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报道新闻伦理问题探析(附件)【字数:13806】
摘 要近年来,灾难性事件频仍,灾难性报道中出现的新闻伦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笔者想对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做出一些探析,希望对灾难性报道中出现的矛盾提出一些有帮助的措施,减少媒体从业人员在灾难性报道中伦理缺失现象的发生。既然要提出一些措施,首先,我们需要对新闻伦理的内涵和灾难性报道的特点作一些了解。只有了解新闻伦理的内涵和灾难性报道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认清矛盾的表现以及矛盾产生的原因。为此,笔者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这些矛盾主要包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灾难性报道中出现失实性报道;第二,灾难性报道容易忽视受访者心理,侵犯个人隐私,侵犯人格尊严;第三,会片面的追求新闻价值,追求轰动效应,追求经济利益;第四,追求私人利益,忽视社会效益。了解矛盾的表现,我们便需要分析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出现失实性报道有记者个人的原因,也有来自外部的社会原因。侵犯隐私主要是媒体从业者忽视受访者心理,缺乏人文关怀,给受灾者带来了二次伤害。片面的追求新闻价值,追求轰动效应,归根结底是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主要是媒体缺乏社会责任感。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处理矛盾的几个原则第一,以客观事实为基本原则。要求媒体从业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真实作为报道新闻的第一准则。第二,以人格尊严为主要原则。这个原则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要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而是要给予他们人文关怀。第三,以生命安全为优先原则。生命诚可贵,任何东西和生命价值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因此,灾难性报道,要将抢救人的生命放在首位。第四,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树立社会责任感。只有社会效益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个人利益才有可能得到保障。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
1.2探析的思路1
第二章 伦理与新闻伦理3
2.1伦理的内涵3
2.2新闻伦理的内涵3
第三章 灾难性报道4
3.1灾难性报道的特点4
3.2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的关系4
第四章 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矛盾的表现6
4.1失实性报道6
4.2侵犯隐私7
4.3片面追求新闻价值7
4.4忽视社会效益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五章 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矛盾的原因9
5.1失实性报道的原因9
5.2忽视受访者的心理9
5.3追求经济利益10
5.4缺乏社会责任感10第六章 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矛盾的解决措施12
6.1以客观事实为基本原则12
6.2以人格尊严为主要原则12
6.3以生命安全为优先原则13
6.4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14
结束语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面对普通的新闻,新闻记者应该如实客观的报道,当灾难性的事件发生时更应该怀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去宣传正面积极的思想,唤起人们心底的精神力量,战胜灾难。可总有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自己的私利去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例如,在灾难性报道中侵犯他人隐私,忽视对方的心理感受,为新闻价值而置他人生命于不顾。诸如此类,都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是媒体的经营管理问题?是记者人文素养不高,职业道德低下?当然不排除这些因素,但更深层次的讲,是整个新闻界伦理的丧失,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丧失。因此,本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对灾难性报道存在的新闻伦理问题作出探讨,期待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避免以后的灾难性报道中新闻媒体,记者损人利己,同时也能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让新闻报道充满正气。
1.2探析的思路
在过去的十年中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不可否认,随着媒体对灾难性报道数量的增多,报道方式和报道技巧越来越成熟,大部分媒体都能够做到如实客观的报道灾难性事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灾难的破坏情况和救援情况及时的报道更新。因为这样做不仅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能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心,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
大部分媒体能够把握好报道的尺度,避免报道不当出现的新闻伦理问题,但是也有小部分媒体从业者,不顾法律的约束,不顾良心的谴责,在灾难性报道中出现虚假报道,侵犯隐私,片面追求新闻价值,追求轰动效应,漠视生命,缺乏社会责任感,忽视社会效益等失信、失礼、失德的表现。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对这些矛盾表现的原因作了一些探析。失实性报道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媒体和政府。媒体从业者缺乏诚实守信的品格,缺乏坚定的个人信念,缺乏高尚的职业操守,面对外界的压力或诱惑时,他们就会不知不觉的越过新闻伦理的界限。除了媒体,政府也存在一定的责任,对于突发的灾难性事件,政府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采取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方针政策,领导的决策如此,媒体工作者的虚假报道也就应运而生。侵犯个人隐私主要是因为媒体从业者没有以一种平等、尊重、关爱的眼光去对待采访对象,媒体从业者缺失了人文关怀,他们只是将受难者看成普通的采访对象,忽视了了采访对象身心的创伤。追求新闻价值,追求轰动效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主要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媒体从业者只想着为少数私人或团体的利益服务,并没有从大局出发,将公共的社会效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了解了矛盾的表现和原因,笔者也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原则,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本原则,以人格尊严为主要原则,以生命安全为优先原则,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笔者希望这些原则能将灾难性报道的矛盾降低到最小。
第二章 伦理与新闻伦理
2.1伦理的内涵
“伦理”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词汇,“伦”和“理”是两个单独的词汇,“伦”具有辈、类的意思,“理”具有条理、道理的意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伦”和“理”便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一种道德规范走进我们的生活。“伦理”一词可以理解为调整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称。伦理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伦理、经济伦理、法律伦理等等。这些伦理的发展与实践最终会形成一种普泛化的大伦理。这种大伦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对新闻伦理的发展大有裨益。
2.2新闻伦理的内涵
新闻伦理,就是处理新闻传播与其它社会关系道德规范的总称,它主要通过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控制。
