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和uber合并后引发垄断的调查思考
摘 要在2016年,我国有一种新兴出行方式,突然空前兴盛起来,就是“网约车”。用户们可以提前在网络上,进行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省下大量的等车时间。它以其方便快捷、价格地道和覆盖范围广等诸多的亮点,迅速打败“招手停车”的出行方式。而在几个月前,宣布合并的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企业。正是这两大网约车领域巨头的携手,使社会各界心中都产生了一个疑问,即是否会形成垄断?对于什么是垄断,如何看待垄断,引发调查。本文以此时事热点,对这两大企业合并原因探寻,认真了解何为垄断,并通过社会各界对此合并的分析,进一步对垄断进行思考。
目录
引言 1
一、Uber中国被滴滴出行收购合并的原因回顾 1
(一)烧钱的策略不可继续 1
(二)Uber的竞争压力大 1
(三)《网约车新规》的颁布 1
二、市场垄断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2
(一)市场垄断的概念 2
(二)其判定标准 2
(三)垄断对市场的效应 3
三、对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后的分析 3
(一)竞争优势 3
(二)对消费者的影响 3
(三)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4
四、对滴滴和Uber合并引发的垄断思考 4
(一)政府反垄断的具体措施 5
(二)市场的监管 5
(三)企业自身意识 5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引言
2016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因此,作为我国网约车市场上的两大平台,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的消息一经发布,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即是否将形成垄断?本文就此热点时事,以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为例,调查为何会产生垄断的争议,社会各界对待市场垄断的看法,展开对垄断的进一步思考。
一、Uber中国被滴滴出行收购合并的原因回顾
(一)烧钱的策略不可继续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日,Uber宣布获得来自沙特公共基金会的35亿美元投资。随后,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席美国科技媒体Recode举办的Code Conference时,向媒体表述,滴滴出行目前募集到的资金大于35亿美元,可这并不是最终数字。
在此之前,即2016年5月13日,苹果公司以投资滴滴出行10亿美元,成为其战略投资者。两者募集的资金的数量,一时间令人瞠目。
然而,最近大半年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竞争的现状,已经让双方公司感到快撑不住了。二者之中,Uber中国表现最为明显。就Uber进驻中国首年时,Uber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urber表示损失了10亿美元,而且在Uber中国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与滴滴出行进行比拼的过程中,也烧掉了近20多亿美元,并且Uber在全球募集的资金,也不会全部砸进Uber中国市场上。
相比之下,滴滴出行总是远超Uber中国的市场份额,Uber缺乏盈利的窘境,以及优步的资金无法孤注一掷的局面,迫使Uber不得不理智地选择离开中国市场。
(二)Uber的竞争压力大
Uber作为美国一项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至世界各地,在与其它国家本土产业竞争中,也受到了来自欧洲的监管机制的冲突。比如在Uber的运营者提交一些关于交通方面问题时,常有他国的本土产业以Uber常常造假的借口进行打击,甚至在伦敦某一个判决中提到对Uber的新限制,使得Uber与其他出租车经营者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以及在美国本土,即Uber在美国也遭遇司机聘用身份定义问题,让Uber不得不分心做事。同时印度是值得Uber投入精力的另一大市场,然而如同中国的情况一样,印度本土的同类业务Ola也在争抢份额。两者相较下,如果滴滴出行投资优步,那么优步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对手的重担,在其收购优步中国后将会被大大减轻。这些其它竞争的出现,也在一点点干扰着Uber对待与滴滴出行的竞争中。
(三)《网约车新规》的颁布
2016年7月28日中国颁布《网约车新规》。这项新规让我国本土的网络约租车进入合法化的行列。在新规公布那一天,优步中国也发布了本公司的“声明”,并想凭借此强调自身的合法性。
优步中国此时的表现,被广大媒体认为是对其中国市场竞争夹缝中的焦虑。新规发布后,与此同时外媒的评论也一直不看好Uber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再与优步中国相比,滴滴的优势较为明显,就是其政策优势,2015年,滴滴出行就已经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第一个网约车运营资质。此次新规很是重要,是在双方宣布合并的前几天,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间接地促使Uber中国做出最终的合并决定。
