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泰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附件)【字数:9802】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农产品出口前3大市场情况的数据进一步讨论了中泰农产品的发展,然后对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特征做出了分析,证实泰国对于零关税贸易协议的签订使中泰农产品贸易有了一定了增长趋势且两国贸易将在农产品方面实现更大的发展。其次,对于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问题,对两国农产品贸易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中泰农产品贸易在产业内贸易中是存在的,且中泰两国产业间贸易的发展潜力仍然很大。最后,基于对两国农业贸易发展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了相关的影响两国贸易发展的因素,因此,了解双边贸易的现状和问题,并及时调整贸易政策是首要任务。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发展农产品横向行业内贸易,实施促进科技兴农发展的战略等等,来促进农业的企业化和产业化,农业规模经营政策的制定。
Key words:Agriculture products;trade index;trade structure;Intra industry trade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2
第二章 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3
2.1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3
2.2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及特征 4
第三章 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 6
3.1贸易指数的选取与目的 6
3.2数据选择与来源 6
3.3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变量 6
3.4实证结论 10
第四章 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11
4.1资源禀赋差异性 11
4.2农业贸易进出口比例差异性 11
4.3农业生产及贸易政策差异性 11
4.4农产品营销策略差异性 11
第五章 深化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12
5.1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家消费需求水平 12
5.2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发展 12
5.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13
5.4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13
5.5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国际贸易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且其在国际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词。不仅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也改变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方式。目前,农产品进入转型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未来的深化,除了食品消费将会下降外,整体供需矛盾也将影响到其他农业产品消费。
中国与泰国有着悠远的文化交往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友谊,并且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对于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和影响等研究都显得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泰国沿湄南河不同的地势,肥沃的土地,耕作作物,是泰国的主要产区,湄公河南岸的廊开自古就是泰国与老挝的贸易口岸和贸易中心,所以中国对泰国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通过论文写作和收集2014年和2015年111月农产品出口前三大市场的数据,整理数据并结合实证分析,研究了中泰两国农产品行业内贸易情况。我国属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一直将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基础,中泰农业发展合作历史已久,为了使中泰经贸关系农业能够更好地投资发展,中国要加强生产支持,贸易管理和储备规则和政策。因此,了解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差异和发展趋势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从总体上描述了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从资源禀赋和结构差异和政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泰两国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地理位置和基本国情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能够让我们对泰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农产品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也可以使论文观点更加明确,调理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未来的讨论中清楚地看到中国和泰国农业资源潜力的各个行业,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和规模水平需要加强,也可以使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提高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完善农产品结构和农产品贸易结构。
第一章 文献回顾
在中泰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方面,陈富桥和祁春节(2004)用净出口竞争力指数分析了中泰农产品贸易,认为中国和泰国之间存在竞争和贸易互补关系。 朱允卫(2005)认为,中国和泰国之间的贸易结构的互补结构是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泰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的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李萍(2006)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贸易互补指数,认为产业间贸易资源禀赋成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之间的双边贸易现状且贸易是互补的,剩余的产品所需的交流和竞争存在于双边贸易中,但互补性农产品比竞争性农产品更具竞争力。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中泰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王晶(2008)认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较低的贸易水平,产业间贸易引起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量。吴奇志、周可金(2007)同样认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食用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这类农产品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中国经济目前正快速发展,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出现,所以对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受污染的水系和湖泊流域不断的扩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铅和镉等重金属污染、过度食用化肥和农药,这些问题都成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Somsak Priebprom(2011),Wullop Santipracha(2012)则对泰国的农产品质量做出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泰国农产品方面的问题、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农业劳动力缺少等等都困扰着泰国的农产品质量,虽然泰国影响农业的因素较多,并且农产品竞争强烈,但泰国还是属于食品质量很稳定的一个国家。
