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之辩(附件)【字数:11265】
本文以“意”、“义”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探究找出避免二者误用的办法。首先,分别整理并总结出义项,绘制词的义项演变图并翻阅多本词典分别归纳二者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情况。其次,分别从义项的释义,以及对其中“与同一语素组合成词”这一容易误用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归纳总结出造成二者混用的原因,得出避免误用的办法。
目录
导言 1
一、“意”的形音义分析 2
(一)“意”的字形、构造及本义说明 2
(二)“意”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解释 2
(三)“意”与其他单个语素组合成词 5
二、“义”的形音义分析 6
(一)“义”的字形、构造及本义说明 6
(二)“义”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解释 6
(三)“义”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0
三、“意”、“义”的异同 11
(一)释义的异同 11
(二)与同一语素组合成词的不同 11
四、如何避免“意”、“义”的误用 13
(一)容易混淆的情况 13
1.作为单音节词时 13
2.与同一语素组合成词时 13
(二)误用的原因 15
1.常用的几部权威字典辞书解释含糊 15
2.形声字及转注字的混淆 16
(三)避免误用的方法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导言
“意”与“义”,为两个同音字,虽然在字形上容易区分,但由于二者释义上有相近之处,所以二者与某些语素组合时容易引发误会,例如“情义”与“情意”,“含意”与“含义”,“义符”与“意符”,等。前两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且大多数人无法清晰分辨。第三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虽不高,但涉及语言学邻域,一旦误用,后果严重。无论在日常用语还是在语言学文字著作中都经常对二者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因此本文将从宏观上考察它们的异同以及作为单音节词时被误用的情况及原因。以帮助人们明晰区分二字,避免误用。
笔者翻阅资料发现,对于“意”“义”二字的误用现象,前人已经发现,并对此进行研究,且提出了避免一系列避免二字误用的方法。笔者研读了芜崧先生的《说“意”道“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及王红岩女士的《“意”与“义”的辨析》两篇论著,受益匪浅:
芜崧先生的《说“意”道“义”》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主要参考文献,总共分三个部分对“意”“义”进行分析探究。第一部分,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意”与“义”二字,以及“含义”与“含意”、“新义”与“新意”两组词语的释义着手分析,并在第二部分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二字释义过于宽泛、义项不全、义项排序不当等问题。第三部分,芜崧先生提出,字典辞书可在尊重语言科学,又照顾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合并二字的部分义项,并拟出“意”“义”及其所构成的部分词语的释义。他认为,根据学术界对二者的使用频率的情况,从语言的经济原则考虑,可以将“含义”“含意”、“语义”“语意”处理为一主一次的同形词语。
芜崧先生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意”“义”二字进行了深入分析。但仅仅以一部辞书为参考,未免显得单薄,且文中缺乏对字形的溯源,
王红岩女士的《“意”与“义”的辨析》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分为三个部分对二者的异同进行阐述。前两个部分分别从字形及词义溯源进行大篇幅考究分析。并在第三部分中提出根据“意”与“义”的本义区分,认为“意”乃“心中所想”具有主观性,“义”为“合宜的、正确处理关系”具有客观性。笔者也认同,但对于“段义、题义、句义等词中的‘义’都是可以换成‘意’的。”这一观点,笔者无法认同。
王红岩女士博古通今,从“意”“义”二字的字形、古义源头入手,对二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或因篇幅有限,并未对二者进行深入全面对比,且结论略显草率。
相较于两位学者的研究,本篇论文的主要亮点有:
一、 综合参考《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 四部权威字典对“意”“义”二字的字义组词进行阐释。
二、从字形字义组词多方面对比考察“意”“义”二字的异同。
三、多采用图形表格进行展示,清晰明了。
四、提出一套系统全面的解决误用的办法。
一、“意”的形音义分析
本章分为三部分,首先研究“意”字的字形,构造及本义;其次在查阅权威性字典的基础上总结其作为单音节词时的字义,并绘制树形图,形象展示词义的演变;最后分“意”前加语素和“意”后加语素两部分展示 “意”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情况。
(一)“意”的字形、构造及本义说明
字形:/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心,从音,用心音会心思之意。音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意。
本义:《说文心部》:“意,志也。从心察言(音与言古同源)而知意也。从心,从音。”本义为心思,心中的想法。
(二)“意”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解释
为探究“意”作为单音节时的释义,笔者查阅了四部权威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并在此基础上,参考《故训汇纂》,将“意”的义项进行整合,得出新的义群。
