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字数:26666】
21世纪,酒店市场的渐露饱和之态,酒店行业的性质决定了酒店赢得市场的关键在于人力配置。酒管专业的实习生既是酒店潜在的人才,又能帮助酒店降低运营成本,所以许多酒店与高校合作,在为酒店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基地的同时,又为自己培养后备人才。但据调查发现,酒管专业的学生在经历实习后,行业留职率低下,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愿从事该行业。笔者通过在CNKI检索发现,研究成果集中于酒店员工流失率方面,对实习生留职意向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的留职意向,通过文献研究、访谈、问卷调查、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的影响因素有个人发展前景感知、薪酬福利、工作胜任度、工作强度、社会认可、家人支持、工作生活环境。最后在调查问卷分析结果与前文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常熟国际饭店的实际情况,从实习生、高校、酒店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与改善措施。
目录
1 绪论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2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
1.2.1 国外文献综述3
1.2.2 国内文献综述4
1.2.3研究综述总结6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6
1.3.1 研究的思路6
1.3.2 研究的方法6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7
1.4.1 研究的内容7
1.4.2 研究的框架7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8
2 相关文献的界定与理论基础8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8
2.1.1 常熟国际饭店的基本情况8
2.1.2 酒店管理的概念8
2.1.3 酒店实习生的概念9
2.1.4 实习满意度的概念9
2.1.5 留职意向的概念9
2.2 理论基础10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10
2.2.2 ERG理论11
2.2.3 期望理论11
2.2.4 双因素激励理论11
3 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情况及影响因素专项调查12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常熟国际饭店20162018年实习生留职概况12
3.2 研究的模型与假设13
3.2.1 研究的模型13
3.2.2 研究的假设15
3.3 问卷的设计15
4 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实证分析15
4.1 调查样本的信息15
4.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17
4.2.1 问卷的信度分析17
4.2.2 问卷的效度分析18
4.3 描述性分析19
4.4 相关性分析25
4.5 研究假设验证27
5 提升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的对策建议 28
5.1 实习生个体方面28
5.1.1 调整对实习的期望值28
5.1.2 实习前做好准备28
5.1.3 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29
5.2 学校方面29
5.2.1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9
5.2.2 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29
5.3 酒店方面30
5.3.1 完善实习生薪酬福利体系30
5.3.2 增加工作内容与降低工作强度30
5.3.3 帮助实习生搞好人际关系31
5.3.4 做好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31
5.3.5 全面完善激励体制32
5.3.6 重视完善对实习生的培训体制32
5.4 结论32
5.5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4
参考文献35
附录: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问卷调查36
致谢38
1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改革开放之后,旅游业崛起带动酒店行业发展,酒店市场逐渐完善
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保持着又快又稳的发展趋势,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它也带给它的支柱产业——酒店业无限商机。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的酒店概念还停留在招待所层面,普通民众入住招待所、宾馆还需经过写介绍信,提前预订等复杂流程,而且住宿价格昂贵。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大批外国游客涌入,这才直接推动了酒店业的发展。1978年至1998年,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酒店(含15间及以上规模的设施)的数量从137家增长到5782家,至今我国酒店的数量已经达到317,476家。国民经济持续上升,各国际品牌的管理集团看到中国的酒店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始涌入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外知名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酒店行业曾盛宠一时,就业者们纷纷以在酒店工作为荣,各高校本科生、硕士争相应聘酒店工作,酒店也在众优秀人才的追捧中挑选出最中意的人才补充队伍。
(2)酒店市场竞争激烈,“专业人才紧缺”成为酒店行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21世纪初,“十二五”旅游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把中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黄金时段,要努力把旅游业发展为战略型支柱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酒店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之际却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在人才招聘方面,酒店行业门庭若市的风光不复存在,酒店员工流失率没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酒店做出了降低对招聘人员学历与专业的要求这个无奈之举。随着酒店市场的逐步完善并渐露饱和之态,各企业之间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酒店若想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酒店业的性质是服务型行业,它的商品是由人生产的无形产品,所以说拥有大量人才就是酒店成功的关键。
如今,国内酒店市场出现了一对尖锐的矛盾:酒店行业急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大量本专业的学生生结业后不愿从事该行业①。有研究数据显示,酒店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的人不超过30%,工作两年后,仍留在酒店行业的人数不到20%。酒店管理专业行业内就业率低,流失率高成为了困扰教育界与酒店界的难题。这种供需错位的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讨论。部分学者提出这种局面是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实习不足所致,通过加强实习,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可以缓解这一矛盾。然而,王淑敏,杨效忠等学者经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学生通过实习对酒店行业的喜爱程度下滑,评价指数由原来的3.46变为3.04,由良好转变成一般,这种变化将对学生的择业倾向产生影响①。笔者也调查了近两年本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发现每年选择在旅游业或者酒店业工作的数量不超过50%,且对口就业率比重由逐年下降趋势。酒店实习生的留职意向直接决定了酒店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如果专业人才大量流出酒店业,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会使该行业人才储备匮乏,长期以此必定对酒店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目录
