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附件)【字数:12869】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在近年来成为我国旅游业中一个新的增长点。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乡村旅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也暴露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对这些冲突的解决供有效的帮助。因此,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针对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对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冲突进行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合适的利益协调策略,从而推动镇江市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关键字利益相关者;乡村旅游;镇江
目 录
0 引言 5
1.相关概念及理论 5
1.1利益相关者理论 5
1.2乡村旅游的概念 6
1.3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7
2.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及分析 8
2.1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8
2.2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类 9
2.2.1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分类依据 9
2.2.2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10
2.3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10
2.3.1旅游地政府 10
2.3.2旅游企业 10
2.3.3 旅游地居民 11
2.3.4乡村旅游者 11
3.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冲突 12
3.1镇江市旅游基本概况 12
3.2 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
3.2.1句容江苏农博园发展模式 13
3.2.2 扬中长江渔文化生态园发展模式 13
3.2.3 茅山镇发展模式 13
3.3 镇江市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与冲突分析 14
3.3.1镇江市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14
3.3.2镇江市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冲突分析 15
4.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协调策略 17
4.1 建立并完善乡村旅游协会 17
4.2 建立乡村旅游利益协调机制 18
4.3 采取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8
4.4 加强旅游地人才储备与培训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5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4年末的时候,国内乡村旅游的数量达到12亿人次,占全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收入达到了3200亿,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0%,在总的旅游建设当中,乡村旅游建设达到了2500万元的投资相比于其他年份同比增长了50%以上,但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社区参与度不够,服务水平较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未能良好的进行协调合作,没有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差异,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固然没错,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避免产生更多的分歧和矛盾,因此必须关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寻求共同目标,缓解利益矛盾,达到利益均衡。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利益冲突,提出协调各利益主体冲突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镇江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相关概念及理论
1.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的概念来源于企业。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在其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其内涵演变是一个从利益相关者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过程, 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 ,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利益相关者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 企业就无法生存。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 ,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着许多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费里曼在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后,认为所有牵扯到企业发展的人群都属于企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同时认为他们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或者是为达成某些目的做出的某些行为都会触及企业的利益,但是他的这番说法很难使人信服,很快就被推翻了。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对利益相关者概念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研究,除了推翻费里曼之前的研究之外,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发展的核心因素重新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个人或者是组织为企业投入的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并且随着投资的增加,话语权和控制权也随之增加。这是目前最可信度最高的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相关概念[1]。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定义,但有一点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必须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细化,从大范围的利益群体,到具体的员工、顾客、政府、社区等,并且根据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做出了一部分划分。综上所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或风险性投资的团体和个人。
1.2乡村旅游的概念
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认为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在英语国家里,“乡村旅游”有两种替代名称,即agritourism (亦称农业旅游)和 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传统上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欧洲联盟(EU) 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4) 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但是学者Inskeep 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 将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等提法并没有进行区分,反而使他们之间相互替代[2]。虽然各国的学者和研究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相关界限都不是非常统一,但是他们都认同乡村性是能够区别乡村旅游和城市观光旅游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乡村性就是指判定为乡村的条件,包括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以及乡村文化等方面。因为根据乡村性可以从本质上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并且可以与城市旅游进行区分。
目 录
0 引言 5
1.相关概念及理论 5
1.1利益相关者理论 5
1.2乡村旅游的概念 6
1.3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7
2.乡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及分析 8
2.1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8
2.2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分类 9
2.2.1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分类依据 9
2.2.2 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10
2.3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析 10
2.3.1旅游地政府 10
2.3.2旅游企业 10
2.3.3 旅游地居民 11
2.3.4乡村旅游者 11
3.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其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与冲突 12
3.1镇江市旅游基本概况 12
3.2 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2
3.2.1句容江苏农博园发展模式 13
3.2.2 扬中长江渔文化生态园发展模式 13
3.2.3 茅山镇发展模式 13
3.3 镇江市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与冲突分析 14
3.3.1镇江市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诉求分析 14
3.3.2镇江市乡村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冲突分析 15
4.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利益协调策略 17
4.1 建立并完善乡村旅游协会 17
4.2 建立乡村旅游利益协调机制 18
4.3 采取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18
4.4 加强旅游地人才储备与培训 1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20
致 谢 21
参考文献 22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5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14年末的时候,国内乡村旅游的数量达到12亿人次,占全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乡村旅游收入达到了3200亿,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0%,在总的旅游建设当中,乡村旅游建设达到了2500万元的投资相比于其他年份同比增长了50%以上,但是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明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社区参与度不够,服务水平较低、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未能良好的进行协调合作,没有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差异,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固然没错,但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避免产生更多的分歧和矛盾,因此必须关注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寻求共同目标,缓解利益矛盾,达到利益均衡。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利益冲突,提出协调各利益主体冲突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镇江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相关概念及理论
1.1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 (Stakeholder)的概念来源于企业。192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位经理在其就职演说中首次提出公司应该为利益相关者服务的思想。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首次提出利益相关者概念,其内涵演变是一个从利益相关者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过程, 其中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60年代 ,斯坦福大学研究小组给出的利益相关者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 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 企业就无法生存。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企业存在的目的并非仅为股东服务 ,在企业的周围还存在着许多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费里曼在对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后,认为所有牵扯到企业发展的人群都属于企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同时认为他们在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或者是为达成某些目的做出的某些行为都会触及企业的利益,但是他的这番说法很难使人信服,很快就被推翻了。到了上世纪末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布莱尔对利益相关者概念进行了更加深层次的研究,除了推翻费里曼之前的研究之外,他主要针对企业内部发展的核心因素重新对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个人或者是组织为企业投入的资产越多,承担的风险就越大,并且随着投资的增加,话语权和控制权也随之增加。这是目前最可信度最高的关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相关概念[1]。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定义,但有一点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即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必须与企业之间相互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和细化,从大范围的利益群体,到具体的员工、顾客、政府、社区等,并且根据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做出了一部分划分。综上所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了专用性投资或风险性投资的团体和个人。
1.2乡村旅游的概念
国外学者相当重视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认为这涉及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对概念的界定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在英语国家里,“乡村旅游”有两种替代名称,即agritourism (亦称农业旅游)和 rural tourism(乡村旅游)。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传统上将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欧洲联盟(EU) 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4) 将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 定义为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但是学者Inskeep 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在《旅游规划:一种可持续的综合方法》一书中, 将农业旅游、农庄旅游、乡村旅游等提法并没有进行区分,反而使他们之间相互替代[2]。虽然各国的学者和研究者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相关界限都不是非常统一,但是他们都认同乡村性是能够区别乡村旅游和城市观光旅游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乡村性就是指判定为乡村的条件,包括地理位置、生活方式以及乡村文化等方面。因为根据乡村性可以从本质上对乡村旅游进行界定,并且可以与城市旅游进行区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