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众筹模式研究淘宝与其他众筹平台的比较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众筹起源于美国,2011年众筹传入中国,在短短的几年中众筹发展迅速。本文选取众筹中最普遍、最受人们关注的模式——商品众筹,从商品众筹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商品众筹本土化历程及发展现状,通过国内较成功的商品众筹典例——淘宝众筹与其他国内外众筹平台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商品众筹在模式形成中的优势及风险,结合国情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2
二、国内商品众筹产生的机理 2
(一)商品众筹产生的原因 2
(二)商品众筹的本土化历程及发展现状 3
三、不同众筹平台模式对比分析 3
(一)淘宝众筹模式分析 3
(二)其他众筹平台模式分析 5
(三)对比总结 5
四、商品众筹模式形成中优势及风险分析 6
(一)商品众筹的优势分析 6
商品众筹的风险分析 7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商品众筹模式研究——基于淘宝与其他众筹平台的比较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众筹是指多位大众投资者集中小额闲散资金,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支持某个项目或者产品。众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状态很差,企业融资日益困难,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多元化,信息交换成本日益降低,加上民间存在大量的资本投资需求,众筹以快速、低廉的特征进入大众视野。
商品众筹作为众筹的一大重要分类,是一种基于预购和奖励的筹资方式,也是国内目前最为流行和最受重视的众筹类型,商品众筹项目发起人在线发布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并辅助以优厚的价格,对此产生兴趣的普通大众(即投资者)可以选择支付购买,从而完成项目融资。
众筹起源于美国,国内直到2011年点名时间,即我国第一家众筹平台诞生。众筹源自互联网发展,创新了融资模式,众筹不再有传统融资方式的地域限制,更多筹资对象的参与降低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资门槛,信息也更透明。同时,实践证明,融资项目经受住了大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检验,其符合社会需求,快速、便捷的融资方式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是传统金融制度的有效补充。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众筹模式的发展为解决闲散资金整合、资源配置、产业深入发展、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众筹模式解决目前市场存在的两多两难问题存在巨大可能性,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优势明显。
2013年,淘宝众筹成立,依托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截止2016年3月,3年时间内,淘宝众筹项目累计支持人数已有900万人,筹款金额累计达到145509万元,单项支持最高金额达3559多万。作为中国网络电商巨头切入众筹领域的典型产品,淘宝众筹以其庞大的用户量、完整的生态链对众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献综述
刘志坚和吴珂(2014)基于融资类型、运作流程、特点三个维度将其分为捐赠众筹、商品众筹、债权众筹和股权众筹,这是目前众筹领域最为普遍认可的。张成虎(2015年)从项目选择、成果转化和以及项目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主流众筹模式的运行现状与特征。王曙光(2015年)从众筹模式三大主体出发阐述了众筹的运作机制,众筹模式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邱晗,2015年),范家琛(2013年)和李雪静(2013年)都研究了众筹目前现有模式,试图去探究适合国内大环境的众筹模式。
国内随着众筹深入已经有学者专门研究某一有代表性的众筹平台,如刘维薇研究了点名时间的转型,雷禹(2015年)研究了平安好房网的众筹模式,武小菲(2014年)以书籍为对象研究垂直众筹模式,陆承兆(2014年)研究了众筹模式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邓建鹏(2014年)重点探究了众筹模式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针对这些法律风险,张馨丹(2015年)提出了监管措施,刘俊棋(2014年)提出国内众筹在发展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平台的经验,Hemer J.(2011年)和Molick E(2014年)认为众筹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良好。
李耀东(2015年)指出商品众筹是众筹模式中平台最活跃,用户数目最多的模式,孟韬和张大海(2014)认为商品众筹作为非现金回报方式的代表,相对于其他众筹模式来说,有助于避免所有权纠纷,在应对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监察方面处于有利位置。平园园(2015年)指出了商品众筹的定价机制和策略,指出商品众筹模式能够促进产品前期迅速进入市场。
胡吉祥(2013)认为包括商品众筹在内的多种众筹类型通常有以下基本特征: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线上融资全过程;依托于社交网络进行营销和推广;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低成本和高效率。其次,众筹融资相较于传统融资容易,更在乎精神回报,往往投资人更看重情怀(刘志坚,吴珂,2014)。最后,融资门槛低也是其特别之处,通过为小、新、艺等进行某项目资金援助,解决它们传统渠道融资难问题,因此众筹是传统融资的补充方式(刘俊棋,2014)。
但是,众筹从创业者角度来说,其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或者创业者的融资压力,但从投资者角度,对于收入偏低的公众投资者仍充斥着风险。目前国内众筹处于探索阶段,运作流程不规范不清晰,监管不到位或者无监管,故风险较大。如法律风险,众筹融资目前在我国未明确受到法律保护。汪莹和王光岐(2014)认为其模式位于法律擦边球地带,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此外还有信用风险、评估风险。因此,以商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二、国内商品众筹产生的机理
商品众筹产生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为商品众筹出现提供推动作用的技术主要有近年来逐步兴起和普及的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使得人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交网络等。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同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度明显增高,带来多种支付方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供了可能性,保障了移动支付设备所必需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必要的安全要求。同时,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社交网络,传统金融模式中最难的信息不对称、不充裕问题也得到了全面改善。上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品众筹融资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互联网金融日益兴起,代表了新的服务和经营模式。线上融资不再使不可能的事情,且增长迅速。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促进全球金融业一体化的总步伐,而且为银行开展业务整合提供有利条件,银行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众筹融资符合完全自由竞争金融市场的条件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2
