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细节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文学与新闻传播【字数:6348】

摘 要细节,是指细微处的起到关键作用,与整体相关不能被忽视的地方。细节能够体现事物内在联系和实质,这一点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纪录片在创作的前期剧本写作,中期实施拍摄,后期视频剪辑中无不贯穿着细节。“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纪录片的特点在于“真”,而最能够体现真的则是影片中的细节处,把握好对细节的控制,也就极大程度上把握住了成功。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细节在前期的运用 2
2.1 创作中的细节2
2.2 意义里的细节2
第三章 细节在中期的运用 3
3.1 镜头中的细节3
3.1.1 人物细节运用3
3.1.2 环境细节运用4
第四章 细节在后期的运用5
4.1 镜头的剪辑5
4.2 声效的运用6
结束语7
致谢7
参考文献8
附录
绪论
古人云“细微处见真章”,指的是在细微之处最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往往一件事情的成败与细节有很大的关联。在纪录片中,亦是如此,纪录片可以由很多部分组成,声音,画面,构图等,但是,最能反映本质的恰恰是在镜头中流露出的细节。
我的纪录片的主题是《南京金箔的传承与守望》,金箔,是用黄金锤炼而成的薄片,常常用来贴饰器物,佛像,也可以作为衣服上的装饰品。在衣饰上,可以直接用金箔贴饰,也可以制成金线与布料相织以达到装饰的作用。金箔为南京的传统工艺,至今已传承数年,南京金箔的锻制技艺是指将金块变为薄如蝉翼的金片,从黄金的配比,金块化为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等的一系列的工艺过程,体现出的特质是“精”和“细”,细节的重要在金箔工艺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细节同时也是金箔锻制工艺的基础,而这恰恰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细节融入进了金箔工艺,也融入进了纪录片创作中。
细节在前期中的运用
2.1 创作中的细节
纪录片与影视作品不同,影视作品的剧本在创作中可以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自由发挥,可以是充满自由意志的编写,但是纪录片不同,纪录片的创作是以事实为依据的,不能够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天马行空,自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编纂。在该纪录片中,展现的主体是南京金箔,这呈现的不仅仅是金箔,而是金箔的历史和所处空间。南京金箔首先是国家的,再是南京的,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是世界的,首先是传统技艺然后才能是创新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表达文化最好的方式便是纪录片,纪录片让国内外的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而不是靠想象来认为的中国,中国文化想要提高软实力,纪录片是中国走向世界非常重要的载体。
所以,笔者以为在前期的剧本写作中,一定要尊重历史,在历史的基础下进行再创作,想要让剧本能够感染观众,细节的作用必不可少。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在创作纪录片剧本之前,将选定的题材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通过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情感是什么,将主题吃透以后,开始为整部影片的分布布局,建立想要的细节,并为细节可能出现的地方加以预设并做好抢拍的准备。当初步的大纲形成后,就开始广泛的挖掘细节,首先要做的是对拍摄主题背景的搜集与积累,只有对人物,事件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才能准确的把握细节部分,其次是拍摄前的实地勘察,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好拍摄现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最后对调研的结果和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整合归纳,做到胸中有数。
2.2 意义里的细节
在创作的时候,根据上述资料,综合考虑主体特质,人物特质,情景特质,做到纵观全局,着重部分,让纪录片真正的以“真”为核心。
除此之外,我认为创作的细节还应包括作品的意义。该纪录片的意义不仅仅讲述的是南京金箔,更多潜在的内涵是传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大地的文明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流传至今的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活的文化,而纪录片可以以影像的方式存留和传播传统手艺,这也是笔者认为创造这样一部纪录片的价值所在。同时传统技艺要与时俱进,通过当代设计的介入,创新手工艺品的产品形态,要在纪录片的创作立意上着眼于观众的审美需求,运用声,光,音,色等的艺术效果来充分展现,让传统技艺走进人们的生活空间,与当代生活风尚相融,让传统技艺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第三章 细节在中期的运用
3.1 镜头中的细节
3.1.1 人物细节运用
纪录片是以真实的时间为基础的再创作,纪录片的构成主体是镜头,表达方式是镜头语言的运用,很大程度上镜头的运用奠定着影片的主题基调。例如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展现的是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要展现出恢宏磅礴的大国气势,因此这样的场面大多运用远景和全景这样的镜头而不是近景和特写;而央视另外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则围绕的是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体的人物串联起了中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和人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的纪录片为了表现美食的精致与美味,多用中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来描绘,细化的镜头配上明亮柔和的光线将食物的美好完全展现了出来。
细节的捕捉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界的生命细节,人物细节和环境细节。而在我的纪录片中,为了展现金箔锻制工艺的精巧与细致,则采用了人物细节和环境细节的运用。
首先,人物细节的运用。钟大年先生曾在他的《纪录片创作论纲》一书中写到,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一部影片的面世,可能短时间内会让人记住,但是时间一长便会被人遗忘,但是影片中的精彩片段却会让人记忆犹新,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的系列纪录片,纪录了中国许许多多的“最美”人物,他们也许没有姣好的面容,美好的身材,不能够让人一眼看过便记住,但是在影片中不经意间展现的并且被捕捉到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却能让人感触良多。
在我的纪录片中,利用人物的细节描写来展示金箔的诞生过程,传统的金箔锻制技艺是需要经过黄金的配比,化金条,拍叶,做捻子,落金开子,沾金捻子,打开金子,装开子,炕炕等一系列的过程,这些过程,不论是哪一个,都非常考验师傅的力道,手工的细致程度,难度非常高,而如今的金箔锻制则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业结合在了一起,虽简化了许多但对制金师傅的要求还是非常高,而这些过程以及师傅的操作会利用细化的镜头来呈现,师傅在工作时专注认真的眼神,双手熟练灵活的操纵着机器,而金块则在师傅的操作下一点点地变化,由大变小,由厚变薄,有粗糙变得精致,最终制作完成的金箔将会带着厚重的情感和历史面向大众。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对人物的性格的把握和了解,利用抓拍等方式,处理人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同时要想拍好则需要对主体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拍摄,有了一定的沟通交流之后,被拍摄者面对镜头会消除一定的紧张感与陌生感,更加接近原生态,这样拍出来的效果就会更加自然,也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9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