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的风险分析研究(附件)【字数:13005】
摘 要近年来,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逐渐增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许多地方政府运用融资平台公司进行融资,导致了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资金缺口不断扩大,财政赤字逐渐加剧。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增长,容易产生政府违约风险,且由于地方政府资金受限,往往不能进行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中的支出压力,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我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机制。目前,我国各地政府已经建立了多个PPP项目,如北京鸟巢的建设、地铁四号线的建设等,挖掘民间资本潜力,很好地解决了政府的融资及运营问题。本文通过对PPP模式的详细介绍以及具体运行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给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存在的问题,借鉴相关经验,对PPP模式的风险分析展开研究。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第二章 PPP模式概述 3
2.1 PPP模式的概念 3
2.2常见的PPP类型 3
2.3 PPP模式下特征 4
第三章 我国PPP模式的应用和现状 5
3.1 我国PPP模式的应用 5
3.2 PPP模式在我国的现状 7
3.3我国应用PPP模式的意义 9
第四章 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0
4.1法律法规不健全 10
4.2 PPP模式中政府过度干预 10
4.3信息透明度不高 11
4.4专业化人才缺失 11
第五章 PPP模式的案例研究 12
5.1项目概况 12
5.2面对的挑战 12
5.3启示 12
第六章 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建议 14
6.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
6.2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14
6.3增强信息透明度 15
6.4培养专业人才 15
结束语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地政府推广PPP模式,PPP模式被快速的推广并实施。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开展试点项目的力度,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不断吸取经验,改进技术,PPP模式热度不减,规模日益庞大,几乎覆盖了所有公共服务领域,潜力无限,前景乐观,走势良好,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截止17年三月,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自14年之后开始放缓,经济转型难免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加以解决的。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也成为了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由短期的需求管理过渡到中长期的供给管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改善,让我国的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然而,我们无法在一朝一夕内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将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如果拔苗助长,缩短转型过程,违背自然规律,以“急刹车”的方法让经济“硬着陆”,会产生副作用,让经济震动,导致通货问题,失业率提高等社会问题,只有让经济增长平稳回落,才不至于激发社会矛盾,而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拉动经济投资最主要来自于政府投资,地方政府已经无力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完全没有考虑后果的大规模举债,已经无力偿还。因为透明度低和缺乏有效监管,政府投资往往没有科学谨慎,产生了信用风险和债务风险。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让中央政府十分担心,开始寻找新的融资模式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也是PPP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大力推行的根本原因。
1.1.2研究意义
目前,多数有关PPP文章都是对其的推广,而本文侧重于对PPP模式的风险分析。论文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在我国推广PPP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弥补我国在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能源环保领域、基础交通领域上的缺口,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重点探讨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为PPP模式在我国的运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内容
论文首先从PPP模式的概念开始研究,充分了解PPP模式的本质,列举了几个PPP模式的常见种类,基于PPP模式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当然更应该对其潜在的风险作出研究分析。基于上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本论文的研究范围界定为项目前期各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担和管理问题,吸取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找到适合我国现状的PPP风险管理机制,为项目各方尤其是政府和企业之间谈判、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指南。
“我国PPP模式的现状”、“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建议”这三点是整个论文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的研究将系统地回顾PPP模式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研究,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二号线为例,归纳和总结国内外PPP模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国项目中的风险因素,找到适合我国PPP模式发展的正确道路。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术论文、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到PPP模式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归纳总结,发现PPP模式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全面了解PPP模式风险问题,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及时洞察研究的最新情况,为整片论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理论研究法。论文首先以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分析我国PPP模式的风险问题,再加入PPP模式风险分担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我国PPP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及现状,最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建议。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二号线的展开研究,分析PPP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真实案例指出了我国 PPP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现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PPP模式发展道路,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风险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的目的。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第二章 PPP模式概述 3
2.1 PPP模式的概念 3
2.2常见的PPP类型 3
2.3 PPP模式下特征 4
第三章 我国PPP模式的应用和现状 5
3.1 我国PPP模式的应用 5
3.2 PPP模式在我国的现状 7
3.3我国应用PPP模式的意义 9
第四章 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 10
4.1法律法规不健全 10
4.2 PPP模式中政府过度干预 10
4.3信息透明度不高 11
4.4专业化人才缺失 11
第五章 PPP模式的案例研究 12
5.1项目概况 12
5.2面对的挑战 12
5.3启示 12
第六章 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建议 14
6.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4
6.2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14
6.3增强信息透明度 15
6.4培养专业人才 15
结束语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地政府推广PPP模式,PPP模式被快速的推广并实施。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加大开展试点项目的力度,推动PPP模式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不断吸取经验,改进技术,PPP模式热度不减,规模日益庞大,几乎覆盖了所有公共服务领域,潜力无限,前景乐观,走势良好,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截止17年三月,入库项目已达12287个。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自14年之后开始放缓,经济转型难免带来的一系列的问题,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加以解决的。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也成为了经济转型的首要任务,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由短期的需求管理过渡到中长期的供给管理,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改善,让我国的经济通过优化产业结构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然而,我们无法在一朝一夕内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这将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如果拔苗助长,缩短转型过程,违背自然规律,以“急刹车”的方法让经济“硬着陆”,会产生副作用,让经济震动,导致通货问题,失业率提高等社会问题,只有让经济增长平稳回落,才不至于激发社会矛盾,而经济稳定增长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拉动经济投资最主要来自于政府投资,地方政府已经无力承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了解决资金困难,完全没有考虑后果的大规模举债,已经无力偿还。因为透明度低和缺乏有效监管,政府投资往往没有科学谨慎,产生了信用风险和债务风险。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让中央政府十分担心,开始寻找新的融资模式以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这也是PPP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大力推行的根本原因。
1.1.2研究意义
目前,多数有关PPP文章都是对其的推广,而本文侧重于对PPP模式的风险分析。论文结合了我国的实际情况,证明了在我国推广PPP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弥补我国在教育领域、医疗卫生领域、能源环保领域、基础交通领域上的缺口,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重点探讨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为PPP模式在我国的运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内容
论文首先从PPP模式的概念开始研究,充分了解PPP模式的本质,列举了几个PPP模式的常见种类,基于PPP模式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当然更应该对其潜在的风险作出研究分析。基于上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本论文的研究范围界定为项目前期各风险的识别、评估、分担和管理问题,吸取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找到适合我国现状的PPP风险管理机制,为项目各方尤其是政府和企业之间谈判、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指南。
“我国PPP模式的现状”、“我国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建议”这三点是整个论文研究工作的基础,本文的研究将系统地回顾PPP模式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研究,以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二号线为例,归纳和总结国内外PPP模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识别出中国项目中的风险因素,找到适合我国PPP模式发展的正确道路。
1.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术论文、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到PPP模式的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归纳总结,发现PPP模式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全面了解PPP模式风险问题,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及时洞察研究的最新情况,为整片论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理论研究法。论文首先以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研究分析我国PPP模式的风险问题,再加入PPP模式风险分担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我国PPP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及现状,最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建议。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乌鲁木齐轨道交通二号线的展开研究,分析PPP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从真实案例指出了我国 PPP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的现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PPP模式发展道路,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风险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的目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