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乡的味道浅论纪录片的创作

摘 要纪录片作为使用影像记录外在客观世界的一种最早的影视作品形式,对于现实生活,不仅仅存在着单纯的运用镜头画面,解说词来达到记录世界的目的。相对于纸质纪录方式而言,运用影像的去记录和表达某件事情,能够使人更加直观和快速的,了解想要表达的信息。其独特的文献性,也使得这种影视作品形式能够一直保存。以纪录片中拍摄的内容为基准,希望通过对纪录片的拍摄过程和发展过程的记录分析,梳理出纪录片与当今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和其存在的意义。纪录片作为一个独特的影视表现手法,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进行类型分类,不过根据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大概分为诗意型纪录片,阐释型纪录片,观察型纪录片,参与型纪录片,反射型纪录片,表述行为型纪录片。通过对《家乡的味道》拍摄过程和创作分析,可以从纪录片选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故事性,来浅析纪录片的创作。
目 录
第一章 纪录片选题
1.1纪录片的选题经过
1.2纪录片的拍摄意义
1.3纪录片的拍摄过程
第二章 纪录片的真实性
2.1纪录片的真实性
2.2纪录片的故事性
第三章 纪录片的意义
3.1纪录片的类型
3.2纪录片的意义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 纪录片选题
1.1纪录片的选题经过
创作一部影片首先要明白它的历史和发展,人们在发明电影之初便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电影创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剧情片在影院院线上映,但是人们对于纪录片的关注却越来越少。其实有很多的纪录片是值得我们观众去关注和反思的,纪录片真实的还原了现实生活的真相,不加任何的修饰,《最后的山神》,《幼儿园》,《舟舟的世界》等等。这些优秀的纪录片让我印象深刻 ,所以我也希望自己的毕业作品以一部纪录片来呈现,一开始,我希望拍摄一个关于城市变迁的纪录片,因为家庭的原因我小时候总是东奔西跑的,每一个地方待不了几年就要离开。所以希望能够记录一个关于经济巨龙腾飞下城市的改变,但是后来发现由于拍摄城市的变迁题材太大,并不能够合适的表达我对家乡的感情。所以,我想是不是能够选择一个题材较小的出发点来讲述会更好,于是我选择从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食和家乡的环境改变来拍摄。希望能够展示给大家,一个我记忆中的家乡。
在拍摄之前我也参考了很多的影片,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寿司之神》,《蛋糕国王》等。寿司之神不仅仅讲述了三星大厨小野二郎制作寿司技艺的高超,更重要的是他工匠精神,对于食物追求极致,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认真对待工作全心全意,决不妥协的信念和态度。同时在拍摄的内容中还讲到了小野二郎对于现在海洋环境问题的担忧,过度的打捞使得食材不再丰富充足。拍摄的出发点不大但是很深入人心。同样的还有《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讲述了中国的美食,同时还有美食背后的家庭感情,饮食文化背后的传承和情感。以食物这一小的出发点来表述中国人的家庭文化。
1.2纪录片的拍摄意义
拍摄这部纪录片我有了以下的几点感悟:
1.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因为那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经济巨龙在腾飞,生活的节奏变快,但是同时也吞噬了我们的感情,越来越麻木,让我们不能够慢下脚步来细细感悟生活的美好。
2.家乡的味道其实就是家人的味道,家庭里熟悉的人和事让我们自己感到温暖。即使是很简单的饭菜也会是最值得怀念的。
3. 生活一直在改变,但是妈妈的味道从未改变。
4.我们在关注家乡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家乡环境不要恶化。
1.3纪录片的拍摄过程
1905年电影传入中国,《武汉战争》和《上海战争》相继拍摄。前者记录了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的几次重大战役,后者记录了上海各界为声讨窃国大盗袁世凯而进行的“二次革命”的部分场面。相对于《北方的纳努克》来说竟要早上13年的时间。所以,这样说来,论纪录片创作中国算是更早的开辟者,我在拍摄《家乡味道》的时候一开始并没有剧本,盐城的八大碗,地方特色美食,土特产,水街,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丹顶鹤的故乡,麋鹿的家园。这些都是家乡的代表,但是又不能够代表我记忆中的家乡。
