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模型的杭州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研究
近年我国休闲农业节庆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对其游客感知进行评估,是休闲农业节庆旅游开发与设计、管理和营销的基础。本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干塘节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感知视角,分别从休闲农业景观、节庆活动、餐饮与购物、管理与服务等六个方面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拟采用IPA模型对干塘节的旅游特征的重要性与表现性进行评价。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进一步提升干塘节游客感知价值的对策建议,可为相关部门制定经营管理战略和公共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区域概况2
二、研究步骤与方法2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3
(三)研究方法3
1.IPA模型的介绍3
2.分析方法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4
(一)游客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
(二)要素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4
(三)指标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5
1.重要性感知5
2.绩效感知5
(四)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的IPA分析6
四、结论与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3
图2 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的IPA分析模型7
表1 被调查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
表2 要素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5
表3 指标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6
基于IPA模型的杭州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研究
引言
休闲农业节庆是把农业生产、节日庆典、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1]具有自然生活性、科学生产性和社会文化性的特点。[2]游客感知是旅游者行为和目的地旅游形象研究的重点,是客观全面评价休闲农业节庆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旅游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34]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观类型多样,民俗文化丰富,休闲农业节庆旅游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休闲农业节庆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形态,其游客感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尚未形成体系和框架。在理论建设上,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并与其他多学科结合不够密切。研究内容偏向宏观研究层面和一般性描述水平。[5]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分析和浅层次的案例分析。研究方式又多以个案研究为主,缺少系统化的理论支持。在研究规划方面,多为针对具体区域的案例分析,实用性较强,但是对规划方法的理论提炼欠缺。[6]而对于休闲农业节庆游客感知的研究尚不多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节庆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干塘节为例,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将IPA模型运用到休闲农业节庆游客感知的情境当中。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可增强人们对休闲农业节庆游客感知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弥补学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能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分配休闲农业资源,指导休闲农业节庆实践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区域概况
西溪湿地干塘节作为一种独特的休闲农业节庆,是渔民庆祝丰收的日子。“干塘”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然后抓鱼,再清挖鱼塘淤泥以备来年再养鱼。杭州西溪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地貌独特,荡中有岛,岛中有塘,纵横阡陌的河网港汊交错成了上千个鱼鳞状的鱼塘,至今沿袭有挖鱼塘、吃鱼汤饭的习俗。为了更好地弘扬西溪湿地的干塘文化,自2010年起,西溪湿地洪园于每年11月底至12月举办“西溪湿地干塘节”,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干塘节依托于传统的生产习俗以及保留的桑基鱼塘、柿基鱼塘、竹基鱼塘,开展清塘大会、整修池埂池坡等生产活动,展示抓鱼、虾、蟹、泥鳅,捡螺丝等丰收场景,游客可参与抓捕体验,利用清出的淤泥互动参与陶艺、泥塑活动,依托新开辟的“东关荷塘”景点,可开展“佳藕天成”采藕活动,同时又能畅享“浑水摸鱼”、鱼塘竞猜、生态增值放养、定向寻宝——偷菜、“鸿运当头”(估重)比赛,更在互联网上推出了“金鱼送福”、“年年有鱼”等项目,精彩纷呈。干塘美食季汇集河鲜美味,其中,望族全鱼宴可感受钱塘望族的尊贵,鱼汤饭餐能品味原汁原味的干塘节,洪园鱼市打造了杭城野生河鲜美食第一集市,“年年有余”集合了洪园特色水产品购买、年货预定。干塘节集捕捉、餐饮、民俗表演、互动体验、生产活动为一体,展现了西溪湿地西区的原真的生活状态和浓郁的休闲农业民俗风情,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两年,浙江、江苏等周边省、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自驾游数量大幅提高,游客辐射面也进一步扩大。干塘节已经成为杭州西溪湿地的休闲农业节庆品牌之一。
研究步骤与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影响旅游目的地意向和游客感知的因素较为复杂,为科学客观评价,应充分考虑其层次性和复杂性,因此建立西溪湿地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是较为理想的方法。首先,根据休闲农业节庆以及干塘节的基本特点,借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7]在借鉴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知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景观、环境气氛、旅游商品、交通通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项目特征,并按照综合性、科学性、代表性等原则,将评价模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以“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评价”为评价总目标(记为A层)、第二层为要素层——主要选取休闲农业景观、节庆活动、餐饮与购物、管理与服务、可进入性、价格感知六个方面作为评价准则(记为B层)、第三层为指标层——选取能突出反映西溪湿地干塘节特点的休闲农业文化内涵、休闲活动的可参与性、旅游购物、服务素质、园区内线路设计、旅游总的花费合理性等18个特征作为评价指标(记为C层)。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目标层(A)
要素层(B)
指标层(C)
图1 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游客感知是客观全面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方法。[89]为此,笔者采用5分制设计了西溪湿地干塘节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及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旅行方式、月收入与客源地7个问项;第二部分是游客对西溪湿地干塘节旅游特征的重要性评估;第三部分由游客评价干塘节旅游特征的实际绩效表现。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Likert Scale)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10]选项依次分别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对于实际绩效表现的评估采取类似的测量方式,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为5个等级。上述重要性与表现性依序相应赋值为5、4、3、2、1分。问卷调查于2014年11月2223日在杭州西溪湿地洪园展开,共向游客发放20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4%。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研究区域概况2
