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反倾销对中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附件)【字数:13335】

摘 要反倾销是世界贸易组织对许可的产业受到威胁的一种挽救措施。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反倾销已演变成为一种各国实施对外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威胁也日趋严重。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过程中,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已经不再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我国必须要认真起来,严格的对待这一问题,深入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有效的应对对策,来减少我国化工产品受到反倾销的威胁,实现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本文以国外的反倾销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出口贸易的影响为出发点,通过理论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详细的研究了国外对中国化工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和影响,并利用案例分析法阐述了这些反倾销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所造成的危害。最后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内外两方面原因入手,提出了我国化工产品应对国外反倾销的措施。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第二章 反倾销相关概述 5
2.1 反倾销的概念 5
2.2 贸易保护主义的概念 5
2.3 反倾销的经济学分析 5
第三章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6
3.1 我国化工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 6
3.2 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7
第四章 国外对我国化工产品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10
4.1 外部原因 10
4.2 内部原因 11
第五章 我国化工产品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对策 14
5.1 出口企业的应对策略 14
5.2 政府的应对策略 15
5.3 行业协会的应对策略 15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对许可的产业受到威胁的一种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救措施,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额在不断的增长,反倾销已演变成为一种各国实施对外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我国所面临的反倾销威胁也日趋严重。2013年,我国收到了单单美国一个国家的反倾销诉讼就高达15起之多,涉及反倾销的产品包括三聚氰胺、不锈钢无缝钢管、石墨电极等,不管是数据还涉案金额相比2009年各方面的数据都增长了一倍还多。在2011年3月,世界贸易组织做出了对我国涉案的化工企业所生产的短切玻璃纤维做出了征收13.8%的反倾销税的政策,并且还对生产国为中国的瓷砖做出了征收73%的普通税的初裁。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美国对我国的反倾销诉讼共计180起,并且对中国出口欧洲的12类产品征收了反倾销税。美国与欧盟在反倾销中的积极,这对我国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冲击,我国化工企业遭受的威胁也不断的在加大。因此,研究国外对我国反倾销的真实案例有助于我国对所遭受的反倾销的诉讼案件的解决,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1.1.2 研究意义
化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79年,欧盟对化工产品糖精钠采取了反倾销诉讼,我国本已完善的化工体系受到了威胁。因此,在这一体系下所生产的化工产品就成为了国外实行贸易保护的目标产品,国外对于我国的反倾销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我国的化工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政府和企业不能想好有效的解决措施,我国的化工产业势必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为了保持我化工产业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对国外反倾销诉的严重有重大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反倾销的研究大体集中在国外反倾销的贸易抑制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在国外的贸易抑制效应方面,Durling (2006)通过对19962001年钢铁反倾销事件的研究,认为反倾销具有贸易抑制效果,如果通过征收反倾销税将会大幅度减少控诉国对海外被控诉国家的进口额。Bown(2007)认为贸易破坏效应是因为控诉国对被控诉国征收反倾销税额因而造成的出口额减少造成的现象。Prusa(2001)通过对被控诉国家在受到反倾销控诉后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被控诉国不仅会因反倾销控诉造成出口量减少,还有造成该国被控诉的产业在国际上的声誉受到影响。在贸易转移效应方面,Krupp等人(2002)通过利用两阶段最小平方回归法对19771992年反倾销涉案产品的研究,认为被控国的该产品的企业的生产数量和生产总量会因此降低,并且还会随之附带降低周边产业的生产值。Konings(2001)通过回归分析模型,利用欧美的近些年段的反倾销的案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明显。Brenton(2001)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欧盟的反倾销案件的立案数据分析发现,在欧盟的反倾销里贸易转移现象是存在的。
1.2.2 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学者在外国对华实行反倾销影响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理论分析和统计实证研究上。在理论分析方面,宾建成(2003)通过研究我国第一例反倾销调查的案例进口新闻纸反倾销案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指出我国对外反倾销调查可以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并减少从反倾销被控诉国的进口量。孟建国(2003)利用2001年前10个月机电产品、服装、纺织、鞋类、塑料以及玩具等大宗商品出口增加率的变化说明新条件下贸易保护对我国的冲击。宾建成(2003)通过对进口新闻纸反倾销诉讼案件的研究,认为我国也可以对外进行反倾销调查,积极谈判,减少国外对我国进口额的减少,从而有效的保护我国国内的相关产业。唐宇(2004)认为反倾销措施的特殊性会引发特殊的经济效益,即贸易转移效应、投资跨越效应、上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以及国家间的报复效应。王静仪(2014)通过利用欧盟对我国的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深入的分析了反倾销保护措施的必要性,为我国制定反倾销解决措施和改善对外贸易政策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基础。胡丹(2014)从法律这一角度入题,分析了世贸组织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近些年我国所受到美国反倾销的控诉所受到的危害。仇晋超(2007)通过利用我国被美国提起诉讼的化工产品进行统计研究,主要分析其原因、特点以及所造成的影响,从而指出了反倾销所造成的危害成果取决于企业如何应对。卢青(2014)在介绍国内外反倾销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化工产品反倾销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建议。刘爱东,谭圆奕,李小霞(2016) 以2012年化工行业对外反倾销为例,对我国反倾销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的分析结果是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得到的,可以为政府当局及有关企业制定和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章睿晗(2015)从我国化工产品目前所遭受反倾销的现状,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原因,并以反倾销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我国政府和企业该如何做好防范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