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管理营销策略分析(附件)【字数:10809】
摘 要《苹果日报》内部经营理念为以业绩说话,奖惩分明;用企业化经营代替文人办报;外部经营为采取零售、长期订购、独立报价区、全年无休等方式;产品策略为重视消费者阅读体验,在休闲娱乐上更用心,标题惊人报道简短,具有中立却又百无禁忌分版明确。在报道方面配合实事,采取专题报道的形式。与网络结合紧密,开启“动新闻”这一新形式来吸引受众。《自由时报》是一份标榜追求新闻真相的报纸,不阿谀、不奉承、不偏袒、不渲染。开办电子报以增加读者点阅率和传阅率。发行周六日a4版生活报,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以成为普通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增加阅读量。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挡不住的“苹果”诱惑 4
1.1《苹果日报》的内部管理 5
1.1.1凭业绩说话,对员工奖惩分明 5
1.1.2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取代文人办报 5
1.1.3建立审核新闻的“锄报会” 5
1.2《苹果日报》的外部经营 6
1.2.1零售方式 6
1.2.2长期订购 6
1.2.3设立独立报架区 6
1.2.4全年无休 6
1.3《苹果日报》产品策略 7
1.3.1重视消费者阅读体验 7
1.3.2标题惊人与报道简短 7
1.3.3具有中立性却又百无禁忌 8
1.3.4 开创“动新闻” 8
第二章 《自由时报》的转型求变 9
2.1重视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 9
2.2推广电子报 9
2.3内容逐步娱乐化 10
第三章 《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转型启示 11
3.1转变思路,朝两极方向发展 11
3.2操作模式的转变 11
3.3从满足浅层发布走向深度报道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绪 论
报刊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在台湾海峡的彼岸,有两份最有影响的报纸,一份是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自由时报》,政治倾向为泛绿,另一份是近年空降台湾的《苹果日报》,其在政治立场上完全保持中立,这也让它在报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时事时相对客观。
台湾《苹果日报》的推出,直接打击了同系同质的台湾《壹周刊》的销路。同时继三重帮财团裹挟资本优势入主报业后,台湾财团报业格局逐渐确立,台湾文人报业在此正式终结。
根据Nielsen2008年第三季度媒体大调查,台湾12岁到65岁的民众中,每100人中就有44人阅读报纸,平均就有3.8人看过《自由时报》,3.6人看过《苹果日报》。《苹果日报》从香港空降至台湾之前,台湾的报业市场就已经竞争激烈,就在《苹果日报》将进军台湾报业市场之前,台湾本土媒体闻风而动,甚至不惜打出降价牌,提前掀起价格战目的就在于打击即将入驻台湾的《苹果日报》。然而就在《苹果日报》登陆台湾伊始就以其特有的营销推广方式迅速打开台湾报业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台湾报业的一枝独秀。
在近十年的台湾报业发展中,台湾报业一共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洗礼,不少报业在洗礼中淡出公众视野,唯有《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在洗礼中岿然不动,依旧在同等报业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保持稳升趋势。由此,《苹果日报》和《自由时报》的营销策略与销售手段已经成为台湾报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积累多年台湾舆论资源的台湾本土报刊为何败北?《苹果日报》又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销售前三名的成绩?本论文主要探讨《苹果日报》与台湾本土报刊《自由时报》营销策略的差异,也想由此推测大陆报刊未来的发展态势。
台湾研究《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营销策略的文献数量较多,笔者小范围地阅读过,但现在由于网络原因已无法查阅台湾文献,只能在内陆的网站上搜寻关于《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相关文献。目前笔者在知网能够查阅到截至2017年底的相关论文有7篇,论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有三篇主要陈述了《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相关办报理念与经营方式,包括:张晓怡的论文《报业经营的市场导向竞争策略研究以苹果日报为例》,张幼红的《从苹果日报透视台湾近十年报业的发展》、董新峰的报道《苹果日报进攻台湾》、黄杨的论文《自由时报的危险》。
张晓怡的论文《报业经营的市场导向竞争策略研究以苹果日报为例》发表于2008年第15期的《经济研究导刊》上。她的论文对于《苹果日报》的经营理念阐释非常全面,并且深入从3个方面剖析了《苹果日报》的创始人黎智英进行内部管理的举措。第一个方面:员工制度管理非常严苛,第二个方面:报道审核要经过3轮筛查,第三个方面:在员工内部建立淘汰机制。作者非常详细地将《苹果日报》的内部管理通过专业性的术语阐释出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张幼红在论文《从苹果日报透视台湾近十年报业的发展》发表于《中州期刊》的第二版。此论文一开始就向我们说明了在三个不同的阶段,《苹果日报》的不同发展态势:2003年2004年,《苹果日报》高调入主台湾 ,台湾报业格局重组;2005年2007年,《苹果日报》逆袭盈利,纸质媒体衰落;2008年2012年,《苹果日报》遭到收购风波,台湾报业积极求变。
董新峰的报道《苹果日报进攻台湾》发表于《人民网》的第三期刊。文章讲述了《苹果日报》对台湾报业的影响以及台湾报业所采取的对策,言简意赅。第一个方面主要是介绍了《苹果日报》对台湾报业正面的导向作用:满足了台湾民众对报道背后事实真相的情感需要;对台湾报业产生创造性的影响,促进台湾报业不断转型。第二个方面阐述了《苹果日报》对台湾报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广大报业正常的报道方式,都一味追求报道的辛辣刺激性,也让民众一定程度上无法快速判别不良信息。作者提出了如下对策:强化台湾报业的改革与发展,台湾报业面临又一次的全面洗牌。
