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现状研究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一、IP的概念 1
二、国内影视IP的发展过程 2
(一)1998-1999年初入大众视野 2
(二)2006-2009年质量逐步提升 3
(三)2010-2013年改编日渐成熟 3
(四)2014年至今抄袭跟风泛滥 3
三、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的优势与劣势 4
(一)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的优势 4
(二)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的劣势 5
四、IP影视健康发展的思考 7
(一)IP舍“抄”求“创” 7
(二)编剧与创作者的自由转换 8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网络小说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成为影视市场中的后起之秀。优质小说获得了大批忠实粉丝,同时也获得了影视剧制作方的青睐。网络文学IP改编成影视剧成为当下一个热门话题,在民族文化传承与普及和利益驱动下,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产业链价值。然而,网络文学改编为成功影视剧的是少之又少,网络上大部分热门文学多为“买榜”和“注水”,抄袭、跟风严重,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翻拍影视剧的质量不高,成效更微乎其微。优质的IP,同时具备改编潜能,充满正能量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对影视制作方而言,将拥有受众基础的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既保障了影视观众只增不减,提高了收视率,减小了投资风险,同时减少节目制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收入、利润,同时带动产业链多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网络文学IP的迅猛发展,为影视剧提供了丰富的剧本资源,同时也让影视制作团队摸清受众所喜爱的影视剧类型,降低了投资风险,紧密的与观众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网络文学相对于影视剧来说,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
实践意义: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要考虑媒介的消费力量,网络媒体在当下社会对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吸收新媒体所蕴含的社会信息。同样优质的IP,有的改编成为票房黑马,有的改编吐槽不断。因此,影视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提供了丰富的剧本资源,同时也让影视制作团队摸清受众所喜爱的影视剧类型,降低了投资风险,紧密的与观众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网络文学相对于影视剧来说,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
实践意义: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要考虑媒介的消费力量,网络媒体在当下社会对传播有很大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吸收新媒体所蕴含的社会信息。同样优质的IP,有的改编成为票房黑马,有的改编吐槽不断。因此,影视剧制作者在对网络小说进行改编时必须把握好“度”,提高影视剧的质量。
一、IP的概念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首字母缩写,原意为“知识产权”或者“智力成果权”。”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改编,以及投资圈的追捧,IP“知识产权”的风头日渐强盛。总的来说,IP可以是电影、话剧、文学作品、漫画、微电影、游戏等,甚至一句话、一个概念、一个故事,只要具有超高人气,就可以后续衍生为电影、电视、游戏、音乐等各种价值产品。IP概念在国内影视产生萌芽是2013年,到2014年逐渐成熟并爆发,再到各路影视金牌制作团队针锋相对,竞相争夺,鹿死谁手的局面。如今,我们涉及网络文学总会想到“IP”,提到“IP”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网络文学。可以说,现如今网络文学已与IP绑在一起。IP的开发与创造产生了一种多种感官相结合的阅读体验,网络文学不再是以单一文字的形式来体验生活、故事,可借以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单一或多种相结合的形式。
“上海书展,青春小说的领军人物夏茗悠,一场“浅谈青春文学到影视IP的转化”的讲座,成了旷日持久IP转化的首次发声。”同时,也将网络文学IP改编推向了新的高潮。自2013年起IP萌芽迸发强烈,到了2014年,已有11部IP热播影视剧。“据统计,2014年,共有114部购买影视版权的网络小说,其中90部计划拍成电视剧,24部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本最高可达500万元人民币一集。”毋庸质疑,一直以来,网络文学在文学界存在着“尴尬”的身份,“文学”之名的网络文学却被默认“缺少”文学性的东西。在颁发的重大文学奖项中,网络文学的名字很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着众多原因。首先网络小说的数量多,文字也多,其次题材范围广,最后发表门户网站多,时间长,这让它很难被一种“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
不仅仅是网络文学被改编成了影视剧,一些热门金曲也被改编成了影视剧。《同桌的你》改编成电影后,获得了高票房,影视剧制作者看准这个机遇,《栀子花开》等金曲随后也被改编成影视剧。
二、国内影视IP的发展过程
(一)1998-1999年初入大众视野
21世纪的传统文学让人体会不到激情、疯狂与满足、需求,渐渐失去了大众的注意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文学变得越来越消沉,似乎脱离了时代的轨道。然而,随着网络力量的不断扩大,网络文学开始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调剂品与“饭后甜点”,与大众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作家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有所保障,同时摆脱了清贫、清苦的称号,取而代之的是百万富翁、亿万富翁接踵而来。部分网络作家高收入的生活吸引了大部分媒体的眼球,影视金牌制作者开始纷纷将“黑手”伸向了网络文学。
1998年至1999年,一年时间,网民的数量蹭蹭上涨,正是依靠强大的网络力量,《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连载上大受欢迎,痞子蔡的名字也成为众所周知的人物。2004年,这部小说改编拍摄为电视剧,根据现有资料,这是中国第一部改编成电视剧的网络小说。随后,《蝴蝶飞飞》、《爱你那天正下雨》、《爱上单眼皮男生》等相继改编成影视剧,网络文学IP改编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
(二)2006-2009年质量逐步提升
2006年至2009 年,网络文学IP影视改编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等接二连三的被改编成影视剧。IP影视改编的内容、限制条件等要符合现下当代的现实以及广电总局出台的一些规定,否则就会产生质疑与反对的声音,相比2004年来看,两三年时间的沉淀,在质量上有一定的提升。剧情发展更为合理,内容逻辑更为严密,主题也更贴近现实生活,深刻反映现实并揭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具体到拍摄和后期制作较之2004年更为精美。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IP影视改编也不乏一些带有质疑与批评的作品,如根据当红网络小说作者明晓溪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由于剧情浮夸,脱离实际,演员选角失败,台词僵硬,引来铺天盖地的嘲讽和质疑。
(三)2010-2013年改编日渐成熟
网络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91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