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通讯工具对在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初探以某地区高校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调查为例(附件)【字数:10256】
摘 要本论题通过针对主校区的学生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情况,来探析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对高校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在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无法掌握时间,过度沉迷于此;结识目的不纯的陌生人,缺少安全意识;疏远亲人朋友等,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并且在网络交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没有形成正确的网络交友观念。论文将进一步探讨这种影响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提出建议,倡导大学生能够提升安全意识,正确认识和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不要把生活的重心寄托在即时通讯工具上,多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希望大学生能更多的发挥即时通讯工具的正向作用。
目 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 1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1
文献综述 1
第一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3
1.1调查内容 3
1.2调查方法 3
1.3调查结果与分析 3
第二章 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7
2.1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方面的影响 7
2.2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方面的的影响 8
2.3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情感方面的影响 8
第三章 大学生形成网络人际交往观的建议 10
3.1加强防范意识,不轻信他人 10
3.2合理安排时间与交友尺度 10
3.3多参与校园活动,不将情感寄托于网络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4
绪论
研究背景
这是一个数据时代,科技、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距离也越来越近。如今我们不再依赖于车马书信,也不依赖电话、短信,依靠着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我们逐渐走近彼此。即时通讯工具(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即时通讯系统,可以使两个人或多个人使用网络实时的向对方传递消息,进行互动。在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几个即时通讯工具为微信、QQ、贴吧、微博等,在国外以Fac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book、Instagram、Twitter等为主。通过即时通讯的功能十分多样化,不仅可以实时的向对方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内容,你还可以通过它和对方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而且相对于电子邮件、邮箱来说,即时通讯工具可以把消息传递的时间缩短,操作起来也更加的快捷。
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十分庞大,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发布的《2009年第1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注册帐户的第一季度的数据为16亿900万,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5亿1000万个。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网络人际交往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它有着现实人际交往达不到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网络人际交往主要有八大特点。
一是开放性与多元性,即时通讯工具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结界,使大众的人际关系变得开放起来,不断扩大的接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二是自主性与随意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规范机制,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难以被规则和伦理约束,这让用户在无形中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三是间接性与广泛性。即时通讯工具让原本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变成了人通过手机软件来进行间接性的交流。但是这种间接性也让人际交往变得具有广泛性。四是非现实性与匿名性,网络人际交往是虚拟的,并且带有匿名的特点。五是平等性,网络中没有阶级观念。六是失范性,即时通讯工具中的人际交往缺乏了法律和伦理的约束,让我们的行为被主观意识控制,却没有客观条件的约束。七是人际情感的疏远,网络的发达与即时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造成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渐渐疏远。八是信任危机。网络的匿名性会让人在人际交往中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在网络交往中受过欺骗或是伤害后,就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很难再去相信他人,甚至这种对他人的信任危机还会带入到现实生活中。
文献综述
肖乃涛通过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有:大学生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的类型、使用频率和时间,分析了即时通讯工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沟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龚焕焕探讨了自从人类社会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人的自由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即时通讯工具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人的自由的影响。施嵘主要阐述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对人的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原创精神的缺失、网络中的人际交往缺乏真实的沟通、舆情的大肆传播、法律缺失等方面。王森对即时通讯工具、人际关系及即时通讯工具下的人际关系特点做了详细的阐述,分别从认识、行为方式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分析即时通讯工具对人的影响。林燕,陈玉民,邓少柳主要讨论了网络传播既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形成开放的精神,学习新的学习观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李阳简单分析了微信短期内快速崛起的原因和微信的发展史,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微信存在的问题。杨善华,朱伟志阐述了手机对于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焦艳会探讨了微信对大学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大学生一方面能够利用微信去丰富校园生活,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交友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学生过度沉迷、形成错误的“三观”、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何煜雪通过对微信的概念及微信的传播特点,探讨了微信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微信的信息交流对于用户人际交往、思维方式的影响。袁靖华的《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主要探讨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但也要警惕网络商业主义、集体无意识和注意力承载力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困扰。