黄杨的论文《自由时报的危险》发表于《中国营销传播网》20040204,较系统的讲解了《自由时报》的基础知识以及《苹果日报》对《自由时报》的影响。首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由时报》。之后,作者详细阐述了《自由时报》的传播特征:信息的即时性、信息的简单化、信息的政治化等等。随即,作者阐述了《自由时报》的现状以及《自由时报》近年来不再受台湾民众欢迎的一些原因。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挡不住的“苹果”诱惑 4
1.1《苹果日报》的内部管理 5
1.1.1凭业绩说话,对员工奖惩分明 5
1.1.2企业化的经营模式取代文人办报 5
1.1.3建立审核新闻的“锄报会” 5
1.2《苹果日报》的外部经营 6
1.2.1零售方式 6
1.2.2长期订购 6
1.2.3设立独立报架区 6
1.2.4全年无休 6
1.3《苹果日报》产品策略 7
1.3.1重视消费者阅读体验 7
1.3.2标题惊人与报道简短 7
1.3.3具有中立性却又百无禁忌 8
1.3.4 开创“动新闻” 8
第二章 《自由时报》的转型求变 9
2.1重视社区资源和网络资源 9
2.2推广电子报 9
2.3内容逐步娱乐化 10
第三章 《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转型启示 11
3.1转变思路,朝两极方向发展 11
3.2操作模式的转变 11
3.3从满足浅层发布走向深度报道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绪 论
报刊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体,在台湾海峡的彼岸,有两份最有影响的报纸,一份是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自由时报》,政治倾向为泛绿,另一份是近年空降台湾的《苹果日报》,其在政治立场上完全保持中立,这也让它在报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时事时相对客观。
台湾《苹果日报》的推出,直接打击了同系同质的台湾《壹周刊》的销路。同时继三重帮财团裹挟资本优势入主报业后,台湾财团报业格局逐渐确立,台湾文人报业在此正式终结。
根据Nielsen2008年第三季度媒体大调查,台湾12岁到65岁的民众中,每100人中就有44人阅读报纸,平均就有3.8人看过《自由时报》,3.6人看过《苹果日报》。《苹果日报》从香港空降至台湾之前,台湾的报业市场就已经竞争激烈,就在《苹果日报》将进军台湾报业市场之前,台湾本土媒体闻风而动,甚至不惜打出降价牌,提前掀起价格战目的就在于打击即将入驻台湾的《苹果日报》。然而就在《苹果日报》登陆台湾伊始就以其特有的营销推广方式迅速打开台湾报业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台湾报业的一枝独秀。
在近十年的台湾报业发展中,台湾报业一共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洗礼,不少报业在洗礼中淡出公众视野,唯有《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在洗礼中岿然不动,依旧在同等报业节节败退的情况下保持稳升趋势。由此,《苹果日报》和《自由时报》的营销策略与销售手段已经成为台湾报业争相效仿的对象 。积累多年台湾舆论资源的台湾本土报刊为何败北?《苹果日报》又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销售前三名的成绩?本论文主要探讨《苹果日报》与台湾本土报刊《自由时报》营销策略的差异,也想由此推测大陆报刊未来的发展态势。
台湾研究《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营销策略的文献数量较多,笔者小范围地阅读过,但现在由于网络原因已无法查阅台湾文献,只能在内陆的网站上搜寻关于《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相关文献。目前笔者在知网能够查阅到截至2017年底的相关论文有7篇,论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其中有三篇主要陈述了《苹果日报》与《自由时报》的相关办报理念与经营方式,包括:张晓怡的论文《报业经营的市场导向竞争策略研究以苹果日报为例》,张幼红的《从苹果日报透视台湾近十年报业的发展》、董新峰的报道《苹果日报进攻台湾》、黄杨的论文《自由时报的危险》。
张晓怡的论文《报业经营的市场导向竞争策略研究以苹果日报为例》发表于2008年第15期的《经济研究导刊》上。她的论文对于《苹果日报》的经营理念阐释非常全面,并且深入从3个方面剖析了《苹果日报》的创始人黎智英进行内部管理的举措。第一个方面:员工制度管理非常严苛,第二个方面:报道审核要经过3轮筛查,第三个方面:在员工内部建立淘汰机制。作者非常详细地将《苹果日报》的内部管理通过专业性的术语阐释出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张幼红在论文《从苹果日报透视台湾近十年报业的发展》发表于《中州期刊》的第二版。此论文一开始就向我们说明了在三个不同的阶段,《苹果日报》的不同发展态势:2003年2004年,《苹果日报》高调入主台湾 ,台湾报业格局重组;2005年2007年,《苹果日报》逆袭盈利,纸质媒体衰落;2008年2012年,《苹果日报》遭到收购风波,台湾报业积极求变。
董新峰的报道《苹果日报进攻台湾》发表于《人民网》的第三期刊。文章讲述了《苹果日报》对台湾报业的影响以及台湾报业所采取的对策,言简意赅。第一个方面主要是介绍了《苹果日报》对台湾报业正面的导向作用:满足了台湾民众对报道背后事实真相的情感需要;对台湾报业产生创造性的影响,促进台湾报业不断转型。第二个方面阐述了《苹果日报》对台湾报业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广大报业正常的报道方式,都一味追求报道的辛辣刺激性,也让民众一定程度上无法快速判别不良信息。作者提出了如下对策:强化台湾报业的改革与发展,台湾报业面临又一次的全面洗牌。
黄杨的论文《自由时报的危险》发表于《中国营销传播网》20040204,较系统的讲解了《自由时报》的基础知识以及《苹果日报》对《自由时报》的影响。首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由时报》。之后,作者详细阐述了《自由时报》的传播特征:信息的即时性、信息的简单化、信息的政治化等等。随即,作者阐述了《自由时报》的现状以及《自由时报》近年来不再受台湾民众欢迎的一些原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