二、研究步骤与方法2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3
(三)研究方法3
1.IPA模型的介绍3
2.分析方法4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4
(一)游客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
(二)要素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4
(三)指标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5
1.重要性感知5
2.绩效感知5
(四)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的IPA分析6
四、结论与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 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3
图2 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的IPA分析模型7
表1 被调查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4
表2 要素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5
表3 指标层的重要性与绩效感知6
基于IPA模型的杭州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研究
引言
休闲农业节庆是把农业生产、节日庆典、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的农业旅游活动,[1]具有自然生活性、科学生产性和社会文化性的特点。[2]游客感知是旅游者行为和目的地旅游形象研究的重点,是客观全面评价休闲农业节庆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旅游地管理及营销中具有重要作用。[34]中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景观类型多样,民俗文化丰富,休闲农业节庆旅游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休闲农业节庆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业形态,其游客感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但尚未形成体系和框架。在理论建设上,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并与其他多学科结合不够密切。研究内容偏向宏观研究层面和一般性描述水平。[5]在研究方法上,侧重于定性分析和浅层次的案例分析。研究方式又多以个案研究为主,缺少系统化的理论支持。在研究规划方面,多为针对具体区域的案例分析,实用性较强,但是对规划方法的理论提炼欠缺。[6]而对于休闲农业节庆游客感知的研究尚不多见,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节庆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干塘节为例,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将IPA模型运用到休闲农业节庆游客感知的情境当中。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可增强人们对休闲农业节庆游客感知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弥补学术研究的不足,以期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能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分配休闲农业资源,指导休闲农业节庆实践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区域概况
西溪湿地干塘节作为一种独特的休闲农业节庆,是渔民庆祝丰收的日子。“干塘”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然后抓鱼,再清挖鱼塘淤泥以备来年再养鱼。杭州西溪湿地自然风光优美,地貌独特,荡中有岛,岛中有塘,纵横阡陌的河网港汊交错成了上千个鱼鳞状的鱼塘,至今沿袭有挖鱼塘、吃鱼汤饭的习俗。为了更好地弘扬西溪湿地的干塘文化,自2010年起,西溪湿地洪园于每年11月底至12月举办“西溪湿地干塘节”,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干塘节依托于传统的生产习俗以及保留的桑基鱼塘、柿基鱼塘、竹基鱼塘,开展清塘大会、整修池埂池坡等生产活动,展示抓鱼、虾、蟹、泥鳅,捡螺丝等丰收场景,游客可参与抓捕体验,利用清出的淤泥互动参与陶艺、泥塑活动,依托新开辟的“东关荷塘”景点,可开展“佳藕天成”采藕活动,同时又能畅享“浑水摸鱼”、鱼塘竞猜、生态增值放养、定向寻宝——偷菜、“鸿运当头”(估重)比赛,更在互联网上推出了“金鱼送福”、“年年有鱼”等项目,精彩纷呈。干塘美食季汇集河鲜美味,其中,望族全鱼宴可感受钱塘望族的尊贵,鱼汤饭餐能品味原汁原味的干塘节,洪园鱼市打造了杭城野生河鲜美食第一集市,“年年有余”集合了洪园特色水产品购买、年货预定。干塘节集捕捉、餐饮、民俗表演、互动体验、生产活动为一体,展现了西溪湿地西区的原真的生活状态和浓郁的休闲农业民俗风情,受到了众多游客的追捧,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两年,浙江、江苏等周边省、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自驾游数量大幅提高,游客辐射面也进一步扩大。干塘节已经成为杭州西溪湿地的休闲农业节庆品牌之一。
研究步骤与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影响旅游目的地意向和游客感知的因素较为复杂,为科学客观评价,应充分考虑其层次性和复杂性,因此建立西溪湿地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是较为理想的方法。首先,根据休闲农业节庆以及干塘节的基本特点,借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7]在借鉴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得知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景观、环境气氛、旅游商品、交通通讯、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项目特征,并按照综合性、科学性、代表性等原则,将评价模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即目标层——以“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评价”为评价总目标(记为A层)、第二层为要素层——主要选取休闲农业景观、节庆活动、餐饮与购物、管理与服务、可进入性、价格感知六个方面作为评价准则(记为B层)、第三层为指标层——选取能突出反映西溪湿地干塘节特点的休闲农业文化内涵、休闲活动的可参与性、旅游购物、服务素质、园区内线路设计、旅游总的花费合理性等18个特征作为评价指标(记为C层)。其层次关系如图1所示。
目标层(A)
要素层(B)
指标层(C)
图1 西溪湿地干塘节游客感知评价指标体系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游客感知是客观全面评价旅游资源的重要方法。[89]为此,笔者采用5分制设计了西溪湿地干塘节各评价指标的评分标准及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旅行方式、月收入与客源地7个问项;第二部分是游客对西溪湿地干塘节旅游特征的重要性评估;第三部分由游客评价干塘节旅游特征的实际绩效表现。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法(Likert Scale)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评价,[10]选项依次分别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很不重要”。对于实际绩效表现的评估采取类似的测量方式,按“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很不满意”分为5个等级。上述重要性与表现性依序相应赋值为5、4、3、2、1分。问卷调查于2014年11月2223日在杭州西溪湿地洪园展开,共向游客发放20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9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