二、国内商品众筹产生的机理 2
(一)商品众筹产生的原因 2
(二)商品众筹的本土化历程及发展现状 3
三、不同众筹平台模式对比分析 3
(一)淘宝众筹模式分析 3
(二)其他众筹平台模式分析 5
(三)对比总结 5
四、商品众筹模式形成中优势及风险分析 6
(一)商品众筹的优势分析 6
商品众筹的风险分析 7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商品众筹模式研究——基于淘宝与其他众筹平台的比较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众筹是指多位大众投资者集中小额闲散资金,利用互联网平台,来支持某个项目或者产品。众所周知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状态很差,企业融资日益困难,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多元化,信息交换成本日益降低,加上民间存在大量的资本投资需求,众筹以快速、低廉的特征进入大众视野。
商品众筹作为众筹的一大重要分类,是一种基于预购和奖励的筹资方式,也是国内目前最为流行和最受重视的众筹类型,商品众筹项目发起人在线发布即将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信息,并辅助以优厚的价格,对此产生兴趣的普通大众(即投资者)可以选择支付购买,从而完成项目融资。
众筹起源于美国,国内直到2011年点名时间,即我国第一家众筹平台诞生。众筹源自互联网发展,创新了融资模式,众筹不再有传统融资方式的地域限制,更多筹资对象的参与降低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投资门槛,信息也更透明。同时,实践证明,融资项目经受住了大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检验,其符合社会需求,快速、便捷的融资方式加快了技术创新和价值转化,是传统金融制度的有效补充。
在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众筹模式的发展为解决闲散资金整合、资源配置、产业深入发展、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发展契机,充分利用众筹模式解决目前市场存在的两多两难问题存在巨大可能性,特别是对于中小微企业优势明显。
2013年,淘宝众筹成立,依托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截止2016年3月,3年时间内,淘宝众筹项目累计支持人数已有900万人,筹款金额累计达到145509万元,单项支持最高金额达3559多万。作为中国网络电商巨头切入众筹领域的典型产品,淘宝众筹以其庞大的用户量、完整的生态链对众筹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文献综述
刘志坚和吴珂(2014)基于融资类型、运作流程、特点三个维度将其分为捐赠众筹、商品众筹、债权众筹和股权众筹,这是目前众筹领域最为普遍认可的。张成虎(2015年)从项目选择、成果转化和以及项目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主流众筹模式的运行现状与特征。王曙光(2015年)从众筹模式三大主体出发阐述了众筹的运作机制,众筹模式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邱晗,2015年),范家琛(2013年)和李雪静(2013年)都研究了众筹目前现有模式,试图去探究适合国内大环境的众筹模式。
国内随着众筹深入已经有学者专门研究某一有代表性的众筹平台,如刘维薇研究了点名时间的转型,雷禹(2015年)研究了平安好房网的众筹模式,武小菲(2014年)以书籍为对象研究垂直众筹模式,陆承兆(2014年)研究了众筹模式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邓建鹏(2014年)重点探究了众筹模式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针对这些法律风险,张馨丹(2015年)提出了监管措施,刘俊棋(2014年)提出国内众筹在发展过程中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平台的经验,Hemer J.(2011年)和Molick E(2014年)认为众筹发展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发展前景良好。
李耀东(2015年)指出商品众筹是众筹模式中平台最活跃,用户数目最多的模式,孟韬和张大海(2014)认为商品众筹作为非现金回报方式的代表,相对于其他众筹模式来说,有助于避免所有权纠纷,在应对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监察方面处于有利位置。平园园(2015年)指出了商品众筹的定价机制和策略,指出商品众筹模式能够促进产品前期迅速进入市场。
胡吉祥(2013)认为包括商品众筹在内的多种众筹类型通常有以下基本特征:借助互联网平台完成线上融资全过程;依托于社交网络进行营销和推广;相对于传统融资方式,低成本和高效率。其次,众筹融资相较于传统融资容易,更在乎精神回报,往往投资人更看重情怀(刘志坚,吴珂,2014)。最后,融资门槛低也是其特别之处,通过为小、新、艺等进行某项目资金援助,解决它们传统渠道融资难问题,因此众筹是传统融资的补充方式(刘俊棋,2014)。
但是,众筹从创业者角度来说,其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或者创业者的融资压力,但从投资者角度,对于收入偏低的公众投资者仍充斥着风险。目前国内众筹处于探索阶段,运作流程不规范不清晰,监管不到位或者无监管,故风险较大。如法律风险,众筹融资目前在我国未明确受到法律保护。汪莹和王光岐(2014)认为其模式位于法律擦边球地带,与非法集资之间的界限不明显,此外还有信用风险、评估风险。因此,以商品众筹为代表的众筹融资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
二、国内商品众筹产生的机理
商品众筹产生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
为商品众筹出现提供推动作用的技术主要有近年来逐步兴起和普及的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使得人与人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社交网络等。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共同发展、相辅相成,同时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度明显增高,带来多种支付方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供了可能性,保障了移动支付设备所必需的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必要的安全要求。同时,随着人们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社交网络,传统金融模式中最难的信息不对称、不充裕问题也得到了全面改善。上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商品众筹融资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互联网金融日益兴起,代表了新的服务和经营模式。线上融资不再使不可能的事情,且增长迅速。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促进全球金融业一体化的总步伐,而且为银行开展业务整合提供有利条件,银行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众筹融资符合完全自由竞争金融市场的条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dzsw/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