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化经营研究
摘 要近年来,民宿受到大众的追捧,各大网络平台相继推出有关民宿的综艺节目,综艺节目里有趣的活动、个性的装饰和特色的建筑深受大众喜爱,民宿成为新的时尚消费品。青岛作为一个海滨度假城市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流入,很多人慕名到这里来参观和感受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建筑风格、自然风光。由于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独特,当地的民宿极具特色,如保定路的“里院1903”、崂山仙居、东麦窑主题民宿等都是优秀的民宿代表。随着社会媒体的宣传,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推动,大量资金投入到民宿中去,各地的民宿数量呈阶梯式上升趋势,导致民宿经营中各种矛盾突出。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旅游体验的经历不断丰富,对民宿质量的需求与民宿供应质量两极分化,将民宿的发展和创新推向进退两难的处境。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位于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和海洋资源都十分丰富的青岛崂山区,民宿主对民俗文化和民宿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解读,让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民宿代表,对青岛及其他地方民宿经营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学习借鉴价值。此次研究主要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民宿主人对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的民俗文化传承,特色活动和产品,建筑、装饰,营销,人文情怀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其他民宿特色化发展提供学习借鉴经验,以实现民宿特色化经营和良性发展。
Key words: Minshuku;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Laoshan目 录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1
(三)研究目的 2
二、中国境内外民宿研究综述 4
(一)中国境内民宿研究现状综述 4
(二)台湾民宿研究现状综述 5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6
三、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与分析 7
(一)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的基本状况 7
(二)民俗文化村客栈的特色项目 7
(三)崂山民俗文化村村长的个人情怀 12
四、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化经营的启示 13
(一)民宿在文化传承上的积极作用 13
(二)具有特色活动和产品 13
(三)具有特色的建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装饰 13
(四)品牌营销 14
(五)人文情怀营造 15
五、结论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宿最早溯源于欧洲的乡村,随着社会住宿业的发展,民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住宿形式。中国的民宿最早出现在台湾,并在台湾地区得到良好发展;后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外出旅游,民宿从台湾进入中国。民宿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宿的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民宿特色化经营问题十分突出,如很多民宿的特色存在雷同的现象,缺乏创新,民宿特色化经营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青岛市是一座山海相映的海滨旅游城市,其民宿发展领先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民宿数量在山东分布位居前三;但是在山东近3000多家民宿里,绝大部分的民宿发展处于被动地位,市场混乱,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缺乏特色与创新。2014年,“仙居崂山”主题民宿开始营业,极大促进崂山地区民宿的发展。而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是青岛乃至山东省发展较为有特色的民宿之一,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也是山东民宿经营者学习、借鉴榜样和民宿发展的新突破点。
通过对民宿特色化经营的研究,为后继学者进行民宿特色化经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以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为案例,为其他民宿特色化经营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他们在特色化经营过程中设计、发展自己的特色,促进民宿健康发展。
(二)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1. 民宿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将旅游民宿界定为利用本地的闲置资源,民宿主参与顾客的接待活动,民宿数量不超过12间的小型住宿设施,能为游客提供体验该地的自然、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形式的住宿形式。民宿要体现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民宿主人参与接待活动,将民宿和纯商业化的住宿经营模式区分开,避免民宿因商业化而丧失特色;民宿是小型的住宿设施,一般不超过12间,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小而精取胜。而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以乡村田园、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建造而成,具有自己的特色,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生产生活方式使民宿充满活力,民宿主人独特的个人情怀将民宿档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有特色的民宿经营模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 民俗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一个区域内长期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项目,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民间流行的风尚和习俗。民俗文化能生动地体现特定时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体现民间的艺术发展和社会风尚,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3. 旅游体验理论
1970年,美国的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指出未来新的经济形态将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作为体验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对旅游业和住宿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1]。
中国旅游学界的学者在二十世纪末也开始关注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谢彦君在《基础旅游学》中详细解释了旅游体验的相关概念,指出旅游体验是消费者身心愉悦的综合感受,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内在心理活动和感受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外在表现之间交互交流、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在整个旅游体验的过程中,游客通过观赏、人员之间的交往、讨论、模仿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方式实现。由于旅游者个体具有心理的复杂性和感受的差异性及需求多样性等特点,因而旅游体验是一个综合性过程。
体验经济强调对产品消费过程的记忆或个性化的享受或体验的过程,而民宿产品作为服务业产品的一种,是一种有形和无形产品的综合体。对于顾客来说,民宿产品是消费者一次停留与体验的经历;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民宿产品是通过体验化设计为顾客提供难忘的经历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在当下,游客对民宿产品的需求从功能性开始转向体验式,追求获得生理与精神的愉悦。因此,民宿只有提供和设计独特的消费体验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信赖。
4. 创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经济学上的“创新”概念。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再根据住宿业的产品构成分析,可将住宿业创新提炼为五个关键要素,这五个要素是构成住宿业的最基本的元素,体现了住宿业态构成的基本特征,若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对住宿业或相关的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2]。
民宿经营者一般主要从产品、经营两方面进行创新,分析市场、供应链和企业组织的特点进行创新,进行特色化经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让其他民宿经营者无法复制、赶超。
这些理论为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化经营研究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持,使得这次研究的以顺利完成。
(三)研究目的
民宿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整体的规划和引导青黄不接,民宿前进之路布满荆棘。
