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园区快递需求预测及服务网络设计

高教园区快递需求预测及服务网络设计[20200105145303]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国民教育水平逐渐增高,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由此就出现了以老师与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群居地——大学城。该群体有着素质水平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高教园区地处城市郊区,该地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消费的不便,使得网购与快递成为高校师生重要的生活与购物方式。随着大学城师生对快递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进驻大学城的快递公司也逐渐增加。本文就淮安高教园区的快递进行需求分析,并使用灰色模型法预测出2015年淮安大学城快递的需求量。需求量的变化带动了快递发展,原有的快递网点将不足以面对疯涨的快递需求。本文选出了新的快递网点并在原有的配送路线上做出优化。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高教园区,快递,需求分析,配送路线,优化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技术路线 6
1.4 核心概念的界定 7
2 高教园区快递需求分析 8
2.1 快递需求现状分析 8
2.2 快递需求产生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9
2.2.1 产生快递需求的原因 9
2.3 快递需求的影响因素及需求特征 12
2.3.1 影响快递需求的经济因素 12
2.3.2 影响快递需求的政府环境因素 13
2.3.3 淮安高教园区快递需求特征 13
2.4 淮安高教园区快递总量预测 14
2.4.1 分析方法及步骤 14
3 高教园区快递服务网络设计 16
3.1 快递服务网络设计的要素 16
3.2 淮安高教园区快递服务网络现状分析 17
3.2.1 淮安快递基本状况 17
3.2.2 淮安高教园区快递网络现状 17
3.3 大学城快递配送路线优化 21
3.3.1 配送线路优化原则 21
3.3.2 配送线路优化 22
结 论 26
致 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随着网络购物的迅速膨胀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转入“网商”时代,为“网购”提供配套服务的快递服务也快速崛起。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都觉得生活已经离不开快递,快递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的经济形势和新的服务业态。高教园区是城市开发区的教育中心,该区高校云集,是城市的重点发展区域。大学城主要生活主体是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他们文化高、素质高、接收新鲜事物能力强,快递和网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购物方式存在高校师生的生活中。另外,大学城园区大都建立在城市郊区,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师生的购物还不是很方便,快递自然成为了大学师生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主要途径。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网购的迅猛膨胀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之下,中国互联网已由 “网民”与 “网友”时代转变进入 “网商”时代,为“网购”提供便捷的快递服务也在快速崛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快递慢慢融入到生活当中,它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形式和新型的服务业态。大学城园区是城市新区的教育中心,此处高校云集,是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大学园区主要聚居群体为高校老师与学生,他们文化素质高、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故而网购和快递更加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购物方式。加之,高教园区远离主城区,各种配套设施尚未最终建成,师生的购物还不是很方便,快递也自然成为了高校师生与外界沟通和联系的主要途径。
快递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的消费,同一时间也反映出消费个体的价值取向、经济状况、消费能力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在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下,个人的消费水平等到了显著地提高,部分受到西方消费理念影响的大学生开始追求奢侈消费和炫耀消费,而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上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他们个人的消费方式反映出大学生们的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而校园中使用的快递还是很普通的,无非就是网购、行李的托运、还有包裹寄送或者书信往来。故在现今网络电子信息时代中,快递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1.1.2 研究意义
目前,在高教园区快递供给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重点考察快递的需求,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在科学客观的指导下,进行与快递规模相适应的系统规划和网络设计。本文通过对淮安大学城区的快递进行需求分析,从而预测出该地区接下来的需求量。据此对该地区的快递服务网络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淮安大学城快递系统完善。
对大学城区的快递进行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为大学城区快递服务网点建设提供快递供给能力和不断满足快递需求的依据,保证快递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使区域快递活动保持较高的效率与效益。主要体现在:
(1)通过对快递需求预测的研究,丰富高教园区物流需求的预测理论,拓宽高教园区快递需求预测的视野,延伸高教园区物流需求的技术手段,为今后高教园区物流需求预测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2)通过对淮安高教园区快递需求的准确预测,一定程度上缓解和解决该地区的快递矛盾问题,为政府和企业合理规划建设物流系统网络,提供了决策支撑,避免了资金及资源的浪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关于物流需求分析、预测和对服务网络设计方面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早,且初具成效。预测技术开始得到国际物流的各界关注,目前该领域的主导权仍掌握在以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它们的关于物流技术成本所占GDP的比重的研究已经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作为衡量自身物流发展阶段的标准。服务网络设计在国外的物流系统中早已放在具足轻重的地位。中国虽然起步晚,但是物流方面的发展速度却十分迅速,中国的物流行业具有深不可测的潜力节约成本,却缺少对需求的预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国外专家学者对物流需求预测做出相应研究。
1978年Hill等人对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和圣保罗地区所有船只运输进行预测,以确定未来往返于该区域的水运需求。1982年Buxton对铁路和水路两种运输进行了预测,并将铁路与水路运输的市场份额预测结果应用于美国农业部门的粮食销售预测中 。
1996年Jukka Korpela等人提到,库存策略是物流策略的必要组成部分,需求预测又是库存管理的一个关键,传统预测方法有时间级数法和随机法。Jukka Korpela运用分析层次过程法进行预测,他提出的决策支持系统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很大的改进 。
1997年Mark Wardman利用直接预测模型对货物运输市场中的铁路运输及其竞争模式进行了分五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析和预测,得到了比较合理和准确的结果 。
1999年Michael W.Babcoock,XiaohuaLu等人介绍了三种类型的预测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短期的铁路谷物货运进行了预测 。
1999年唐纳德J.克劳斯对物流规划技术在选址领域、库存领域、运输领域的应用作了介绍分析。在选址的分析技术中,作者运用了解析技术、线性规划、仿真技术。在库存运用中,有分析库存技术和仿真库存技术。运输分析技术可以由路线及时间计划分析和迭代方法(包括仿真、成本计算或图表能力的组合)来完成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158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