚,开始加入到了就业的大潮中。而中国女企业家群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近几年,中国女企业家的发展更是迅速,据《2012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显示,全球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中财富超过10亿美元的一半都来自于中国,而中国更有7位女企业家排在前十名其一枝独秀用胡润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女企业家在全球的地位类似于中国乒乓球队,绝对的世界第一。”[1]
相对于男性,女企业家更倾向于经营中小型的企业。据统计约有14.2%的女性企业属于微型企业;约有55.3%的企业是小型企业;而中型企业占22.6%;大型企业占7.9%。但是根据中国女企业家协会2009年到2011年三年中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女性企业在盈利方面通常都领先于同类企业。而在《2011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中指出调查的257家企业中除了2家亏损外,其余企业的平均销售净利润率约为14%。该份报告显示较之2009年,女性企业的利润都普遍的增加,这些企业中有63%的利润超过了100万。可见,在企业的管理方面中国女企业家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成熟。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女性企业的规模不断的扩大,有数据显示,到2011年底已经有大约27%的企业的总资产超过一亿万元,而这些女性企业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的就业人员,尤其是女性员工的加入。有63%的女性企业中女员工的人数超过员工人数的一半。这些女企业家,不仅仅扩大了社会的就业空间,更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十二五”期间,女性企业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产业依次为:现代服务业(40%)、资源节约型产业(36%)、先进制造业(34%)和现代农业(2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女性就业与女企业家发展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是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尽管现
阶段女性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但她们在就业机会和财富方面所作的贡献,是极其令人瞩目的。
1.2研究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女性企业家在社会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女性特殊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女企业家的发展之路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本人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获得女企业家及其成长的特点、途径、方式、环境等具有规律性的分析结论,从而提出能够促进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也期望可以为女企业家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而作为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学生,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本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人更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成功女性对其的人生规划,进而能够找寻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另外,本人也希望能从女企业家规律性的成长历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由此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可以有目的性的提升自己,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1.3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拟从企业家及其成长的相关理论入手,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参考依据,通过对30位女企业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解决以下两大问题(1)女企业家在成长各阶段有哪些特点。(2)不同阶段女企业家有哪些规律性的经历。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提出相关建议。
因为国内可以称之为女企业家的人数相对比较多,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本文无法逐一研究,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2010年、2011年、2012年荣登《财富》中国版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的女企业家。而对这30位女企业家的资料,本文将根据年龄、家庭、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对每个女企业家的资料按照生活、工作、学习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能够促进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
1.3.2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将使用以文献研究方法为辅,实证分析方法为主的综合研究方法,以期获得较好的研究成果。
(1)文献研究法
本研究通过图书馆,相关网站(百度、谷歌、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中国女企业家联盟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国内图书馆资源系统搜集有关企业家及企业家成长理论参考文献、女企业家及女企业家成长理论参考文献、本文30位女企业家的人物传记、访谈、撰写的相关作品等。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理论的解释和比较分析,明确了现有研究存在的盲点,从而确定本研究的主题和思路,并根据相关的理论内容构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而对于30位女企业家的相关资料,本文将根据不同的成长阶段,主要按照生活、工作、学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整理分析。
