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冲击下纸质媒体深度报道转型探析以现代快报为个案探析
摘 要 上世纪80年代,深度报道在中国兴起。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纸质媒体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新媒体。为了巩固原有的读者群,纸质媒体开始尝试从报道的深度入手,通过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调查,揭露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度报道在中国已经是十分常见的新闻报道方式。不同于局限于新闻事件的纯客观报道,深度报道是通过探究能够透视新闻事件的本质,引导读者思考。同时,深度报道还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本文梳理了深度报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其发展的原因,回顾了深度报道在《现代快报》的发展轨迹。还研究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色,依据《现代快报》通过深度报道获得成功的案例,对纸质媒体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2研究现状1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2
1.3.1研究内容2
1.3.2研究方法3
1.3.3创新之处3
第二章 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革新历程4
2.1深度报道的概念4
2.2 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状况4
2.2.1初萌期:意识使然4
2.2.2成长期:格局出现5
2.2.3成熟期:日益稳定5
2.3纸质媒体深度报道发展的原因6
2.3.1时效性不及新媒体6
2.3.2受众需求的转变7
2.3.3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7
2.4《现代快报》深度报道兴起的发展轨迹8
2.4.1兴起原因8
2.4.2改革措施8
2.4.3发展现状9
第三章 《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色10
3.1主题重大,引起关注10
3.2重在背景,重在说明10
3.3事实说话,叙述故事化11
3.4平民化的切入视角11
第四章 对当前纸质媒体深度报道变革创新的思考13
4.1在媒体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上拥有特殊的竞争力13
4.2发挥舆论引导作用13
4.3训练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14
4.4加强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14
结束语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
深度报道可以作为衡量中国纸质媒体的发展是否成熟的一个新标准。为了应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纸媒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巩固原有的读者群。但由于缺乏时效性,都鲜有成效。直到报纸开始着重进行深度报道,纸媒才一改颓势。即使现在新闻报道同质化和低俗化等问题仍困扰着中国纸媒,但在某种意义上,深度报道的前后变化反映出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通过这些能对我国纸媒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对我国报业的未来进行思考,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目前,虽然直接针对深度报道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少见,但大部分资料是以《南方周末》这类以深度报道闻名的报纸为个案进行探析的。《现代快报》作为江苏纸媒中的翘楚,经过了时代的洗礼,通过大众的层层考验,立足于南京报业市场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它的深度报道也是值得学习的。笔者在大三时,在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在新闻中心实习的经历,让笔者发现了许多《现代快报》在深度报道采写、版面编辑和舆论引导等方面进行的革新。撰写本文可以使广大学者对《现代快报》深度报道有更透彻的了解。
通过国内外的不断融合,纸媒已经成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多方面的改革、对市场的不断巩固和深化等尝试都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希望。虽然我国报纸的订阅量不断下滑,但阅读报纸还是中国老年人获取社会新闻的最普遍的方式。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度报道来吸引读者,给人深深的启发与思考,依然可以让人们热衷于读报。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界兴起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针对这段历史,学者多有提及。梳理报纸深度报道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既能让我们了解历史,又对深度报道在将来的探索有启示作用。
1.2研究现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深度报道最早出现于西方。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西方新闻界因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描述重大事件,缺乏预警性新闻而遭受抨击。为了应对这场信任危机,深度剖析新闻事实的解释性报道开始风靡。时至今日,美国主流报纸70%的新闻仍然是深度报道。关于深度报道概念“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的观点,他认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报道是极具内涵的,也就是说“以现在的事态,与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来预测未来的前景。’”
杰里施瓦茨曾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表示:“在美国新闻界,擅长的突发性新闻不够具体,特写类新闻也很难及时找出重点去描述。但水门事件后,调查类新闻是逐步取代突发性和特写类新闻,成为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美国的深度报道在纸媒上出现了一个跨越。
我国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在这一时期,深度报道首先在一些主流报纸中出现,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记者敢于揭示社会矛盾,深入调查新闻事件。深刻性是深度报道最主要的特点,王洪钧就曾对深度报道做出判断,“必须使自己成为相关方面的专家,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工作,对新闻进行实时跟踪报道,做好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用事实说话,发挥出其自身最大的影响力。”
杜骏飞、胡翼春在2001年出版的《深度报道原理》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深度报道的著作,他们在书中给出过一个具体而又明确的定义,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它主要传递的就是一种有能量的新闻,既涵盖了新闻的广度又包含了深度,具有自己的方向与特色。”
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往往与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关。三十多年前,新井直之就曾说过:“今后的报纸,解说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如果说,报业史的第一阶段是‘政论报纸’的时代,第二个阶段是‘报道报纸’的时代,那么,今后的第三个阶段就可能说是‘解说报纸’的时代。”如今新媒体强势崛起,若报纸仍停留在单纯地为读者提供动态信息,那么它就永远被新媒体的即时信息甩在身后。而深度报道作为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迅速崛起,也是因为我们周围世界的扩大和社会化联系的广泛。
