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农贷小”定位下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
贷农贷小”定位下村镇银行金融风险及防范[20191229210340]
摘 要
自2006年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缺血”的局面,推动农村金融的正规化发展,对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村镇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新生力量,本身规模较小,以“贷农贷小”为市场定位,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与中小微企业,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本文在回顾村镇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村镇银行“贷农贷小”定位下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成因,学习借鉴外国乡村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基于保证村镇银行,农户,小微企业共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系统性地提出有效防范与化解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措施,以期推动村镇银行的良性发展,发挥村镇银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村镇银行贷农贷小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目 录
1.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3
1.3.3研究综述评论 5
1.4 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 5
1.4.1研究方法 5
1.4.2本文框架 6
2.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理论基础 7
2.1相关概念界定 7
2.1.1村镇银行 7
2.1.2市场定位 7
2.1.3金融风险 8
2.2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9
2.2.1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假说 9
2.2.2金融脆弱性理论 9
3.基于风险控制层面上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0
3.1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 10
3.1.1村镇银行从0到1502家 11
3.1.2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不均衡 11
3.2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11
3.2.1信用风险分析 11
3.2.2操作风险分析 13
3.2.3流动性风险分析 13
3.2.4行业和政策风险 14
3.2.5联保贷款的风险 15
3.3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5
3.3.1外部环境存在缺陷 15
3.3.2内部经营管理不善 16
3.3.3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 17
4.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 19
4.1.格莱明银行的主要运营情况 19
4.1.1组织结构 19
4.1.2客户定位 19
4.1.3信贷管理 19
4.2乡村银行运营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启示 20
4.2.1选择合适的定位 20
4.2.2推出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0
4.2.3加强信贷风险控制 20
5.完善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的对策 21
5.1加强村镇银行自身建设 21
5.1.1建立和健全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21
5.1.2加强两方面的横向合作,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21
5.1.3提高村镇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22
5.1.4扎实做好信贷管理 22
5.1.5大力开展农户诚信教育 22
5.2推动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环境 22
5.2.1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23
5.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 23
结 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 谢 27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仍占据一大部分,党和政府一直把“三农”问题视为重中之重,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奋斗目标。然而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加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力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自从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机构应运而生,其中村镇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历经六年的发展,村镇银行从0变为1502家,打破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实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2008年8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永嘉县瓯北镇恒升村镇银行召开了一次讨论会,特别指出村镇银行的宗旨是服务“三农”,要为广大农户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完善治理结构,防范风险;村镇银行要给予农民,农业各项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加之“贷农贷小”的特殊定位,经营地域分散,经营成本比较高,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金融风险问题日渐凸显,村镇银行不但要面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而且由于自身特点还会面临许多特殊的金融风险,例如行业、政策及风险集中的风险,自然风险,联保贷款风险等,使得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和监管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镇银行存贷业务,创新业务等的开展。在“贷农贷小”的定位下,如何正确识别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变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能否更好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村镇银行主要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这导致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具有高风险性。同时,银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高风险行业之一,其收益与风险是呈正比的,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离不开对风险的评估、控制、转化、化解,风险始终伴随着银行的发展。毫无疑问,村镇银行要比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威胁,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能够加强村镇银行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村镇银行在“贷农贷小”这一特殊定位下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提高以村镇银行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
第二,对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与城市较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相比,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有许多不足,通过对村镇银行风险的系统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理论和体系。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村镇银行是扎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型股份制金融机构,类似于国外的乡村银行和社区银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类银行上。
学者对国外乡村银行的研究主要是涉及乡村银行的运营模式与风险防范方面。Yunus(1999)认为乡村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贷款条件(参加小组,出席中心会议,小组贷款联保)、贷款的发放顺序、小组基金和强制存款、动态信用激励机制等。
Karlan(2001)通过调查发现乡村银行之所以能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和还款率,得益于社会资本的运作。便于区分是故意违约还是因意外事故造成违约,降低乡村银行的经营风险。
Meyer,Yeager(2001)通过调查建立模型,认为小型乡村银行所在地区(一般指县级水平),若发生经济衰退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乡村银行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
Keeton W,Harvey J,Willis P. (2003)认为社区银行能够获得大量的核心存款,但与一般大银行比,社区银行主要为农村经济服务,满足许多储户零售存款的需要,使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1.3.2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和成因方面的研究
