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提升策略研究

品牌提升策略研究[20200101194104]
品牌是市场发展的产物,它不仅仅是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名称和标志,更包含有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使用者等丰富的含义。在这个商品日益丰富,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们对品牌的认识甚至多过于对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认识,这使得品牌成为市场竞争中最有效的工具。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学校品牌提升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以及在高等教育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都是极为必要的。 的品牌提升具有较强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为了使学院下一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学院必须对原有品牌进行提升。本文结合的发展背景,研究学院的品牌策略,对学院品牌提升策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提升策略。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品牌提升,品牌管理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2 品牌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
2.1 品牌的内涵 2
2.2 教育品牌的含义 3
2.3 高等院校品牌的构成 3
3 品牌环境分析 5
3.1 内部环境 5
3.2 外部环境 6
3.3 SWOT分析 8
4 品牌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4.1 品牌意识淡薄 10
4.2 品牌个性不明显 11
4.3 品牌定位亟待调整 11
4.4 品牌形象塑造不全面 11
4.5 整合传播力度不强 12
5 品牌提升对策 12
5.1 强化学院品牌意识 12
5.2 打造学院品牌特色 12
5.3 进行合理的品牌定位 13
5.4 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13
5.5 加强品牌传播力度 14
结 论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高校扩招的大背景下,2000年专科学校、市机械工业职工大学、江苏农垦职工大学合并升格为。
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由三所学院合并成立后,结合各院原有优势和特色,进行整合,学院在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学生层次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之间的显性资源条件将逐步趋于相同性,竞争的焦点将会越来越集中在品牌形象上,因为只有品牌才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无形资产,才是学校生命发展最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之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提升具有较强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学院品牌提升的优势主要包含:一是学院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二是有较成功的办学经验,取得一定的办学成果;三是突出的专业品牌定位;四是教师教学能力突出;五是工学结合成效显著;六是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学院当前面临的机遇主要有:一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大力扶持;二是终身教育观念使高等教育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学院品牌提升的主要困难有:一是专业设置有盲目求全倾向;二是师资力量总体实力较弱,三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力不强;四是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较差。学院面临的外部挑战主要有:一是生源数量的下降;二是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四是产学合作关系不足;五是高等教育前路未卜。为了使学院下一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学院必须对原有品牌进行提升。本文结合的发展背景,研究学院的品牌策略,对学院品牌提升策略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提升策略。
1.2 研究意义
本文从的现状出发,提出品牌提升的具体途径和对策,为整合后的学院能够顺利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使学院下一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结合江苏省专业需求变化不定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为此专门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他们的指导下,学院各个专业每年暑期都会举办一次专业设置调整方案研讨会,现在拥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国家教育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4个(含14个专业)、重点专业2个,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整合后,学院一方面要保持自身原有特色专业的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被整合的学院的专业特色。学院还会对办得比较成功的专业进行重点扶持,使其快速成长变为学院新的特色专业。新特色专业的设置不仅仅丰富了学院专业数量,更重要的是为学院品牌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通过竞争使教育品牌更加突出。当教育品牌逐渐向教育名牌转化时,各种有限的教育资源会自动地向教育品牌院校靠拢,从而在品牌力量的带动下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高等教育品牌本身就要有特色、有个性,注重差异化营销,这种特色教育品牌将会促使此类行业的资源重组,然后再重新配置,使教育资源在行业内良性循环。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8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每年有多名学生出国留学,有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并长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国外学校的品牌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进一步扩大优势教育资源,整合无品牌或品牌优势相对较弱的的教育资源。
有利于推动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下,高等教育是第三产业,在进行经营管理的同时,我们提出要进行品牌化管理和提高服务管理。企业的发展目标是追求质量和效益,这点与高校的发展是不谋而合的。高校虽然是教育行业,但由于政府投入的资金少,必须自负盈亏,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同样也是追求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而品牌化管理是通过塑造学院的办学特色,为社会所认可和接受,从而提高战胜率。未来的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因此,高校要想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除了树立品牌形象,保持品牌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努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2 品牌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品牌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品牌的定义也在随之变化,由于受当时经济环境的影响,人们对品牌的定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奥格威对品牌的定义为:品牌是一种错综繁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历史、包装、属性、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约翰.菲利普.琼斯在《广告与品牌策划》(1999)中对品牌的定义是:品牌是能为顾客提供他们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利益的产品。
通过对众多的品牌定义分析可以看出品牌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首先,品牌的基本内涵是它的识别功能。品牌标识就是品牌的名称、内外包装、设计等区别于竞争者的各种个性元素。将品牌的名称、标志通过法律的程序进行注册就形成了商标,商标是受法律保护的企业自有资源,未经允许不准别人使用。
其次,品牌的安全功能。品牌代表的是产品或劳务的使用价值,它能够给顾客提供切实的需求并满足其最大利益,品牌本身也是对顾客的一种许诺和证明,品牌通过提供给顾客的核心价值来证明其安全和有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scyx/23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