还有些学者就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Loertscher和Wolter(1980)的实证结果表明,内部产业贸易和国家规模与国家规模差异和人均收入差异呈正相关。 Balassa(1986)得出结论:行业 内贸易与产品差异性呈正相关关系,与规模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刘勇(1998)认为,经济增长规模和产业内贸易需求在促进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Key words:Agriculture products;trade index;trade structure;Intra industry trade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文献回顾 2
第二章 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3
2.1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3
2.2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趋势及特征 4
第三章 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 6
3.1贸易指数的选取与目的 6
3.2数据选择与来源 6
3.3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变量 6
3.4实证结论 10
第四章 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11
4.1资源禀赋差异性 11
4.2农业贸易进出口比例差异性 11
4.3农业生产及贸易政策差异性 11
4.4农产品营销策略差异性 11
第五章 深化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12
5.1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国家消费需求水平 12
5.2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促进农产品多元化发展 12
5.3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13
5.4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13
5.5根据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国际贸易一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且其在国际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新词。不仅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也改变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发展方式。目前,农产品进入转型期,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未来的深化,除了食品消费将会下降外,整体供需矛盾也将影响到其他农业产品消费。
中国与泰国有着悠远的文化交往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友谊,并且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上升,所以对于中国与泰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和影响等研究都显得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泰国沿湄南河不同的地势,肥沃的土地,耕作作物,是泰国的主要产区,湄公河南岸的廊开自古就是泰国与老挝的贸易口岸和贸易中心,所以中国对泰国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
通过论文写作和收集2014年和2015年111月农产品出口前三大市场的数据,整理数据并结合实证分析,研究了中泰两国农产品行业内贸易情况。我国属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一直将农业作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基础,中泰农业发展合作历史已久,为了使中泰经贸关系农业能够更好地投资发展,中国要加强生产支持,贸易管理和储备规则和政策。因此,了解中泰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差异和发展趋势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本论文的研究,从总体上描述了中泰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从资源禀赋和结构差异和政策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泰两国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地理位置和基本国情等方面分析了农业经济贸易发展的趋势,能够让我们对泰国农产品贸易中的农产品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深入研究,也可以使论文观点更加明确,调理更加清晰,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未来的讨论中清楚地看到中国和泰国农业资源潜力的各个行业,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水平和规模水平需要加强,也可以使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成为竞争优势,提高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完善农产品结构和农产品贸易结构。
第一章 文献回顾
在中泰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方面,陈富桥和祁春节(2004)用净出口竞争力指数分析了中泰农产品贸易,认为中国和泰国之间存在竞争和贸易互补关系。 朱允卫(2005)认为,中国和泰国之间的贸易结构的互补结构是基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泰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的是土地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李萍(2006)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贸易互补指数,认为产业间贸易资源禀赋成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之间的双边贸易现状且贸易是互补的,剩余的产品所需的交流和竞争存在于双边贸易中,但互补性农产品比竞争性农产品更具竞争力。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对中泰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王晶(2008)认为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较低的贸易水平,产业间贸易引起中国农产品贸易增量。吴奇志、周可金(2007)同样认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到食用需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这类农产品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中国经济目前正快速发展,越来越严重的污染问题出现,所以对中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受污染的水系和湖泊流域不断的扩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铅和镉等重金属污染、过度食用化肥和农药,这些问题都成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Somsak Priebprom(2011),Wullop Santipracha(2012)则对泰国的农产品质量做出了相关研究。研究表明,泰国农产品方面的问题、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性较大、农业劳动力缺少等等都困扰着泰国的农产品质量,虽然泰国影响农业的因素较多,并且农产品竞争强烈,但泰国还是属于食品质量很稳定的一个国家。
还有些学者就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Loertscher和Wolter(1980)的实证结果表明,内部产业贸易和国家规模与国家规模差异和人均收入差异呈正相关。 Balassa(1986)得出结论:行业 内贸易与产品差异性呈正相关关系,与规模经济和外商直接投资呈负相关。刘勇(1998)认为,经济增长规模和产业内贸易需求在促进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