二、市场垄断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一)市场垄断的概念
何为市场垄断?百度百科上显示道,市场垄断即个人投资者或团体投资者成功地控制了某种特定的股票,使其他人将股票卖空后不能补进,因而不得不向该股票的控制者妥协,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垄断是指市场主体、政府机构或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或国家权力,以单独、合谋或其他方式而实施的妨碍或排斥市场竞争效果的行为。
其成因有三个。第一个成因是边际成本造成垄断。市场垄断的形成的一个很显眼的原因,是边际成本的降低。通俗地说是用户越多、产量越大、成本越低。例如我们社会生活的电网就有这样的特点。
第二个成因是技术专利造成垄断。众所周知,我们的电脑所用的键盘是叫做Qwert键盘,其按键排列顺序是混乱的。原因是早期的键盘是机械式的,为防止打字员点击键盘的速度太快会造成机械出现问题,为此键盘的设计者有意地将键盘上的字母,进行了不合理的排列,来降低使用者的击键速度。发展之今,键盘的相关设置已近乎完善,故此点击的速度是越快越好,不过以前的键盘排列方式竟然一直沿用。从前的键盘的使用,也已经成为大众一种习惯,大家都很认同它,如果再从新销售新的键盘,也很难让消费者接受。
第三个成因是垄断产品的特殊形态。垄断产品有丰富的不一样形态。举例来讲,单纯的一种书,它是独一无二及难以复制。大量旅游的景点,像中国长城、北京故宫,这些是不可取代的,它们是垄断产品。垄断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固然强大,然而它的需求也在向下降低,因此为了更多地赚取利益,垄断者使用非正常的方法。
(二)其判定标准
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首先是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不过,并不是所有类似行为均为非法。因此,《反垄断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再次是行业协会参与的垄断行为,作为一种企业间的联合,行业协会有时也会参与组织实施诸如“价格联盟”之类的行为。最后,是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被称为行政垄断行为。进而《反垄断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第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三)垄断对市场的效应
垄断的另一面就是竞争。由于几乎不存在竞争的压力和促使其发展的动力,再加上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制度,垄断性企业的服务质量,一般难以令顾客满意。垄断企业常常会不遵循市场法则、肆意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这样的不好的局面,在垄断性企业里随处可见。
目录
引言 1
一、Uber中国被滴滴出行收购合并的原因回顾 1
(一)烧钱的策略不可继续 1
(二)Uber的竞争压力大 1
(三)《网约车新规》的颁布 1
二、市场垄断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2
(一)市场垄断的概念 2
(二)其判定标准 2
(三)垄断对市场的效应 3
三、对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后的分析 3
(一)竞争优势 3
(二)对消费者的影响 3
(三)对行业竞争的影响 4
四、对滴滴和Uber合并引发的垄断思考 4
(一)政府反垄断的具体措施 5
(二)市场的监管 5
(三)企业自身意识 5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引言
2016年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因此,作为我国网约车市场上的两大平台,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的消息一经发布,一时间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即是否将形成垄断?本文就此热点时事,以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合并为例,调查为何会产生垄断的争议,社会各界对待市场垄断的看法,展开对垄断的进一步思考。
一、Uber中国被滴滴出行收购合并的原因回顾
(一)烧钱的策略不可继续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日,Uber宣布获得来自沙特公共基金会的35亿美元投资。随后,滴滴出行总裁柳青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席美国科技媒体Recode举办的Code Conference时,向媒体表述,滴滴出行目前募集到的资金大于35亿美元,可这并不是最终数字。
在此之前,即2016年5月13日,苹果公司以投资滴滴出行10亿美元,成为其战略投资者。两者募集的资金的数量,一时间令人瞠目。
