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制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附件)【字数:9545】
摘 要价格听证制度是取决于中国经济市场和科学决策的需要。它是在中国行政的一项很重要制度。它在建设民主法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价格听证的内容也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各个方面,虽然出台到现在价格听证制度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但是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体现在制度的设计以及实际运营中。本文从价格听证会制度产生的背景、研究意义、制度的发展、实体案例的分析等角度出发,通过以南京旅游景区门票票价听证会为对象,对价格听证会制度进行探讨,借鉴国外的经验得到启示,全面论述听证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发现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的不足与成因,提出相关对策以及建议。如价格听证参与人的选择机制不科学、价格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完善、价格听证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听证笔录的法律效力不明确、价格听证适用范围有局限性等问题。最终尝试寻找这些问题的成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解决策略,来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对象 1
1.2国内外价格听证制度研究现状 1
1.2.1国外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1
1.2.2国内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1
1.2.3研究评述 2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价格听证制度与景区价格听证制度 3
2.1相关概念界定 3
2.1.1价格听证制度 3
2.1.2景区价格听证制度 3
2.2景区价格听证制度的出台背景及发展现状 3
2.2.1出台背景 3
2.2.2发展现状 3
第三章 景区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南京为例 5
3.1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的实施背景与基本情况 5
3.1.1实施背景 5
3.2.2基本情况 5
3.2南京市旅游景区票价听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3.2.1景区价格听证参与人的选择机制不科学 7
3.2.2景区价格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完善 8
3.2.3景区听证信息的不对称 8
3.2.4景区决策部门回应机制不健全 9
第四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的建议 10
4.1强化维护旅游公共利益的理念 10
4.2完善旅游听证参加人制度 10
4.2.1消费者比例增加 10
4.2.2明确听证主持人制度 10
4.3克服旅游信息不对称现象 10
4.3.1公开旅游门票价格定价依据及方案 10
4.3.2加强对旅游信息权利的保护 11
4.4加强旅游社会舆论监督 11
4.5提高旅游听证会的法律效力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对象
在《价格法》颁发实行之后,听证制度慢慢的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在平时生活中密不可分,是我国行政领域决策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在价格领域中,这一制度也得到了肯定并运用到实践中,它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为公民参与价格公共渠道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实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
价格听证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原因,原有的经验借鉴较少,在操作环节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实践结果和预想的成果不太一样,即使举办了很多方式的听证会,但价格上涨的根本却没有变,逐渐习惯了逢听必涨的恶性循环,让人们觉得听证会就是一个摆设,价格听证会权威受到威胁,使自己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探讨价格听证会演变发展的同时,找出问题,对价格听证会提出新的想法,为打造亲民的价格听证制度又做出更多的完善。
1.2国内外价格听证制度研究现状
1.2.1国外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价格听证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项趋于成熟的制度,研究的历史比较早,应用普遍较为广泛,其根源在于这些国家对程序理念的看重。理论来源英国的自然法则,后经美国改进更加完善,随后大陆法系的国家吸收了这一制度,在司法程序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西方其实很早就关注听证制度,却没有太多的学术成果,主要也就讲的两点:一、在具体政策的研究中关注听证制度,伯德出过一本理论教材但是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二、另外就是一些学者公共决策方面的一些研究中,即使有关到听证制度,但仅仅是研究政策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听证制度为中心。例如,Checkoway B(2005)的“The Polities of Public Demonstrations”,可以看出研究的主体是如何决策、如何沟通等的战略性问题,并没有听证制度本身的直接呈现。就这些资料研究表明,西方国家的听证制度历史悠久较为成熟,所以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只是用作一种载体,用来实现利益与双方的平衡。