(2)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其本质是对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转变的分析。本文确定了30位具体的研究对象,并通过内容分析法将相关的文献资料变成定量的数据,对不同人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另外,在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各方面以及人生拐点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寻求她们做出相应反应和选择的内因和外因,以此来探索她们的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动态和行为选择之间的联动关系,从而得出女企业家成长过程中规律性的结论。本文将利用统计表,概括总结出本文中30位女企业家的年龄、家庭、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并算出相应的比例。该比例可作为本文分析类目的依据。通过内容分析法,尽可能的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1.4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绪论,本文根据女企业家的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课题研究的现状,并明确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根据企业家成长相关理论,本文对女性企业家成长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
第三章本文根据分析类目对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并解析女企业家成长历程的基本情况、成长方式、成长途径、成长规律等内容。
第四章本文针对研究成果,结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提出能够促进女企业家成长的相关建议。
1.5相关文献综述
1.5.1企业家成长理论
企业家成长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对它的研究涉及了多个方面,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纵观已有的企业家成长理论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
(1)关于企业家机会的研究:企业家如果想从社会中获得利润,就必须能够不时地发现市场上的商机。学者柯兹纳(Kirzner, 1997)指出推动市场发展的主体便是企业家,他们发现市场中的经济机会。对于每个企业来说,企业家要能迅速地发现在投入和产出的相对关系中潜在的、尚未被使用的机会并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以获得利润;而Shane and Venkataraman(2000)则强调从“存在有利可图的机会”和“存在有上进心的个人”这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企业家成长。[1]根据之前的理论,“创新”可以说是企业家的共同点。早在1985年Gartner就通过描述个人、组织、环境和企业家行为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产生新创企业的一个理论性结构。Vesper(1990)则指出新创企业产生的四个因素:机会的获利性;企业家的技术秘密;企业家的企业秘密;企业家的首创精神。而Reynolds(1992)认为个体决定创造新企业的三个因素是:个体特性、经济环境、个体经历。[2]市场机会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1989年,Covin和 Selevin提出应从环境因素来对企业家成长进行分析。而E. C.Young则通过研究,分析了影响墨西哥企业家成长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部分学者也开始关注网络的作用。1988年Woodward提出社会网络在企业家创建和发展企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关于企业家动机的研究:企业家作为经济人,对于企业的利润有直接的需求。动机学派的Douglas于1994年提出了企业家的动机模型,将个人特性、个人环境、个人目标、商业环境及创新设想结合起来作为企业家的动机因素,同时在模型中对企业家的决策、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及执行结果的检验与反馈进行统一的研究。不仅如此,企业家的特性也是动机形成的巨大推动力。Stwart和C.C.Chen是当时的代表人物。Stwart认为,心理倾向是企业家行为的前提条件,他根据企业家的成就趋向、冒险倾向和创新偏好这三个倾向发展了一个理论框架。而C.C.Chen则提出运用自我功效来预测个体成为企业家的可能性。动机决定行为,因此舒尔茨(Schultz),卡森(Casson)等学者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力资本等其他学科来分析企业家行为。
(3)关于企业家能力的研究:通过企业家的概念可以看出创新是每个企业家都必不可少的。而创新也是企业家不同于普通人的一种能力。熊彼特和柯兹纳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包括处理危机、做出决策、发现他人不易察觉的机遇等。而舒尔茨则认为企业家的部分能力是可以在后天的培养中逐渐形成的。如社交能力、抗压能力。对于公司来说,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
1.5.2女企业家相关研究
(1)关于女企业家领导风格的研究
Heigesen在1995年提出了她的女性领导(管理)风格学说,她提出注重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沟通协调以及集体的成功是女企业家的管理风格。Conier和Drol1inger(1997)认为女企业家的领导风格更具有互动性,她们往往在管理过程中多使用柔性的技巧,使得企业更加人性化。而Leahy 和Eggers(1998)通过研究否定了女性更关注关系维度,男性擅长任务定位的观点。Eagly(2007)指出女企业家多使用变形的领导方式,鼓励下属将自己的兴趣价值融入到组织当中,进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
(2)关于女企业家角色冲突的研究
Stoner等人(1990)在对92名女企业家的抽样调查中断定,角色冲突是每个女企业家都可能面临的问题,女企业家每周工作小时数与家庭工作冲突是正相关的。Bidey认为女企业家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对其的企业家活动的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而Buttner(1993)则从性别角色、工作一家庭冲突、网络中可获得的资源等方面比较了男女企业家,指出以上几个方面是女企业家发展中要克服的障碍。而我国的妇联组织联络部在1999年对全国的非公有女企业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女企业家的婚姻都比较美满,但与全国的离婚率/分居和再婚率相比,还是高出了0.6%和2.0%。[1]冯颖(2004)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对女企业家的角色定位、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侯大晴(2008)把工作家庭关系作为主体,深入分析了职业女性自身的价值观对于这一主体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gsgl/1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