然而,最近大半年滴滴出行和Uber中国在市场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竞争的现状,已经让双方公司感到快撑不住了。二者之中,Uber中国表现最为明显。就Uber进驻中国首年时,Uber首席执行官Travis Kalanickurber表示损失了10亿美元,而且在Uber中国又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与滴滴出行进行比拼的过程中,也烧掉了近20多亿美元,并且Uber在全球募集的资金,也不会全部砸进Uber中国市场上。
相比之下,滴滴出行总是远超Uber中国的市场份额,Uber缺乏盈利的窘境,以及优步的资金无法孤注一掷的局面,迫使Uber不得不理智地选择离开中国市场。
(二)Uber的竞争压力大
Uber作为美国一项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至世界各地,在与其它国家本土产业竞争中,也受到了来自欧洲的监管机制的冲突。比如在Uber的运营者提交一些关于交通方面问题时,常有他国的本土产业以Uber常常造假的借口进行打击,甚至在伦敦某一个判决中提到对Uber的新限制,使得Uber与其他出租车经营者竞争中,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以及在美国本土,即Uber在美国也遭遇司机聘用身份定义问题,让Uber不得不分心做事。同时印度是值得Uber投入精力的另一大市场,然而如同中国的情况一样,印度本土的同类业务Ola也在争抢份额。两者相较下,如果滴滴出行投资优步,那么优步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对手的重担,在其收购优步中国后将会被大大减轻。这些其它竞争的出现,也在一点点干扰着Uber对待与滴滴出行的竞争中。
(三)《网约车新规》的颁布
2016年7月28日中国颁布《网约车新规》。这项新规让我国本土的网络约租车进入合法化的行列。在新规公布那一天,优步中国也发布了本公司的“声明”,并想凭借此强调自身的合法性。
优步中国此时的表现,被广大媒体认为是对其中国市场竞争夹缝中的焦虑。新规发布后,与此同时外媒的评论也一直不看好Uber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再与优步中国相比,滴滴的优势较为明显,就是其政策优势,2015年,滴滴出行就已经拿到了上海市政府颁发的第一个网约车运营资质。此次新规很是重要,是在双方宣布合并的前几天,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间接地促使Uber中国做出最终的合并决定。
二、市场垄断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一)市场垄断的概念
何为市场垄断?百度百科上显示道,市场垄断即个人投资者或团体投资者成功地控制了某种特定的股票,使其他人将股票卖空后不能补进,因而不得不向该股票的控制者妥协,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垄断是指市场主体、政府机构或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或国家权力,以单独、合谋或其他方式而实施的妨碍或排斥市场竞争效果的行为。
其成因有三个。第一个成因是边际成本造成垄断。市场垄断的形成的一个很显眼的原因,是边际成本的降低。通俗地说是用户越多、产量越大、成本越低。例如我们社会生活的电网就有这样的特点。
第二个成因是技术专利造成垄断。众所周知,我们的电脑所用的键盘是叫做Qwert键盘,其按键排列顺序是混乱的。原因是早期的键盘是机械式的,为防止打字员点击键盘的速度太快会造成机械出现问题,为此键盘的设计者有意地将键盘上的字母,进行了不合理的排列,来降低使用者的击键速度。发展之今,键盘的相关设置已近乎完善,故此点击的速度是越快越好,不过以前的键盘排列方式竟然一直沿用。从前的键盘的使用,也已经成为大众一种习惯,大家都很认同它,如果再从新销售新的键盘,也很难让消费者接受。
第三个成因是垄断产品的特殊形态。垄断产品有丰富的不一样形态。举例来讲,单纯的一种书,它是独一无二及难以复制。大量旅游的景点,像中国长城、北京故宫,这些是不可取代的,它们是垄断产品。垄断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固然强大,然而它的需求也在向下降低,因此为了更多地赚取利益,垄断者使用非正常的方法。
(二)其判定标准
依据《反垄断法》的规定,首先是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不过,并不是所有类似行为均为非法。因此,《反垄断法》第五条规定,“经营者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再次是行业协会参与的垄断行为,作为一种企业间的联合,行业协会有时也会参与组织实施诸如“价格联盟”之类的行为。最后,是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被称为行政垄断行为。进而《反垄断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本章禁止的垄断行为”。第八条规定,“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三)垄断对市场的效应
垄断的另一面就是竞争。由于几乎不存在竞争的压力和促使其发展的动力,再加上缺乏有力的外部制约监督制度,垄断性企业的服务质量,一般难以令顾客满意。垄断企业常常会不遵循市场法则、肆意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选择权。这样的不好的局面,在垄断性企业里随处可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dzsw/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