1 绪论1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1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2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
1.2.1 国外文献综述3
1.2.2 国内文献综述4
1.2.3研究综述总结6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6
1.3.1 研究的思路6
1.3.2 研究的方法6
1.4 研究的内容与框架7
1.4.1 研究的内容7
1.4.2 研究的框架7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8
2 相关文献的界定与理论基础8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8
2.1.1 常熟国际饭店的基本情况8
2.1.2 酒店管理的概念8
2.1.3 酒店实习生的概念9
2.1.4 实习满意度的概念9
2.1.5 留职意向的概念9
2.2 理论基础10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10
2.2.2 ERG理论11
2.2.3 期望理论11
2.2.4 双因素激励理论11
3 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情况及影响因素专项调查12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常熟国际饭店20162018年实习生留职概况12
3.2 研究的模型与假设13
3.2.1 研究的模型13
3.2.2 研究的假设15
3.3 问卷的设计15
4 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实证分析15
4.1 调查样本的信息15
4.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17
4.2.1 问卷的信度分析17
4.2.2 问卷的效度分析18
4.3 描述性分析19
4.4 相关性分析25
4.5 研究假设验证27
5 提升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的对策建议 28
5.1 实习生个体方面28
5.1.1 调整对实习的期望值28
5.1.2 实习前做好准备28
5.1.3 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29
5.2 学校方面29
5.2.1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9
5.2.2 加强对实习过程的管理29
5.3 酒店方面30
5.3.1 完善实习生薪酬福利体系30
5.3.2 增加工作内容与降低工作强度30
5.3.3 帮助实习生搞好人际关系31
5.3.4 做好实习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31
5.3.5 全面完善激励体制32
5.3.6 重视完善对实习生的培训体制32
5.4 结论32
5.5 本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4
参考文献35
附录:常熟国际饭店实习生留职意向问卷调查36
致谢38
1 绪论
1.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课题研究的背景
(1)改革开放之后,旅游业崛起带动酒店行业发展,酒店市场逐渐完善
在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对旅游消费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保持着又快又稳的发展趋势,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它也带给它的支柱产业——酒店业无限商机。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的酒店概念还停留在招待所层面,普通民众入住招待所、宾馆还需经过写介绍信,提前预订等复杂流程,而且住宿价格昂贵。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大批外国游客涌入,这才直接推动了酒店业的发展。1978年至1998年,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酒店(含15间及以上规模的设施)的数量从137家增长到5782家,至今我国酒店的数量已经达到317,476家。国民经济持续上升,各国际品牌的管理集团看到中国的酒店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开始涌入中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外知名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酒店行业曾盛宠一时,就业者们纷纷以在酒店工作为荣,各高校本科生、硕士争相应聘酒店工作,酒店也在众优秀人才的追捧中挑选出最中意的人才补充队伍。
(2)酒店市场竞争激烈,“专业人才紧缺”成为酒店行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21世纪初,“十二五”旅游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是把中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黄金时段,要努力把旅游业发展为战略型支柱行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酒店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之际却出现了“用工荒”的局面,在人才招聘方面,酒店行业门庭若市的风光不复存在,酒店员工流失率没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酒店做出了降低对招聘人员学历与专业的要求这个无奈之举。随着酒店市场的逐步完善并渐露饱和之态,各企业之间面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酒店若想长盛不衰,必须建立强大的核心竞争力。酒店业的性质是服务型行业,它的商品是由人生产的无形产品,所以说拥有大量人才就是酒店成功的关键。
如今,国内酒店市场出现了一对尖锐的矛盾:酒店行业急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与大量本专业的学生生结业后不愿从事该行业①。有研究数据显示,酒店专业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选择在酒店行业工作的人不超过30%,工作两年后,仍留在酒店行业的人数不到20%。酒店管理专业行业内就业率低,流失率高成为了困扰教育界与酒店界的难题。这种供需错位的现象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讨论。部分学者提出这种局面是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实习不足所致,通过加强实习,增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了解可以缓解这一矛盾。然而,王淑敏,杨效忠等学者经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学生通过实习对酒店行业的喜爱程度下滑,评价指数由原来的3.46变为3.04,由良好转变成一般,这种变化将对学生的择业倾向产生影响①。笔者也调查了近两年本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发现每年选择在旅游业或者酒店业工作的数量不超过50%,且对口就业率比重由逐年下降趋势。酒店实习生的留职意向直接决定了酒店专业的对口就业率,如果专业人才大量流出酒店业,不仅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也会使该行业人才储备匮乏,长期以此必定对酒店行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