所以,我便学习其他纪录片的拍摄方法,通过小的突破口,来表述自己的感情。通过对于每次回家妈妈都会烧的家常菜的拍摄,小时候经常会去玩耍的公园,现在家乡正在发生的改变,这几件事情来表达我记忆中的家乡。
一开始拍摄的时候,我希望去和饭店进行协商,这样拍摄出来的画面会更加的好看,食物也会更加精美一些,但是,后来我推翻了这个想法。因为我拍摄的是家乡味道,如果是和以前拍摄酒店的宣传片一样,单单的是为了好看的镜头表述,而忽视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开始在自己的心中大概有了需要拍摄的雏形,于是开始着手准备拍摄的素材。我的片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家乡美食的味道,更多的是家庭的温馨味道。一个是小时候玩耍的公园里的花香味道,其实是希望讲环境的味道。最后一个是正在发展的家乡,勾起了我很多小时候的回忆,是对过去的日子的怀念的味道。这也是在拍摄过程中,渐渐完善的。
在拍摄的时候,我的妈妈由于要面对镜头所以会很紧张,于是我开始进行了一些镜头的摆拍,大多使用特写,近景来进行拍摄。这样的话,一来拍摄对象不会由于面对镜头而紧张表现的不够自然,二来是使得拍摄对象不过多的关注相机,和我一起参与到创作中,三来近景的拍摄虽然使得镜头语言很单一,但是,在剪辑的画面中使得表达的主旨很明确。不会过多的使用全景来表达环境,去渲染氛围,更多的是通过近景和特写来表现感情。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不错的纪录片,比如张以庆的《英与白》、《舟舟的世界》、《幼儿园》等。在电影工作者转向拍摄电视纪录片的同时,电视工作者也开始关注起电影纪录片,例如,周艳的《大国崛起》,周兵的《敦煌》,罗明的《故宫》等。另外,故事片导演与纪录片导演相互隔绝的状态得到了改变,例如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贾樟柯拍摄过《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等作品。并且在看贾樟柯导演的作品时更多的会感觉像是在看纪录片,因为贾樟柯导演所讲述的故事是那么的鲜活和真实,这些故事现在或曾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拍摄的手法也大多采用纪录片的纪实手法。现在,随着纪录片的发展,和专门院线的开展。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中国纪录片工作者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柴静的《穹顶之下》,崔永元的《转基因食品》等。这些主持人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不是通过剧情片而是纪录片的方式去讲述问题,是因为真实远比故事让人震惊。他们不仅关注现实,而且将眼光转向历史和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纪录片工作者将获得越来越先进的记录手段,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拍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更是通过对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所以这也是我希望通过拍摄一部纪录片《家乡味道》来完成对自己四年学业的总结。
第二章 纪录片的真实性
2.1纪录片的真实性
在拍摄《家乡味道》初期,我翻阅的大量的关于纪录片定义的书籍,希望可以给我一些创作的灵感,因为有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又希望整个影片看起来并不是表演的剧情片,所以想要找到一些关于纪录片真实性的解释。我在拍摄的时候是有采用摆拍的,比如在拍摄《家乡味道》中我有拍摄大量的家乡空镜头,正是对于家乡环境的真实描述,行走的路人,穿梭在街道的汽车都是真实的反映了生活的气息。我想起了大二时《花朵》的金华青导演来学校演讲时,对于纪录片创作中真实性的探讨,片子讲述的是一批在杂技团成长的孩子的故事,河北吴桥里,那些孩子苦练杂技,背负着家庭的希望,等待可以上台表演,被挑走。在拍摄过程中,金华青导演不停的更换着片子的主线,主人公都换过。因为拍摄时间不凑巧,想要拍到真正的生活状态只能够转换拍摄手法。片子中部分场景摆拍的痕迹很明显,导演也不置可否,小姑娘在宿舍交谈时,一开口就像念台词一样。但是,观看影片时,你并不会觉得这不是真实的,因为只是通过摆拍的手法来表述真实的事情。所以纪录片魅力更多的是揣着真实编故事,就好像《北方的纳努克一样》。纪实手法在纪录片中的运用,是大众对于纪录片的认知,也是“真实”的体现,这样的创作理念,虽然使得纪录片多了“自然”,但是也过于的冗长,琐碎,无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9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