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本文选取2013-2016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作为实证研究调查的对象,选取五大类高技术产业,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研究加计扣除优惠强度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利用回归分析法去探究研发投入对两者的调节作用,验证研究假设。通过分析数据,本文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能够有效的激励企业创新产出。(2)在一定程度上,比起政府直接补助资金,加计扣除政策对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更能起到激励作用。(3)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与其创新产出呈显著负相关。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三个相关建议(1)政府应该继续扩大加计扣除优惠比例,加大政策宣传,降低政策门槛。(2)努力构建以加计扣除政策为主,政府资金补助为辅的激励政策。(3)企业应该提高研发效率,加快研发成果转化。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现实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内研究现状 2
1.3.2国外研究现状 3
1.4 研究方法 4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5
2.1 相关概念 5
2.1.1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 5
2.1.2加计扣除政策的发展历程 5
2.1.3企业的创新能力 6
2.2理论基础 7
2.2.1市场失灵理论 7
2.2.2税收激励理论 8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10
3.1 研究假设 10
3.1.1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10
3.1.2研发投入对加计扣除政策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10
3.2 研究设计 11
3.2.1样本选取 11
3.2.2变量设计 11
3.2.3模型构建 13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3
3.3.1描述性统计分析 13
3.3.2各变量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3.3回归性分析 18
4.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究存在的问题 20
4.1 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力度不大 20
4.2 政策宣传不到位 20
4.3 政府直接补助的激励效果没有加计扣除政策明显 20
4.4 研发投入在创新方面的效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20
4.5 会计核算水平普遍偏低 21
4.6 专利申请数增速慢,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21
5. 改进与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相关建议 22
5.1 进一步扩大加计扣除优惠比例 22
5.2 加大政策宣传,降低政策门槛 22
5.3 逐渐调整我国税收激励政策设计格局 22
5.4 提高研发效率,加快研发成果转化 23
5.5 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水平 23
5.6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3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绪论
研究背景及目的
科技创新作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具有模仿难度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等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战略部署。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2016年,国务院针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多阶段战略部署方案,目的在于推动国家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2018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纳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主要采用财政资金补助,税收优惠这两种财政激励方式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相比直接的财政资助,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激励扭曲会更小,同时公平性和普遍性也更高。企业在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活动选择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能被充分发挥,因此税收优惠政策更受大多数国家的青睐。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结合自身国情,推出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该政策自1996年出台以来,近20年,不断被修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以及适用范围被逐渐扩大,申报程序也被不断简化。加计扣除政策作为我国主要的税收激励政策之一,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利益方都对其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关注。该政策能否真正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激励效果如何?实施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该如何改进优化?这些都成为了需要解答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20132016年的数据作为为样本,在理论基础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实施效果,同时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加大政策力度提供实证依据以及数据支持。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目前,大多数关于加计扣除政策的研究集中于对该政策的理论分析上,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的改变。另外,大多数的实证分析立足于加计扣除政策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探讨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有效激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鲜少引入第三变量。而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自身的创新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选取企业创新能力作为第三变量,来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将企业的研发费用作为调节变量,通过研究三者的关系,来为我国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1.2.2现实意义
加计扣除政策作为一项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高技术产业,近些年来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重点实施。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两者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的完整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一方面,对政府而言,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能否真正被实施,实施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是非常值得关注及探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由于研发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否真正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作为企业制定战略时考虑的重要方面。最后,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去直接评估研发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回报率,只能通过一些其他消息去对项目做出间接的判断,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能为相关投资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决策。
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
1.2 研究意义 1
1.2.1理论意义 1
1.2.2现实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1.3.1国内研究现状 2
1.3.2国外研究现状 3
1.4 研究方法 4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5
2.1 相关概念 5
2.1.1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 5
2.1.2加计扣除政策的发展历程 5
2.1.3企业的创新能力 6
2.2理论基础 7
2.2.1市场失灵理论 7
2.2.2税收激励理论 8
3.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10
3.1 研究假设 10
3.1.1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10
3.1.2研发投入对加计扣除政策与创新能力之间的调节作用 10
3.2 研究设计 11
3.2.1样本选取 11
3.2.2变量设计 11
3.2.3模型构建 13
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3
3.3.1描述性统计分析 13
3.3.2各变量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3.3.3回归性分析 18
4.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究存在的问题 20
4.1 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力度不大 20
4.2 政策宣传不到位 20
4.3 政府直接补助的激励效果没有加计扣除政策明显 20
4.4 研发投入在创新方面的效果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20
4.5 会计核算水平普遍偏低 21
4.6 专利申请数增速慢,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21
5. 改进与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相关建议 22
5.1 进一步扩大加计扣除优惠比例 22
5.2 加大政策宣传,降低政策门槛 22
5.3 逐渐调整我国税收激励政策设计格局 22
5.4 提高研发效率,加快研发成果转化 23
5.5 完善企业管理体系,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水平 23
5.6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3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绪论
研究背景及目的
科技创新作为衡量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具有模仿难度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等特点,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战略部署。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2016年,国务院针对科技发展提出了多阶段战略部署方案,目的在于推动国家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2018年,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纳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主要采用财政资金补助,税收优惠这两种财政激励方式来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但相比直接的财政资助,税收优惠政策产生的激励扭曲会更小,同时公平性和普遍性也更高。企业在研发投入以及研发活动选择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市场机制的作用更能被充分发挥,因此税收优惠政策更受大多数国家的青睐。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结合自身国情,推出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该政策自1996年出台以来,近20年,不断被修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比例以及适用范围被逐渐扩大,申报程序也被不断简化。加计扣除政策作为我国主要的税收激励政策之一,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利益方都对其实施效果给予了高度关注。该政策能否真正激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激励效果如何?实施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该如何改进优化?这些都成为了需要解答的问题。因此,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20132016年的数据作为为样本,在理论基础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检验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实施效果,同时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政府加大政策力度提供实证依据以及数据支持。
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目前,大多数关于加计扣除政策的研究集中于对该政策的理论分析上,分析政策实施前后,企业在创新投入方面的改变。另外,大多数的实证分析立足于加计扣除政策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探讨研究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有效激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鲜少引入第三变量。而企业的研发活动与自身的创新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选取企业创新能力作为第三变量,来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将企业的研发费用作为调节变量,通过研究三者的关系,来为我国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1.2.2现实意义
加计扣除政策作为一项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高技术产业,近些年来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重点实施。因此本文将通过对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两者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的完整该政策的实施效果。一方面,对政府而言,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能否真正被实施,实施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是非常值得关注及探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企业而言,由于研发创新活动的特殊性,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能否真正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应该作为企业制定战略时考虑的重要方面。最后,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研发活动的特殊性,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去直接评估研发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回报率,只能通过一些其他消息去对项目做出间接的判断,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能为相关投资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帮助他们更好的做出决策。
国内外研究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1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