近年来,深度报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也越来越重要。徐春燕的《如何写好深度报道》指出:“如今,读者的关注面不断拓宽,逐渐成为了新闻注重者,深入了解事件,直击社会事实,进行深度思考,给予积极的反应。”这就需要记者利用深度报道亮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来引导社会舆论。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基本内容
本文以《现代快报》为研究对象,以深度报道为切入点,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色,探讨了深度报道的历史和未来。
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是绪论,说明选题的研究缘起和现状等。
第二章梳理了深度报道的发展历史,归纳出深度报道发展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兴起的轨迹,为下文的研究提供史实依据。
第三章深度分析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点。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2研究现状1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2
1.3.1研究内容2
1.3.2研究方法3
1.3.3创新之处3
第二章 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革新历程4
2.1深度报道的概念4
2.2 纸质媒体深度报道的发展状况4
2.2.1初萌期:意识使然4
2.2.2成长期:格局出现5
2.2.3成熟期:日益稳定5
2.3纸质媒体深度报道发展的原因6
2.3.1时效性不及新媒体6
2.3.2受众需求的转变7
2.3.3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7
2.4《现代快报》深度报道兴起的发展轨迹8
2.4.1兴起原因8
2.4.2改革措施8
2.4.3发展现状9
第三章 《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色10
3.1主题重大,引起关注10
3.2重在背景,重在说明10
3.3事实说话,叙述故事化11
3.4平民化的切入视角11
第四章 对当前纸质媒体深度报道变革创新的思考13
4.1在媒体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场上拥有特殊的竞争力13
4.2发挥舆论引导作用13
4.3训练出高素质的新闻从业人员14
4.4加强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14
结束语16
致谢17
参考文献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
深度报道可以作为衡量中国纸质媒体的发展是否成熟的一个新标准。为了应对新媒体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纸媒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巩固原有的读者群。但由于缺乏时效性,都鲜有成效。直到报纸开始着重进行深度报道,纸媒才一改颓势。即使现在新闻报道同质化和低俗化等问题仍困扰着中国纸媒,但在某种意义上,深度报道的前后变化反映出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通过这些能对我国纸媒进行深刻的探讨与研究,对我国报业的未来进行思考,这就是本文研究的意义。目前,虽然直接针对深度报道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少见,但大部分资料是以《南方周末》这类以深度报道闻名的报纸为个案进行探析的。《现代快报》作为江苏纸媒中的翘楚,经过了时代的洗礼,通过大众的层层考验,立足于南京报业市场并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它的深度报道也是值得学习的。笔者在大三时,在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习。在新闻中心实习的经历,让笔者发现了许多《现代快报》在深度报道采写、版面编辑和舆论引导等方面进行的革新。撰写本文可以使广大学者对《现代快报》深度报道有更透彻的了解。
通过国内外的不断融合,纸媒已经成功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多方面的改革、对市场的不断巩固和深化等尝试都给新闻工作者带来了希望。虽然我国报纸的订阅量不断下滑,但阅读报纸还是中国老年人获取社会新闻的最普遍的方式。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深度报道来吸引读者,给人深深的启发与思考,依然可以让人们热衷于读报。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界兴起一股深度报道的热潮,针对这段历史,学者多有提及。梳理报纸深度报道的起源和发展轨迹,既能让我们了解历史,又对深度报道在将来的探索有启示作用。
1.2研究现状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深度报道最早出现于西方。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西方新闻界因采用客观报道的形式描述重大事件,缺乏预警性新闻而遭受抨击。为了应对这场信任危机,深度剖析新闻事实的解释性报道开始风靡。时至今日,美国主流报纸70%的新闻仍然是深度报道。关于深度报道概念“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的观点,他认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报道是极具内涵的,也就是说“以现在的事态,与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来预测未来的前景。’”
杰里施瓦茨曾在《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表示:“在美国新闻界,擅长的突发性新闻不够具体,特写类新闻也很难及时找出重点去描述。但水门事件后,调查类新闻是逐步取代突发性和特写类新闻,成为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美国的深度报道在纸媒上出现了一个跨越。
我国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的。在这一时期,深度报道首先在一些主流报纸中出现,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记者敢于揭示社会矛盾,深入调查新闻事件。深刻性是深度报道最主要的特点,王洪钧就曾对深度报道做出判断,“必须使自己成为相关方面的专家,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工作,对新闻进行实时跟踪报道,做好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用事实说话,发挥出其自身最大的影响力。”
杜骏飞、胡翼春在2001年出版的《深度报道原理》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研究深度报道的著作,他们在书中给出过一个具体而又明确的定义,对于深度报道来说:“它主要传递的就是一种有能量的新闻,既涵盖了新闻的广度又包含了深度,具有自己的方向与特色。”
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往往与读者的阅读需求有关。三十多年前,新井直之就曾说过:“今后的报纸,解说的重要性将日益增加。如果说,报业史的第一阶段是‘政论报纸’的时代,第二个阶段是‘报道报纸’的时代,那么,今后的第三个阶段就可能说是‘解说报纸’的时代。”如今新媒体强势崛起,若报纸仍停留在单纯地为读者提供动态信息,那么它就永远被新媒体的即时信息甩在身后。而深度报道作为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迅速崛起,也是因为我们周围世界的扩大和社会化联系的广泛。
近年来,深度报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也越来越重要。徐春燕的《如何写好深度报道》指出:“如今,读者的关注面不断拓宽,逐渐成为了新闻注重者,深入了解事件,直击社会事实,进行深度思考,给予积极的反应。”这就需要记者利用深度报道亮出自己独到的观点,来引导社会舆论。
1.3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1.3.1基本内容
本文以《现代快报》为研究对象,以深度报道为切入点,从不同方面分析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色,探讨了深度报道的历史和未来。
本文由四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是绪论,说明选题的研究缘起和现状等。
第二章梳理了深度报道的发展历史,归纳出深度报道发展的原因,并简要阐述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兴起的轨迹,为下文的研究提供史实依据。
第三章深度分析了《现代快报》深度报道的特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