17世纪初,近代定期印刷报纸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事业的诞生。在此之前,新闻伦理都是靠行为习惯来控制的,行为习惯具有两面性,积极进步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推动新闻伦理道德的发展;例如古代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新闻伦理的保护。相反,消极落后的行为习惯则会阻碍新闻伦理道德的发展。在新闻活动中,媒体从业者要发扬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摒弃消极落后的行为习惯。除了行为习惯,社会舆论也是新闻伦理的一个重要控制方式,社会舆论是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事件形成的某种观点和评论。这种观点和评论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舆论一般存在两种形式:“一边倒”或者是针锋相对。但无论哪种存在形式都是从新闻伦理道德层面出发,都是有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的。从主体上讲,行为习惯和社会舆论都是从公众角度来说,内心信念则偏重于个人,是个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形成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千差万别。内心信念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新闻伦理却不能众说纷纭,因此,媒体从业者必须树立良好的三观,将内心信念控制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只有这样,媒体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才能更上一层楼。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
1.2探析的思路1
第二章 伦理与新闻伦理3
2.1伦理的内涵3
2.2新闻伦理的内涵3
第三章 灾难性报道4
3.1灾难性报道的特点4
3.2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的关系4
第四章 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矛盾的表现6
4.1失实性报道6
4.2侵犯隐私7
4.3片面追求新闻价值7
4.4忽视社会效益7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第五章 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矛盾的原因9
5.1失实性报道的原因9
5.2忽视受访者的心理9
5.3追求经济利益10
5.4缺乏社会责任感10第六章 灾难性报道与新闻伦理矛盾的解决措施12
6.1以客观事实为基本原则12
6.2以人格尊严为主要原则12
6.3以生命安全为优先原则13
6.4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14
结束语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面对普通的新闻,新闻记者应该如实客观的报道,当灾难性的事件发生时更应该怀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去宣传正面积极的思想,唤起人们心底的精神力量,战胜灾难。可总有一些新闻媒体为了自己的私利去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公共利益。例如,在灾难性报道中侵犯他人隐私,忽视对方的心理感受,为新闻价值而置他人生命于不顾。诸如此类,都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是媒体的经营管理问题?是记者人文素养不高,职业道德低下?当然不排除这些因素,但更深层次的讲,是整个新闻界伦理的丧失,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丧失。因此,本选题的目的就是要对灾难性报道存在的新闻伦理问题作出探讨,期待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避免以后的灾难性报道中新闻媒体,记者损人利己,同时也能提高新闻从业者的伦理道德,让新闻报道充满正气。
1.2探析的思路
在过去的十年中灾难性事件时有发生,不可否认,随着媒体对灾难性报道数量的增多,报道方式和报道技巧越来越成熟,大部分媒体都能够做到如实客观的报道灾难性事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将灾难的破坏情况和救援情况及时的报道更新。因为这样做不仅能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还能唤起更多人的同情心,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效果。
大部分媒体能够把握好报道的尺度,避免报道不当出现的新闻伦理问题,但是也有小部分媒体从业者,不顾法律的约束,不顾良心的谴责,在灾难性报道中出现虚假报道,侵犯隐私,片面追求新闻价值,追求轰动效应,漠视生命,缺乏社会责任感,忽视社会效益等失信、失礼、失德的表现。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对这些矛盾表现的原因作了一些探析。失实性报道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媒体和政府。媒体从业者缺乏诚实守信的品格,缺乏坚定的个人信念,缺乏高尚的职业操守,面对外界的压力或诱惑时,他们就会不知不觉的越过新闻伦理的界限。除了媒体,政府也存在一定的责任,对于突发的灾难性事件,政府总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采取一种报喜不报忧的方针政策,领导的决策如此,媒体工作者的虚假报道也就应运而生。侵犯个人隐私主要是因为媒体从业者没有以一种平等、尊重、关爱的眼光去对待采访对象,媒体从业者缺失了人文关怀,他们只是将受难者看成普通的采访对象,忽视了了采访对象身心的创伤。追求新闻价值,追求轰动效应,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主要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媒体从业者只想着为少数私人或团体的利益服务,并没有从大局出发,将公共的社会效益作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了解了矛盾的表现和原因,笔者也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原则,包括以下几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本原则,以人格尊严为主要原则,以生命安全为优先原则,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原则。笔者希望这些原则能将灾难性报道的矛盾降低到最小。
第二章 伦理与新闻伦理
2.1伦理的内涵
“伦理”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一个词汇,“伦”和“理”是两个单独的词汇,“伦”具有辈、类的意思,“理”具有条理、道理的意思,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伦”和“理”便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一种道德规范走进我们的生活。“伦理”一词可以理解为调整个人、集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的总称。伦理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政治伦理、经济伦理、法律伦理等等。这些伦理的发展与实践最终会形成一种普泛化的大伦理。这种大伦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将对新闻伦理的发展大有裨益。
2.2新闻伦理的内涵
新闻伦理,就是处理新闻传播与其它社会关系道德规范的总称,它主要通过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控制。
17世纪初,近代定期印刷报纸的出现,标志着新闻事业的诞生。在此之前,新闻伦理都是靠行为习惯来控制的,行为习惯具有两面性,积极进步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推动新闻伦理道德的发展;例如古代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新闻伦理的保护。相反,消极落后的行为习惯则会阻碍新闻伦理道德的发展。在新闻活动中,媒体从业者要发扬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摒弃消极落后的行为习惯。除了行为习惯,社会舆论也是新闻伦理的一个重要控制方式,社会舆论是社会各阶层对新闻事件形成的某种观点和评论。这种观点和评论会对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舆论一般存在两种形式:“一边倒”或者是针锋相对。但无论哪种存在形式都是从新闻伦理道德层面出发,都是有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的。从主体上讲,行为习惯和社会舆论都是从公众角度来说,内心信念则偏重于个人,是个人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是个体对外部事物形成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世界观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千差万别。内心信念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新闻伦理却不能众说纷纭,因此,媒体从业者必须树立良好的三观,将内心信念控制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只有这样,媒体新闻报道的伦理问题才能更上一层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