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共同语的影响(附件)【字数:10572】

摘 要 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民间的应用与迅速普及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计算机与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网络媒体如几何式增长的这数些年中,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社会政治、文化素养、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互联网而发生急剧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网络语言即应之产生的一种新事物与新文化。并且随着其口语化与低龄化现象的持续发展,网络语言的产生必定会伴随着双面的影响,这究竟是对传统的汉语共同语的一种“补充”还是“冲击”?本文主要介绍网络语言及汉语共同语的关系,了解它对汉语共同语所造成的一系列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Key words:Network language;Chinese common language; influence; trend; measures 目 录
第一章 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 1
1.1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分类 1
1.2网络语言的构成 1
1.3网络语言的成因 2
第二章 网络语言对汉语共同语的影响 4
2.1网络语言对汉语共同语的积极影响 4
2.2网络语言的汉语共同语造成的消极影响 5
第三章 网络语言对当代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及解决方法 7
3.1网络语言对当代青少年不良影响分析及成因 7
3.2网络语言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解决方法 7
第四章 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9
4.1受众人群的多元化与网络语言新增词汇的相互促进 9
4.2网络语言对口语及日常用语的影响增大 9
4.3网络语言学术论文的增多也使得其逐渐规范化 9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网络语言的“前世今生”
汉语共同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是传承了近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之一。本文所侧重的是现代汉语共同体,现代汉语共同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不仅包括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而且包括现代汉语各方面。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普通话。[1]且不论是何种释义,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卫汉语共同语的传承以及发展是政府和社会群体都不得忽视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网络语言的诞生与广泛的传播已经对汉语共同语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不容忽视。首先,我们要先了解网络语言为何产生以及其快速发展的因素。
1.1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分类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2]
中国网络语言的降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代网民们为了增加聊天的幽默诙谐程度,而采用了这种包含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数字及汉字混搭而成的表达方式。[3]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及随着网络的发展,受众人群也不仅限于一小撮人从而慢慢形成了这种特殊的语言方式。
从广义上来说,网络语言可大致分为四大部分:
1.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浏览器、网页、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
2.和网络相关的一些特殊用语,如网恋、网聊、上网冲浪、网瘾、在线等。
3.网民在QQ、微博或贴吧等网络交际工具上的常用词语,也就是“口头语”:神马都是浮云、香菇、蓝瘦、给力等。
4.表情配文字,为了让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在图片上加入相对应的文字,当然也有很大部分恶搞的意思,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表情包”:姚明系列、黄子韬系列以及崔馆长系列等。
1.2网络语言的构成
在上述4类分类中,第三、四也是我们所说的狭隘意义上的网络语言,同样也是当下社会争论最为激烈,最为频繁的,又称网络交际语言。按照其构成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将这些网络用语分为以下几类:
英文或拼音首个字母的借用或缩写:比方说“AP”“AD”在网络上游戏中为“AbilityPower”“Attack Damage”的缩写,其中文分别为“法术强度”“物理伤害”的意思,在网络游戏大行其道的今天,这可谓是网上校园里耳熟能详的词汇;再如周树人先生笔下所谈及的中国传统的国骂“他妈的”,被网友取其每个字的首字母“TMD”
文字的谐音:“ 蓝瘦香菇”取自“难受想哭”的方言版;“神马都是浮云”取自“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二者都在当时引起了一阵潮流,直到现在还依然有人沿用。[4]
数字的谐音:根据数字的中文发音将其改为与其发音相似的字。“1”对应“你”;“2”对应“爱”“5”对于“我”等,也有数字英文的混搭组成如“thank you”被音译为“3Q”。
标点符号化:用键盘上可以用到的标点符号表达出我们所能看得懂其意的表情,大多是为了装可爱。比如说“<( ̄︶ ̄)>”表达“满足”;“o(≧v≦)o”表达“开心”;“?(⊙_⊙)”表达“大吃一惊”等。
叠词赘语:这一类词语指的是故意用叠词来模仿儿童的话语,使用这类词语可以更加强烈的表达出情感,更能表示出亲切。比说说“吃饭”被叠化成“吃饭饭”;“睡觉”叠化成“睡觉觉”等。
英文词汇中式音译:英文“interesting”表示“有趣”的意思,但却被中式成“因缺思婷”;“go die”表示“死吧”,被中式化“狗带”;“too young too simple”被中式化称“图样图森破”等。
1.3网络语言的成因
1.3.1 网络科技发展,经济物质基础提高
首先,自21世纪以来,网络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提高使人们对于在网络上娱乐的性质大大增强,而经济发展则为越来越多的百姓提供了物质基础。在2017年出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卢卫秘书长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7年发展趋势》来看,截止到2016年为止,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7.1亿人,同时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51.7。[5]这表明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网络所逐渐渗透,网络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这种网络用语也逐渐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技与经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去帮助网络用语的成型与发展。
1.3.2生活节奏加快,为了追求高效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23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