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措施

目 录
1 引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1
2 文献综述 1
2.1企业财务风险概念1
2.2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2
3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识别4
3.1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4
3.1.1从外部和内部环境分析成因4
3.1.2由总体角度分析得来的成因4
3.2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5
3.2.1财务报表识别法6
3.2.2德尔菲法6
3.2.3画面识别法6
3.2.4经验总结识别法6
4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7
4.1企业财务风险转移7
4.2确定企业的经营战略7
4.3加强管理公司营运资金,积极拓宽公司融资渠道8
4.4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8
4.4.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评估机制8
4.4.2建立健全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9
4.5强化内控制度10
4.6培养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10
结论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1引言
1.1研究背景
国内的企业在最近几年里遇到财务上的难题无法解决,并且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他们的财政情况出现向下的趋向,这样的情形不能置之不理。但是,大部分企业直到今天却还未做到把风险识别特别是企业财务危机识别加入到企业自身的日常工作当中,更未在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体系。
财务危机是每个企业在日常运营中将会面临的现实性问题,它出现在运营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并且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步骤当中。详细来说,企业每天经营运作都有可能被意想不到、意料之外的事情所干扰,并且突发情况作用于企业的收入来源与日常运营时,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从而出现企业实际的收益远远达不到原先期望的标准的情况。
1.2研究的目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市场正当和非正当竞争的巨大压力,企业只能接受由于各类混乱的因素而出现的企业财务危机。如果没有想出适当的解决之道并予以实行,必然会引发相当残酷的财政危机,对企业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
当今,如何可行地判别并应对财务危机,已经变成任何企业无法忽视的实际问题。怎样做到正确识别隐藏的财务风险并及时作出应对反应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2 文献综述?
2.1企业财务风险概念
一般而言,财务风险可区分为广泛意义上的和狭隘意义上的。企业的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由于筹资决议造成的危机。选择不同的筹资渠道、筹资数额必定会造成企业的资本构成产生变化,由此发生财务成果的不准确性。筹集资金一般意味着发生债务,因而狭义的财务风险可定义为企业因债务利用财务杠杆而引起的财政绩效的不准确性。由广义上来说,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企业在每天的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里,可能遭遇到种种难以预估或把握的因素作用,企业财务情况具备不准确性,因此可能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而在狭义上则通常被人们认为是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企业财务风险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各个财务活动的开展中因为各项难以预料的潜在要素,使得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企业获得的最后成就与期望的经营财务指标存在差异,以至于可能出现企业的收益大大缩减的情况,也就是使集体的利益不能做到最大化。企业每天经营运作时刻都会带来财务风险,企业的财务风险大体体现在无法筹集到资金,投资失利,营销风险,还有分配利润时的错误决策这些方面。
1.筹资风险。企业的生死存亡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想要维持日常运转就必须获得足够的资金。同时有了资金的支持才能有进一步发展。企业负债比值高低是作用企业偿债能力的极大原因,并且集资也会遭到银行利率及金融市场的变动的极大作用,所以企业财务风险第一次出现是在筹集资金的时候。
2.投资风险。投资活动是构成企业经营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生存发展由企业的投资决议影响决定,这是由于投资活动不能百分比保证获利,企业有能得不到想象中的应有所得。企业会选择在熟悉的主营行业投资,也有可能在不熟悉的项目上投资,在对固定资产、设备等投资时,企业也要面对由于错误决策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或者设备无法使用等错误的投资决议带来的风险。如果投资失利,企业很有可能会负债加重,盈利减少。
3.资金回收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意味着商品在出售的过程当中,因为应收账款能否到手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发生资金短缺。一旦发生支出行为以后,没有在一定的期限内将应收账款入账,那么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保持企业的运转是一件难事。此刻企业或许会抽调其他项目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与此同时该企业的偿还负债能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人们通常把资金回收作为发生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关节。
4.分配风险。分配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收益分配风险,分配获得的收益有多种选择,每个选择都会对企业以后的经营运作产生影响,所以就产生了分配风险。分配风险是每个盈利的企业都会面临的财务危机,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能避免。然而科学准确的做出分配决策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减少分配分险。
2.2 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现状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法国的亨瑞法约编写了《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一书,经营领域出现了风险管理概念。但是长时间仍未出现完善的系统性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才初次发明提出了"风险管理”,人们从此时体系性的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探索,并逐步形成一门学科。马可维茨、威廉、米勒等人都先后对深入研究了财务风险概念,他们三人的理论都同出一源。推算股票系统风险的途径、关于证券组合的效率边界风险概念以及利用系统风险计算股票预期收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还有公司价值与资本结构关系的(MM)理论等知识结构,化作了今后进行企业财务风险探讨的基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学者从狭义的角度,将危机管理的对象限制为纯粹风险,危机处理成为研究主体。《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由美国的学者特瑞斯普雷切特等四人合著,定义风险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这个概念说明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而风险管理的的解释在英国学者看来则更注重与控制经济和对程序的处理。然而,这些理论大体上是针对企业财政危机出现以后应当怎样面对以及处理财政危机的方法,同时阐明了什么因素才是引起财务风险的关键和形成财务风险的过程。不过论述是有缺陷的,实证研究并不包括在内。
我国对于财务风险的探索的开始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相对比较晚。在香港的学者对财务风险理念开展学术研究和应用于实践的活动。出现了专家教授致力于中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亏损经营的情形着手探讨总结企业运营风险的防范措施,准备由学术的角度探索企业逆境管理的办法。在学术成果上,中国对于财务风险的探索,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在1987年编写了《风险分析与决策》一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问题。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及内部控制》这本书,王继华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探索了企业的内部财务危机。从内容上看,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是紧密相连的。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内部控制是手段,规避财务风险是目的。2003年赵耿秋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这篇文章中,发表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等理论。规避财务风险,大体上从制度方面展开研究,利用创建各类控制制度完成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8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