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环境保护税作为一种经济手段,是把社会成本内化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中去,其开征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庇古税、公共产品理论、“双重红利”理论、需求价格理论、污染者付费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近年来“绿色增长”的经济概念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环境税作为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手段,自金融危机后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和认识,相比较,我国目前并未开征专门的环境税,税制体系中环境保护部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基于我国环境现状和对国际各国借鉴,开征环境税和建立环境税收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环境税的开征刻不容缓。关键词:环境;税收;现状;借鉴 目 录
0 引言 1
1 环境保护税概述 1
2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综述 1
2.1国外环境税的理论研究现状 1
2.1.1马歇尔——“负外部性理论” 1
2.1.2庇古税——最早提出环境保护税 2
2.1.3公共产品理论 2
2.1.4“双重红利”理论 3
2.1.5需求价格理论 4
2.1.6污染者付费原则 4
2.2我国开征环境税的研究现状 5
2.2.1近年来研究的主要方面 5
2.2.2可持续发展理论 5
3国内外环境税的发展现状 6
3.1国外环境税的发展现状 6
3.1.1现阶段的国际发展现状 6
3.1.2金融危机后环境税发展特点: 7
3.2国内环境税的发展现状 8
3.2.1收费制度 8
3.2.2与环境有关的相关税种 8
3.2.3我国现行税制对环境保护的局限性 11
4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现实意义 12
4.1我国环境现状 12
4.2开征环境保护税现实意义 13
4.2.1环境税比起其他手段能更促进可持续发展 13
4.2.2有利于“绿化税制” 14
4.2.3环境税能够促进公平 14
4.2.4环境税能够引导和激励企业走绿色发展和创新的道路 14
4.2.5有利于突破“绿色壁垒”和有效防止国际间的污染转移 15
4.3国外经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r /> 4.2开征环境保护税现实意义 13
4.2.1环境税比起其他手段能更促进可持续发展 13
4.2.2有利于“绿化税制” 14
4.2.3环境税能够促进公平 14
4.2.4环境税能够引导和激励企业走绿色发展和创新的道路 14
4.2.5有利于突破“绿色壁垒”和有效防止国际间的污染转移 15
4.3国外经验借鉴意义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0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趋严重,资源日渐枯竭,环境税的开征和改革越来越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大多已开征专门环境税,并建立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相比较而言,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未开设立专门的环境税税种,现有税收体系中涉及环境税的税种少之又少,现有税制体系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国际全球化的趋势。探究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我国税制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研究是开征环境保护税的重要前提,同时为环境保护税的税率,税基等基本问题的确认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1 环境保护税概述
环境保护税,国际上称为环境税(Environmental Taxation)、生态税(Ecological Taxation)或绿色税(Green Tax),由于环境税的概念在20世纪末才被提出,目前国际税收学界并未得出广泛统一的环境税定义。
环境税是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内化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属于流转税的一种。目前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征收的环境税主要是二氧化硫税、固体废物税、水污染税、垃圾税以及噪声税五种。我国于2011年末同意适时开征环境税,环境税方案于2013年12月2日上报至国务院,至今处于程序审核中。
2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综述
2.1国外环境税的理论研究现状
2.1.1马歇尔——“负外部性理论”
“负外部性理论”是由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的,他在《经济学理论》这本书中指出外部性是某种经济活动的成本或收益自动外溢到没有参加这种经济活动的企业或个人身上。企业和个人在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同时无形中将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转嫁给并未参与到这个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马歇尔在文章中提出“负外部性理论”并未针对环境保护做出研究,但却为环境税的提出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外部性理论并不能作为开征环境税作为基础理论,但却为后来开征环境保护税的提出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
从消费的角度分析,在某种产品的消费过程中若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等负面影响,但产品的价格中并不包括以上成本,只包括通过市场机制自身所形成的成本,消费者不必为使用过程中造成的不利影响付出相应代价,构成社会财富的负外部性。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环境作为社会公共资中的一种,如果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不以税收的形式收费,生产者所造成的社会负担将不用其自身承担,导致企业通过过度污染和破坏环境以获取企业最大化利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解决经济活动生产外部不经济问题的关键是生态破坏所付出的代价。
2.1.2庇古税——最早提出环境保护税
最早对开征环境保护进行研究的庇古,他对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最终形成了外部性及税收矫正思想理论。庇古在该理论中提出导致市场配置是失效的根本原因是微观主体个人成本低于所消耗的社会成本。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社会公共资源成本的流失的控制,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远远不够的,要使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政府应通过税收或补贴的方式干预市场。基于此,微观个人主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策从而降低污染排放水平,与社会最优水平趋同。
庇古税理论的基本思路是运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负外部溢出内部化。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庇古税的实施可以让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本在某种程度上由消费者承担;从生产者角度分析,由于政府运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负外部溢出内部化,生产者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为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买单,生产者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降低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缩小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从根源上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
2.1.3公共产品理论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特性鼓励微观个体“搭便车”。理性的微观主体可以预见到免费使用公共物品的机会,若每个微观主体都想搭便车,在没有消费条件的约束下,环境资源受到毫无顾忌的消费,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浪费。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致使实际微观主体成本过高,其占用的公共产品不用付费就能够享受利益,这种无约束性导致了公共产品的大量浪费,最终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实际上环境保护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非排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4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