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制度的变化对老年旅游场的影响(附件)【字数:11864】

摘 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庞大的老年人口意味着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然而老龄化不断加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近年来欧洲各国相继进行了退休体制的改革,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已成为国际趋势。本文首先选取我国退休制度改革后对老年旅游行为产生的影响为研究方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老年旅游市场所发生的变化,最后对其变化提出应对措施。经研究发现退休制度改革后,闲暇时间、身心健康状况、出游距离与交通运输问题、经济因素与消费理念和医疗问题等影响老年旅游行为的主要因素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改革后老年旅游市场的数量规模变小,淡季旅游市场经济效益降低,旅游业淡旺季差距增大,老年人出行向短距离旅游发展,随团医疗配备以及旅游前体检事项等变化,并对这些变化提出加大宣传促销,调动旅游积极性,制定策略,平衡淡旺季差距,完善跟团医疗配备,改进旅游健康证明体检内容等应对措施。
Key words:Retirement System Reform;Elderly Tourism Market;Aged Tourism Behavior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5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5
1.1.1 研究背景 5
1.1.2 研究意义 5
1.2 文献综述 5
1.2.1退休制度的变化 5
1.2.2 老年旅游市场 6
1.2.3 现有研究评述 6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思路 7
1.3.1 研究思路 7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7
1.3.3 研究方法 7
1.4相关概念界定 8
1.4.1退休制度 8
1.4.2老年旅游市场 8
1.4.3老年旅游行为 8
1.4.4 延迟退休 8
第二章 退休制度改革的方案 9
第三章 改革后老年旅游市场变化及影响因素 11
3.1改革后影响老年旅游行为因素的变化 11
3.1.1闲暇时间 11
3.1.2身心健康状况 11
3.1.3出游距离与交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运输问题 12
3.1.4经济因素与消费理念 13
3.1.5医疗问题 13
3.2改革后老年旅游市场的变化 14
3.2.1老年旅游市场数量规模变小 14
3.2.2淡季旅游市场经济效益降低,旅游业淡旺季差距增大 14
3.2.3老年人出行向短距离旅游发展 15
3.2.4随团医疗配备以及旅游前体检事项 15
第四章 改革变化后老年旅游市场的应对措施 16
4.1加大宣传促销,调动旅游积极性 16
4.2制定策略,平衡淡旺季差距 16
4.3完善跟团医疗配备,改进旅游健康证明体检内容 16
第五章 结论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预期寿命延长、劳动力不足以及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延迟退休这一话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2013年11月20日下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将采用“渐进式”。2014年3月9日上午,列席全国人大会议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2015年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发布会在京举行。绿皮书建议按照并轨先行、渐进实施和弹性机制的原则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1.1.2 研究意义
中国目前存在大量低龄退休人员,开发其潜力是今后的主要方向。庞大的老年人口意味着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具有极大潜力的市场,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不仅是旅游企业谋求发展的机遇,更是拉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进步,人们寿命的不断提高,延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而且在很多岗位上也需要这些有经验的老人继续发光发热。老龄化意味着人口老年负担系数不断提高,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也同时意味着劳动投入的减少。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主要原因在于缓解养老保险金的缺口。并且,退休年龄偏低会造成中国人力资源的浪费。可是,低龄的退休人员是老年旅游市场消费的主要群体,他们有钱也有闲。退休年龄的延迟会造成老年人闲暇时间的缩短,而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是进行旅游活动最基本的条件之一,这势必会对老年旅游市场造成影响。 为了防患于未然,应该找出影响因素,逐条解决。
1.2 文献综述
1.2.1退休制度的变化
国内文献对于退休制度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造成退休制度变化的原因、退休制度变化后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以及退休制度改革的政策方法等方面。如于海艳(2011)全面分析了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制度与我国当前社会现状存在的矛盾,借鉴国外调整退休年龄的成功经验,从多个角度论证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迫切性与可行性[1]。李光华(2009)通过对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利弊及对策的定性分析,得出了提高退休年龄势在必行的结论,并在政策制定层面提出了系统的提高退休年龄的方案[2]。潘锦棠(2003)曾对决定退休年龄的可能因素进行过总结,认为人均预期寿命、初始劳动年龄、劳动环境与工作性质、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养老保险基金储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会影响退休年龄[3]。刘楠楠(2014)对我国现行退休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我国的法定年龄相较于国际上其他国家来说偏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大,提前退休现象较为严重,并且退休年龄缺乏弹性,缴费年限偏短,社会养老金缺口巨大等问题[4]。 张树娟(2010)认为应着重解决如何依据我国的国情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实践经验,提出退休年龄延长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期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 [5]。陈静(2013)认为退休年龄的延迟不仅有正效应,而且存在负效应。并总结出退休制度的改革虽然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带来的养老压力、对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但也容易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不利于就业,加重企业负担,并且不符合我国预期健康寿命,不利于充分利用老年人资源[6]。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9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