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模式(附件)【字数:8031】
摘 要 为了满足处理国际性法律事务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我国法学教育应培养一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广博的法律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和开放性知识结构的涉外法律人才。社会实践需求和现实的制约性因素决定了法学双语教学是迄今为止我国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重要的路径,而培养涉外法律人才的关键是教学模式的合理构建,该篇文章将从法学双语教学的模式和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着手,给出自己的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1
第二章 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2
2.1信念要求2
2.2职业要求2
2.3综合素质求 2
第三章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3
3.1文化交际能力 3
3.2法律专业知识 3
3.3法律实践能力 3
3.4法律职业伦理 3
3.5开放性的知识结构 4
第四章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革新5
4.1如何定位法学双语教学 6
4.2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6
结束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第一章 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对中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的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当下必经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进行深度总结从而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法治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所以,中国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怎样迅速建立出一支卓越的涉外法律人才队伍。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是目前我国法学发展进步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因而相比较两个先进的法治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而探讨了中国法律人才的法律素养应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将法学双语教学应定位为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其课程体系设计也应以此为基础,这是由我国法学人才需求和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的分层化所决定的。
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对法律知识的正确掌握在涉外法律人才专业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而在法律知识的掌握方面,我们要对中国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其中主要包含合同法、公司法、民法、破产法、证券法等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等程序法,另外更为紧要的是国外民事关系法适用法律; 掌握有关的国际惯例,国际商业条约及一些国外的商业法律知识等。
中国必须适应和遵守有关国际规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个人,商业和外汇交流越来越密切,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之间肯定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争议,而这些争议有时并不会依靠中国法律法规去解决,还可能需要依靠外国法律或国际条约来处理,所以这就使涉外法律人员要掌握惯例,国际条约和外国法律的规则。不仅需要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技能和素养还要对涉外法律人才的知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法律职业伦理、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法治信仰都是包含于里。
职业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辩论技巧和法律写作技巧等方面。 再者,外语沟通也至为关键。作为涉外法律人才必须要熟练的掌握至少一门及以上的外语要有很强的听,说,读和写能力其沟通水平还需要超过一般的人这样才能处理外国案件。并且涉外法律人才就自己的业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术语要非常熟悉,反之将会与客户及国外的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很难有效沟通。所以,对于涉外法律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是熟练的掌握外语。而培训了一批知晓国际法律规则,又擅长处理外交事务的法治队伍,已成为国家治理法治的迫切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
涉外法律人才作为一种高级专门人才,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专业知能和综合素养两方面。专业知能是指精准掌握法律知识和外语交流能力出色,综合素养则指拥有较为全面且合理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涉外法律人才的发展是较为复杂的,可以说涉外法律人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的自身努力,而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则是培养创新的模式,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则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法治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继续向前迈进,而国外大型法律企业将大多对外贸易中的法律服务垄断了,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培养合法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提高。所以说,法律人才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法治国家全面推进的新要求。
2.1理想信念要求
高层次法治人士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法治部门人员要认真贯彻“三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宪法和法律第一。
2.2职业要求
满足职业的要求,确保职业素质。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提出了“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
2.3综合素质要求
首先具有高度的思想和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商业能力及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人才能担任高水平的法律人才。
涉外法律人才的第一要素是要有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要对法律知识、非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及科学技术常识进行深入了解。如必须具有科学和工程教育背景才能是专利律师,有创造知识的工作才能成为版权商业律师,进行处理金融业务和外商投资,律师应掌握投资及财务方面的知识等。涉外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目的是能够较为熟悉外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习惯善于与外国人进行交流。随着我国进入WTO和全球化趋势的到来,跨文化交流被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所以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能成为涉外法律人才,这是涉外法律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出国留学对于掌握外国法律知识和掌握合法的外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相比之下国外法律人士几乎都有海外工作和出国留学的经历。近年来美国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价也体现了,这也反映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面,也反映了国外相关法律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法律人也有参与外交事务的能力,外交事务的法律事务也更加复杂。有时团队的力量需要完成工作。无论是与客户或谈判对手的沟通,还是应付旷日持久的诉讼,绝大多数交易都集中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一般来说,成员具有宽广的眼界对于团队精神很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真诚谦虚的性格,但不要丧失信心,这些宝贵的品质对涉外法律人才尤为重要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1