以上这些文献对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以及借鉴参考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今热门的即时通讯工具的特点、发展、优缺点,以及对人的各方面的影响做了详尽的分析,基于对这些理论与研究报告的认识,本论文着重研究了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一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目 录
绪论 1
研究背景 1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1
文献综述 1
第一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3
1.1调查内容 3
1.2调查方法 3
1.3调查结果与分析 3
第二章 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7
2.1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认知方面的影响 7
2.2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行为方面的的影响 8
2.3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情感方面的影响 8
第三章 大学生形成网络人际交往观的建议 10
3.1加强防范意识,不轻信他人 10
3.2合理安排时间与交友尺度 10
3.3多参与校园活动,不将情感寄托于网络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即时通讯工具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14
绪论
研究背景
这是一个数据时代,科技、网络的迅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距离也越来越近。如今我们不再依赖于车马书信,也不依赖电话、短信,依靠着强大的即时通讯工具,我们逐渐走近彼此。即时通讯工具(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即时通讯系统,可以使两个人或多个人使用网络实时的向对方传递消息,进行互动。在国内使用最广泛的几个即时通讯工具为微信、QQ、贴吧、微博等,在国外以Fac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ebook、Instagram、Twitter等为主。通过即时通讯的功能十分多样化,不仅可以实时的向对方发送文字、图片、语音等内容,你还可以通过它和对方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而且相对于电子邮件、邮箱来说,即时通讯工具可以把消息传递的时间缩短,操作起来也更加的快捷。
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的用户十分庞大,根据易观国际EnfoDesk发布的《2009年第1季度中国即时通信市场季度监测》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的注册帐户的第一季度的数据为16亿900万,其中活跃账户数达到5亿1000万个。
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网络人际交往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它有着现实人际交往达不到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网络人际交往主要有八大特点。
一是开放性与多元性,即时通讯工具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结界,使大众的人际关系变得开放起来,不断扩大的接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多元化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二是自主性与随意性,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并且由于缺乏完善的规范机制,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难以被规则和伦理约束,这让用户在无形中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三是间接性与广泛性。即时通讯工具让原本直接的面对面交流变成了人通过手机软件来进行间接性的交流。但是这种间接性也让人际交往变得具有广泛性。四是非现实性与匿名性,网络人际交往是虚拟的,并且带有匿名的特点。五是平等性,网络中没有阶级观念。六是失范性,即时通讯工具中的人际交往缺乏了法律和伦理的约束,让我们的行为被主观意识控制,却没有客观条件的约束。七是人际情感的疏远,网络的发达与即时通讯工具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造成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渐渐疏远。八是信任危机。网络的匿名性会让人在人际交往中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更重要的是,一旦在网络交往中受过欺骗或是伤害后,就会产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很难再去相信他人,甚至这种对他人的信任危机还会带入到现实生活中。
文献综述
肖乃涛通过了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有:大学生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的类型、使用频率和时间,分析了即时通讯工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以及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沟通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龚焕焕探讨了自从人类社会使用即时通讯工具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人的自由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即时通讯工具在身体和心理上对人的自由的影响。施嵘主要阐述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对人的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例如原创精神的缺失、网络中的人际交往缺乏真实的沟通、舆情的大肆传播、法律缺失等方面。王森对即时通讯工具、人际关系及即时通讯工具下的人际关系特点做了详细的阐述,分别从认识、行为方式和情感三个方面来分析即时通讯工具对人的影响。林燕,陈玉民,邓少柳主要讨论了网络传播既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形成开放的精神,学习新的学习观念,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李阳简单分析了微信短期内快速崛起的原因和微信的发展史,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微信存在的问题。杨善华,朱伟志阐述了手机对于人们生活的巨大改变。焦艳会探讨了微信对大学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大学生一方面能够利用微信去丰富校园生活,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交友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大学生过度沉迷、形成错误的“三观”、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何煜雪通过对微信的概念及微信的传播特点,探讨了微信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微信的信息交流对于用户人际交往、思维方式的影响。袁靖华的《微博的理想与现实兼论社交媒体建构公共空间的三大困扰因素》主要探讨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方面的优势,但也要警惕网络商业主义、集体无意识和注意力承载力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困扰。
以上这些文献对本论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支持以及借鉴参考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今热门的即时通讯工具的特点、发展、优缺点,以及对人的各方面的影响做了详尽的分析,基于对这些理论与研究报告的认识,本论文着重研究了即时通讯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一章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