摘 要
自2006年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以来,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真空”和“缺血”的局面,推动农村金融的正规化发展,对活跃农村金融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村镇银行作为银行体系的新生力量,本身规模较小,以“贷农贷小”为市场定位,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与中小微企业,这就决定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因此本文在回顾村镇银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村镇银行“贷农贷小”定位下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及其成因,学习借鉴外国乡村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基于保证村镇银行,农户,小微企业共生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系统性地提出有效防范与化解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的措施,以期推动村镇银行的良性发展,发挥村镇银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字村镇银行贷农贷小金融风险风险防范
目 录
1.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1国外研究现状 2
1.3.2国内研究现状 3
1.3.3研究综述评论 5
1.4 研究方法和本文框架 5
1.4.1研究方法 5
1.4.2本文框架 6
2.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理论基础 7
2.1相关概念界定 7
2.1.1村镇银行 7
2.1.2市场定位 7
2.1.3金融风险 8
2.2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9
2.2.1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假说 9
2.2.2金融脆弱性理论 9
3.基于风险控制层面上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 10
3.1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历程 10
3.1.1村镇银行从0到1502家 11
3.1.2村镇银行地区分布不均衡 11
3.2我国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分析 11
3.2.1信用风险分析 11
3.2.2操作风险分析 13
3.2.3流动性风险分析 13
3.2.4行业和政策风险 14
3.2.5联保贷款的风险 15
3.3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15
3.3.1外部环境存在缺陷 15
3.3.2内部经营管理不善 16
3.3.3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 17
4.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 19
4.1.格莱明银行的主要运营情况 19
4.1.1组织结构 19
4.1.2客户定位 19
4.1.3信贷管理 19
4.2乡村银行运营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启示 20
4.2.1选择合适的定位 20
4.2.2推出创新型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0
4.2.3加强信贷风险控制 20
5.完善我国村镇银行金融风险控制及其防范的对策 21
5.1加强村镇银行自身建设 21
5.1.1建立和健全金融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21
5.1.2加强两方面的横向合作,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21
5.1.3提高村镇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22
5.1.4扎实做好信贷管理 22
5.1.5大力开展农户诚信教育 22
5.2推动优化村镇银行外部环境 22
5.2.1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23
5.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 23
结 语 24
参考文献 25
致 谢 27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我国社会发展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仍占据一大部分,党和政府一直把“三农”问题视为重中之重,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奋斗目标。然而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加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力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的建设。自从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颁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类机构应运而生,其中村镇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历经六年的发展,村镇银行从0变为1502家,打破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实践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2008年8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永嘉县瓯北镇恒升村镇银行召开了一次讨论会,特别指出村镇银行的宗旨是服务“三农”,要为广大农户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完善治理结构,防范风险;村镇银行要给予农民,农业各项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加之“贷农贷小”的特殊定位,经营地域分散,经营成本比较高,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金融风险问题日渐凸显,村镇银行不但要面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而且由于自身特点还会面临许多特殊的金融风险,例如行业、政策及风险集中的风险,自然风险,联保贷款风险等,使得村镇银行在风险防范和监管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镇银行存贷业务,创新业务等的开展。在“贷农贷小”的定位下,如何正确识别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变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能否更好的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村镇银行主要是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自然环境,这导致村镇银行服务的对象具有高风险性。同时,银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高风险行业之一,其收益与风险是呈正比的,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离不开对风险的评估、控制、转化、化解,风险始终伴随着银行的发展。毫无疑问,村镇银行要比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金融风险的威胁,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加强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研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能够加强村镇银行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通过对村镇银行发展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村镇银行在“贷农贷小”这一特殊定位下所面对的金融风险,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提高以村镇银行识别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
第二,对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与城市较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相比,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防范方面有许多不足,通过对村镇银行风险的系统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理论和体系。构建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村镇银行是扎根于农村地区的中小型股份制金融机构,类似于国外的乡村银行和社区银行,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类银行上。
学者对国外乡村银行的研究主要是涉及乡村银行的运营模式与风险防范方面。Yunus(1999)认为乡村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主要包括贷款条件(参加小组,出席中心会议,小组贷款联保)、贷款的发放顺序、小组基金和强制存款、动态信用激励机制等。
Karlan(2001)通过调查发现乡村银行之所以能保持着较高的储蓄率和还款率,得益于社会资本的运作。便于区分是故意违约还是因意外事故造成违约,降低乡村银行的经营风险。
Meyer,Yeager(2001)通过调查建立模型,认为小型乡村银行所在地区(一般指县级水平),若发生经济衰退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乡村银行要识别潜在的风险,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
Keeton W,Harvey J,Willis P. (2003)认为社区银行能够获得大量的核心存款,但与一般大银行比,社区银行主要为农村经济服务,满足许多储户零售存款的需要,使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1.3.2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学者对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和成因方面的研究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7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