第二章 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2
2.1信念要求2
2.2职业要求2
2.3综合素质求 2
第三章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3
3.1文化交际能力 3
3.2法律专业知识 3
3.3法律实践能力 3
3.4法律职业伦理 3
3.5开放性的知识结构 4
第四章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革新5
4.1如何定位法学双语教学 6
4.2法学双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6
结束语8
致谢9
参考文献10 第一章 我国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对中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的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当下必经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进行深度总结从而得出的宝贵历史经验。”法治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所以,中国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怎样迅速建立出一支卓越的涉外法律人才队伍。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培养涉外法律人才是目前我国法学发展进步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因而相比较两个先进的法治国家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从而探讨了中国法律人才的法律素养应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将法学双语教学应定位为一种精英化教学模式,其课程体系设计也应以此为基础,这是由我国法学人才需求和法学双语教学的目标的分层化所决定的。
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和对法律知识的正确掌握在涉外法律人才专业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而在法律知识的掌握方面,我们要对中国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法律法规深入了解,其中主要包含合同法、公司法、民法、破产法、证券法等民事诉讼法和实体法等程序法,另外更为紧要的是国外民事关系法适用法律; 掌握有关的国际惯例,国际商业条约及一些国外的商业法律知识等。
中国必须适应和遵守有关国际规则,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个人,商业和外汇交流越来越密切,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之间肯定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争议,而这些争议有时并不会依靠中国法律法规去解决,还可能需要依靠外国法律或国际条约来处理,所以这就使涉外法律人员要掌握惯例,国际条约和外国法律的规则。不仅需要具备法律职业基本的技能和素养还要对涉外法律人才的知识水平有更高的要求。法律职业伦理、法律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法治信仰都是包含于里。
职业技能包括沟通技巧,辩论技巧和法律写作技巧等方面。 再者,外语沟通也至为关键。作为涉外法律人才必须要熟练的掌握至少一门及以上的外语要有很强的听,说,读和写能力其沟通水平还需要超过一般的人这样才能处理外国案件。并且涉外法律人才就自己的业务和法律方面的专业术语要非常熟悉,反之将会与客户及国外的司法机关,仲裁机构工作人员很难有效沟通。所以,对于涉外法律专业人士的基本要求是熟练的掌握外语。而培训了一批知晓国际法律规则,又擅长处理外交事务的法治队伍,已成为国家治理法治的迫切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涉外法律人才的素质要求
涉外法律人才作为一种高级专门人才,须具备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可以概括为专业知能和综合素养两方面。专业知能是指精准掌握法律知识和外语交流能力出色,综合素养则指拥有较为全面且合理的知识结构、团队协作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涉外法律人才的发展是较为复杂的,可以说涉外法律人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个人的自身努力,而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则是培养创新的模式,人才发展的重要保障则是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法治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期继续向前迈进,而国外大型法律企业将大多对外贸易中的法律服务垄断了,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培养合法人才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提高。所以说,法律人才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第一资源,是法治国家全面推进的新要求。
2.1理想信念要求
高层次法治人士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法治部门人员要认真贯彻“三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宪法和法律第一。
2.2职业要求
满足职业的要求,确保职业素质。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会提出了“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
2.3综合素质要求
首先具有高度的思想和政治素质和较强的商业能力及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人才能担任高水平的法律人才。
涉外法律人才的第一要素是要有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要对法律知识、非法律专业方面的知识和其他专业知识及科学技术常识进行深入了解。如必须具有科学和工程教育背景才能是专利律师,有创造知识的工作才能成为版权商业律师,进行处理金融业务和外商投资,律师应掌握投资及财务方面的知识等。涉外法律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对外交往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目的是能够较为熟悉外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习惯善于与外国人进行交流。随着我国进入WTO和全球化趋势的到来,跨文化交流被推向了一个更高的阶段,所以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能成为涉外法律人才,这是涉外法律专业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出国留学对于掌握外国法律知识和掌握合法的外语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而相比之下国外法律人士几乎都有海外工作和出国留学的经历。近年来美国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迅速发展,这一点西方发达国家的评价也体现了,这也反映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面,也反映了国外相关法律人才的极端重要性。法律人也有参与外交事务的能力,外交事务的法律事务也更加复杂。有时团队的力量需要完成工作。无论是与客户或谈判对手的沟通,还是应付旷日持久的诉讼,绝大多数交易都集中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一般来说,成员具有宽广的眼界对于团队精神很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真诚谦虚的性格,但不要丧失信心,这些宝贵的品质对涉外法律人才尤为重要也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