《汉语大字典》:意向;愿望。考虑;放在心上。意思;意义。猜测;料想。怀疑。情趣;意味。感情;情意。意气;气势。内心;胸怀。通“亿”。记忆。通“抑”。连词。抑或;还是。通“薏”。果仁。佛家用语。意大利的简称。姓。
《汉语大词典》:意志;愿望。意思;见解。胸怀;内心。情意;感情。意味,情趣。意气;气势。思念;放在心上。意料;猜测。怀疑。记忆,回忆。通“亿”。数词。通“抑”。或者。通“懿”。美。通“薏”。果仁。佛教语。
《现代汉语词典》:意思。心愿;愿望。意料;料想。
《辞源》:意思。愿望,意图。料想,猜测。或者。
目录
导言 1
一、“意”的形音义分析 2
(一)“意”的字形、构造及本义说明 2
(二)“意”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解释 2
(三)“意”与其他单个语素组合成词 5
二、“义”的形音义分析 6
(一)“义”的字形、构造及本义说明 6
(二)“义”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解释 6
(三)“义”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 10
三、“意”、“义”的异同 11
(一)释义的异同 11
(二)与同一语素组合成词的不同 11
四、如何避免“意”、“义”的误用 13
(一)容易混淆的情况 13
1.作为单音节词时 13
2.与同一语素组合成词时 13
(二)误用的原因 15
1.常用的几部权威字典辞书解释含糊 15
2.形声字及转注字的混淆 16
(三)避免误用的方法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导言
“意”与“义”,为两个同音字,虽然在字形上容易区分,但由于二者释义上有相近之处,所以二者与某些语素组合时容易引发误会,例如“情义”与“情意”,“含意”与“含义”,“义符”与“意符”,等。前两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且大多数人无法清晰分辨。第三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虽不高,但涉及语言学邻域,一旦误用,后果严重。无论在日常用语还是在语言学文字著作中都经常对二者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因此本文将从宏观上考察它们的异同以及作为单音节词时被误用的情况及原因。以帮助人们明晰区分二字,避免误用。
笔者翻阅资料发现,对于“意”“义”二字的误用现象,前人已经发现,并对此进行研究,且提出了避免一系列避免二字误用的方法。笔者研读了芜崧先生的《说“意”道“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以及王红岩女士的《“意”与“义”的辨析》两篇论著,受益匪浅:
芜崧先生的《说“意”道“义”》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主要参考文献,总共分三个部分对“意”“义”进行分析探究。第一部分,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意”与“义”二字,以及“含义”与“含意”、“新义”与“新意”两组词语的释义着手分析,并在第二部分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对于二字释义过于宽泛、义项不全、义项排序不当等问题。第三部分,芜崧先生提出,字典辞书可在尊重语言科学,又照顾约定俗成的基础上,合并二字的部分义项,并拟出“意”“义”及其所构成的部分词语的释义。他认为,根据学术界对二者的使用频率的情况,从语言的经济原则考虑,可以将“含义”“含意”、“语义”“语意”处理为一主一次的同形词语。
芜崧先生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意”“义”二字进行了深入分析。但仅仅以一部辞书为参考,未免显得单薄,且文中缺乏对字形的溯源,
王红岩女士的《“意”与“义”的辨析》主要从文字学角度,分为三个部分对二者的异同进行阐述。前两个部分分别从字形及词义溯源进行大篇幅考究分析。并在第三部分中提出根据“意”与“义”的本义区分,认为“意”乃“心中所想”具有主观性,“义”为“合宜的、正确处理关系”具有客观性。笔者也认同,但对于“段义、题义、句义等词中的‘义’都是可以换成‘意’的。”这一观点,笔者无法认同。
王红岩女士博古通今,从“意”“义”二字的字形、古义源头入手,对二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或因篇幅有限,并未对二者进行深入全面对比,且结论略显草率。
相较于两位学者的研究,本篇论文的主要亮点有:
一、 综合参考《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 四部权威字典对“意”“义”二字的字义组词进行阐释。
二、从字形字义组词多方面对比考察“意”“义”二字的异同。
三、多采用图形表格进行展示,清晰明了。
四、提出一套系统全面的解决误用的办法。
一、“意”的形音义分析
本章分为三部分,首先研究“意”字的字形,构造及本义;其次在查阅权威性字典的基础上总结其作为单音节词时的字义,并绘制树形图,形象展示词义的演变;最后分“意”前加语素和“意”后加语素两部分展示 “意”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情况。
(一)“意”的字形、构造及本义说明
字形:/
构造:会意兼形声字。篆文从心,从音,用心音会心思之意。音也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意。
本义:《说文心部》:“意,志也。从心察言(音与言古同源)而知意也。从心,从音。”本义为心思,心中的想法。
(二)“意”作为单音节词时的解释
为探究“意”作为单音节时的释义,笔者查阅了四部权威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并在此基础上,参考《故训汇纂》,将“意”的义项进行整合,得出新的义群。
《汉语大字典》:意向;愿望。考虑;放在心上。意思;意义。猜测;料想。怀疑。情趣;意味。感情;情意。意气;气势。内心;胸怀。通“亿”。记忆。通“抑”。连词。抑或;还是。通“薏”。果仁。佛家用语。意大利的简称。姓。
《汉语大词典》:意志;愿望。意思;见解。胸怀;内心。情意;感情。意味,情趣。意气;气势。思念;放在心上。意料;猜测。怀疑。记忆,回忆。通“亿”。数词。通“抑”。或者。通“懿”。美。通“薏”。果仁。佛教语。
《现代汉语词典》:意思。心愿;愿望。意料;料想。
《辞源》:意思。愿望,意图。料想,猜测。或者。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