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附件)【字数:12446】

摘 要自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经过二十年的稳步推进,目前已具备一定的成效。毋庸置疑,我国商业银行在这场改革中受到了深远的影响,故本文旨在研究在利率市场化这一大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遇到的机遇和风险,又将采取何种措施去应对。首先,文章阐述了有关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理论及我国的发展现状。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说明和分析。然后是具体阐明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对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能够使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加快转型以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风险,本文会重点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最后,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论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2
第二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 4
2.1利率市场化的基本理论和作用机制 4
2.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现状 4
第三章 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及问题 7
3.1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现状 7
3.2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出现的问题 9
第四章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10
4.1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 10
4.2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 11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对策 18
5.1发挥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和银行经营的促进作用 18
5.2调整业务结构,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18
5.3形成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 18
5.4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19
5.5建立合理的定价体系 19
结束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国的发展、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许多国家为了解决本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经济形势不利的现状,实现金融自由化,开始致力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1986年完成;日本也在1994年成功实现该项改革。而我国的改革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的,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走出了改革的第一步,紧接着国债的市场利率也逐渐放开,为利率市场化做出了铺垫。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2015年,又进一步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又迈向一个新台阶。
商业银行在这一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减少,影响传统业务的收入,这就迫使银行必须要开展新型业务或者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在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后,行业之间的竞争会愈加激烈,而且利率会更容易受到各方因素的影响,变得更加敏感,商业银行直面较大的利率风险问题,影响自身平稳经营与发展。
当前,我国正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以加强整个金融体制的完善。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到底会在该过程中受到怎样的影响,是否能转型成功,怎样去积极应对,以实现银行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巴曙松、严敏、王月香(2013)认为,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国内商业银行会在改革中面临重重困难和障碍,银行业之间的竞争会愈加激烈。他们对中小银行在改革进程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并为我国中小银行指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黄婷(2015)对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较,得出了在盈利能力上,商业银行总体盈利能力显著改善,但存在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的问题;在盈利模式上,中印两国商业银行是以存贷业务为主,净利息收入占比较高。
潘璨(2015)认为,在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利差变窄的情况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经不再是银行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了,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就需要跟上利率市场化的步伐,积极开展中间业务、预防利率风险以及加强产品创新。
田甜(2015)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这一问题,并得出不同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受到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结论。其中国有银行受影响程度最轻,其次是股份制银行,最后是城商行。而且,银行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模式,完善配套制度,积极开发中间业务。
闫海燕(2011)认为,随着中国的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发展和成熟,最终会促进一个有效而完善的监管体制和金融市场的形成,并且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创造出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杨辰(2012)研究了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他认为利率市场化增大了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但是对系统性和非系统性危机的影响不同,对危机的阶段性影响和恒久性影响也不同。
1.2.2国外研究现状
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针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多种影响自己国内经济持续运行的现状而提出“金融自由化”。他们认为不完全的市场以及人为地压低利率是导致金融抑制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金融自由化”是希望政府应该减少对金融的管制,特别是要放开利率,鼓励人们储蓄以及向投资转化,让资本自由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Hellman、Stiglitz和Murdock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金融约束论”。该理论认为,政府部门可以实施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如限制市场准入、控制存贷利率等以创造租金机会,调动各部门在生产、储蓄和投资等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国内经济较快增长,金融改革不断加深。
Angbazo,L.(1997)研究了利率市场化以及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获利能力的影响,发现银行往往会寻找更大的净利差机会去覆盖利率变动风险。
Tarhan Feyziog lu和Nathan Porter等(2009)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发现利率市场化会导致储蓄的增加。小银行会采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更多存款且扩大规模,大银行则因成本的增加而减少吸储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