1.2.2国内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我国的听证制度涉及到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价格听证制度在国内实践时间短,运用范围比较小,目前还在不断完善阶段,体制不够全面,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通过文献整理,我国的学术界对价格听证的研究分为以下三方面:一、从听证立法的角度,运用到操作中没有全面完善,对价格听证的深入剖析较少,让群众无法可依,并不能促进价格听证的良好发展。二、从政府决策的角度,通过社会的宏观环境,例如旅游景点门票、公交、地铁、水电等专题价格听证,指出实施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从而以政府的立场提出宏观政策改进的方式和方向,三、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价格听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这类文献学者参与的较多,刘俊、张涛的《听证会不能成为民主的“花瓶”》(当代经济2005/4)指出没有公平的决策就是所谓的“花瓶”,价格听证是一场涉及各方权利的博弈。
1.2.3研究评述
通过对中外价格听证制度研究文献的对比,从程序法治化路径的选择、听证类型的厘定、听证公开及其保障等几项争议点出发,来比较中美听证会的不同,西方听证制度趋于成熟,建立在程序理念发达的法治背景上,西方国家的学术界早就关注听证制度,但在学术方面研究成果不多;而我国的传统理念,大部分都是因为正式听证制度程序设置的不规范而导致冲突,很不正式,体制不够健全,仍然有需要改进以及学习的地方。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对象 1
1.2国内外价格听证制度研究现状 1
1.2.1国外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1
1.2.2国内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1
1.2.3研究评述 2
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价格听证制度与景区价格听证制度 3
2.1相关概念界定 3
2.1.1价格听证制度 3
2.1.2景区价格听证制度 3
2.2景区价格听证制度的出台背景及发展现状 3
2.2.1出台背景 3
2.2.2发展现状 3
第三章 景区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南京为例 5
3.1南京市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的实施背景与基本情况 5
3.1.1实施背景 5
3.2.2基本情况 5
3.2南京市旅游景区票价听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
3.2.1景区价格听证参与人的选择机制不科学 7
3.2.2景区价格听证主持人制度不完善 8
3.2.3景区听证信息的不对称 8
3.2.4景区决策部门回应机制不健全 9
第四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听证会的建议 10
4.1强化维护旅游公共利益的理念 10
4.2完善旅游听证参加人制度 10
4.2.1消费者比例增加 10
4.2.2明确听证主持人制度 10
4.3克服旅游信息不对称现象 10
4.3.1公开旅游门票价格定价依据及方案 10
4.3.2加强对旅游信息权利的保护 11
4.4加强旅游社会舆论监督 11
4.5提高旅游听证会的法律效力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对象
在《价格法》颁发实行之后,听证制度慢慢的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在平时生活中密不可分,是我国行政领域决策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在价格领域中,这一制度也得到了肯定并运用到实践中,它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为公民参与价格公共渠道提供了崭新的渠道,实现权力与义务的统一。
价格听证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原因,原有的经验借鉴较少,在操作环节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实践结果和预想的成果不太一样,即使举办了很多方式的听证会,但价格上涨的根本却没有变,逐渐习惯了逢听必涨的恶性循环,让人们觉得听证会就是一个摆设,价格听证会权威受到威胁,使自己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所以,在探讨价格听证会演变发展的同时,找出问题,对价格听证会提出新的想法,为打造亲民的价格听证制度又做出更多的完善。
1.2国内外价格听证制度研究现状
1.2.1国外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价格听证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是一项趋于成熟的制度,研究的历史比较早,应用普遍较为广泛,其根源在于这些国家对程序理念的看重。理论来源英国的自然法则,后经美国改进更加完善,随后大陆法系的国家吸收了这一制度,在司法程序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西方其实很早就关注听证制度,却没有太多的学术成果,主要也就讲的两点:一、在具体政策的研究中关注听证制度,伯德出过一本理论教材但是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二、另外就是一些学者公共决策方面的一些研究中,即使有关到听证制度,但仅仅是研究政策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听证制度为中心。例如,Checkoway B(2005)的“The Polities of Public Demonstrations”,可以看出研究的主体是如何决策、如何沟通等的战略性问题,并没有听证制度本身的直接呈现。就这些资料研究表明,西方国家的听证制度历史悠久较为成熟,所以关注度并不是很高,只是用作一种载体,用来实现利益与双方的平衡。
1.2.2国内听证制度发展研究现状
我国的听证制度涉及到司法、立法和行政领域。价格听证制度在国内实践时间短,运用范围比较小,目前还在不断完善阶段,体制不够全面,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通过文献整理,我国的学术界对价格听证的研究分为以下三方面:一、从听证立法的角度,运用到操作中没有全面完善,对价格听证的深入剖析较少,让群众无法可依,并不能促进价格听证的良好发展。二、从政府决策的角度,通过社会的宏观环境,例如旅游景点门票、公交、地铁、水电等专题价格听证,指出实施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从而以政府的立场提出宏观政策改进的方式和方向,三、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价格听证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这类文献学者参与的较多,刘俊、张涛的《听证会不能成为民主的“花瓶”》(当代经济2005/4)指出没有公平的决策就是所谓的“花瓶”,价格听证是一场涉及各方权利的博弈。
1.2.3研究评述
通过对中外价格听证制度研究文献的对比,从程序法治化路径的选择、听证类型的厘定、听证公开及其保障等几项争议点出发,来比较中美听证会的不同,西方听证制度趋于成熟,建立在程序理念发达的法治背景上,西方国家的学术界早就关注听证制度,但在学术方面研究成果不多;而我国的传统理念,大部分都是因为正式听证制度程序设置的不规范而导致冲突,很不正式,体制不够健全,仍然有需要改进以及学习的地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