近几年,国家和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民宿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促进民宿的发展和规范民宿市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住宿经验提升,人们对住宿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民宿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还要追求住宿要个性化、特色化。
随着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入住中国,并在中国迅速扩张渗透和中国各大酒店管理集团的崛起,大量资本投入到酒店行业,中国的高星级酒店数量迅猛增长,中国酒店行业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酒店行业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不同住宿形式之间和同一种住宿形式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而作为酒店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宿深受人们追捧,竞争也更加激烈,大量资本疯狂涌入,各地政府大量引进民宿或发展民宿,导致民宿主题同质化严重,民宿市场混乱,民宿缺乏内涵文化和创新,民宿特色不明显。
Key words: Minshuku; Folk custom; Characteristic; Laoshan目 录
一、 绪论 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二)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1
(三)研究目的 2
二、中国境内外民宿研究综述 4
(一)中国境内民宿研究现状综述 4
(二)台湾民宿研究现状综述 5
(三)研究方法及过程 6
三、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与分析 7
(一)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的基本状况 7
(二)民俗文化村客栈的特色项目 7
(三)崂山民俗文化村村长的个人情怀 12
四、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化经营的启示 13
(一)民宿在文化传承上的积极作用 13
(二)具有特色活动和产品 13
(三)具有特色的建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与装饰 13
(四)品牌营销 14
(五)人文情怀营造 15
五、结论与展望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8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民宿最早溯源于欧洲的乡村,随着社会住宿业的发展,民宿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住宿形式。中国的民宿最早出现在台湾,并在台湾地区得到良好发展;后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陆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开始外出旅游,民宿从台湾进入中国。民宿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民宿的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民宿特色化经营问题十分突出,如很多民宿的特色存在雷同的现象,缺乏创新,民宿特色化经营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青岛市是一座山海相映的海滨旅游城市,其民宿发展领先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民宿数量在山东分布位居前三;但是在山东近3000多家民宿里,绝大部分的民宿发展处于被动地位,市场混乱,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缺乏特色与创新。2014年,“仙居崂山”主题民宿开始营业,极大促进崂山地区民宿的发展。而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是青岛乃至山东省发展较为有特色的民宿之一,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也是山东民宿经营者学习、借鉴榜样和民宿发展的新突破点。
通过对民宿特色化经营的研究,为后继学者进行民宿特色化经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和帮助;以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为案例,为其他民宿特色化经营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他们在特色化经营过程中设计、发展自己的特色,促进民宿健康发展。
(二)基础概念与相关理论
1. 民宿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将旅游民宿界定为利用本地的闲置资源,民宿主参与顾客的接待活动,民宿数量不超过12间的小型住宿设施,能为游客提供体验该地的自然、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形式的住宿形式。民宿要体现当地特色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民宿主人参与接待活动,将民宿和纯商业化的住宿经营模式区分开,避免民宿因商业化而丧失特色;民宿是小型的住宿设施,一般不超过12间,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以小而精取胜。而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以乡村田园、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有机融合建造而成,具有自己的特色,丰富的民俗文化活动和生产生活方式使民宿充满活力,民宿主人独特的个人情怀将民宿档次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作为一个有特色的民宿经营模式,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2. 民俗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一个区域内长期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项目,是人们世代相传的民间流行的风尚和习俗。民俗文化能生动地体现特定时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体现民间的艺术发展和社会风尚,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体现。
3. 旅游体验理论
1970年,美国的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中提出了“体验经济”的概念,指出未来新的经济形态将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作为体验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对旅游业和住宿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1]。
中国旅游学界的学者在二十世纪末也开始关注对体验式旅游的研究。谢彦君在《基础旅游学》中详细解释了旅游体验的相关概念,指出旅游体验是消费者身心愉悦的综合感受,是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内在心理活动和感受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外在表现之间交互交流、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在整个旅游体验的过程中,游客通过观赏、人员之间的交往、讨论、模仿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方式实现。由于旅游者个体具有心理的复杂性和感受的差异性及需求多样性等特点,因而旅游体验是一个综合性过程。
体验经济强调对产品消费过程的记忆或个性化的享受或体验的过程,而民宿产品作为服务业产品的一种,是一种有形和无形产品的综合体。对于顾客来说,民宿产品是消费者一次停留与体验的经历;对于民宿经营者来说,民宿产品是通过体验化设计为顾客提供难忘的经历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在当下,游客对民宿产品的需求从功能性开始转向体验式,追求获得生理与精神的愉悦。因此,民宿只有提供和设计独特的消费体验产品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信赖。
4. 创新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所提出经济学上的“创新”概念。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再根据住宿业的产品构成分析,可将住宿业创新提炼为五个关键要素,这五个要素是构成住宿业的最基本的元素,体现了住宿业态构成的基本特征,若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对住宿业或相关的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2]。
民宿经营者一般主要从产品、经营两方面进行创新,分析市场、供应链和企业组织的特点进行创新,进行特色化经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让其他民宿经营者无法复制、赶超。
这些理论为崂山民俗文化村客栈特色化经营研究提供了理论方面的支持,使得这次研究的以顺利完成。
(三)研究目的
民宿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整体的规划和引导青黄不接,民宿前进之路布满荆棘。
近几年,国家和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民宿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对促进民宿的发展和规范民宿市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但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和住宿经验提升,人们对住宿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民宿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还要追求住宿要个性化、特色化。
随着世界著名酒店管理集团入住中国,并在中国迅速扩张渗透和中国各大酒店管理集团的崛起,大量资本投入到酒店行业,中国的高星级酒店数量迅猛增长,中国酒店行业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但酒店行业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不同住宿形式之间和同一种住宿形式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而作为酒店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宿深受人们追捧,竞争也更加激烈,大量资本疯狂涌入,各地政府大量引进民宿或发展民宿,导致民宿主题同质化严重,民宿市场混乱,民宿缺乏内涵文化和创新,民宿特色不明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