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胡应麟论唐人绝句对诗薮的一条批评

《诗薮》,是明代学者胡应麟撰写的诗话,是一部评论诗歌、诗人、诗派及记录诗人故实的著作。《诗薮》共二十卷,广泛而系统地评论了周至明的诗歌体系,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诗歌进行了详尽而又深刻的评论。《诗薮》对每一朝代的诗风进行了总括,还寻绎了诗体的变化。此外,还对每种诗的创作原则做了探讨,同时还比较了每一时期的重要诗人及其作品。在《杂编》中,还对古代诗赋文集进行了论述罗列。全书文采飞扬,颇具系统,在古今诗歌批评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事物多是难尽善尽美的,《诗薮》也不例外。胡应麟在其第一卷中写道:“‘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唐人绝句千万,不能出此范围,亦不能入此阃域。”笔者认为,胡应麟虽是大家,然此论未举例证,未行对比,其准确与否,仍需进行更深层次的比较与辨析。故笔者以《唐人万首绝句选》为蓝本筛选绝句,从唐人绝句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两大方面与屈辞做比较分析,对胡氏此评进行辨析反驳,最后再探究《诗薮》中对唐人绝句的其他评价,并客观分析其合理与否。
目录
导言 1
一 唐人绝句题材的丰富性 2
1蝉 虞世南 2
2思归 王勃 2
3长干曲四首 崔颢 2
4鹿柴 王维 3
5凉州词 王翰 3
6乌衣巷 刘禹锡 3
7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4
8八阵图 杜甫 4
9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4
10闺怨 王昌龄 4
11泊秦淮 杜牧 5
12乐游原 李商隐 5
二 唐人绝句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6
13枫桥夜泊 张继 6
14渡汉江 宋之问 6
15咏柳 贺知章 6
16相思子 王维 7
1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7
18夜雨寄北 李商隐 7
19望终南残雪 祖咏 7
20从军行五首(其一) 王昌龄 8
21登鹳雀楼 王之涣 8
22敬亭独坐 李白 8
23贾生 李商隐 9
三 《诗薮》中对唐人绝句的其他论述 10
结语 12
参考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献 13
谢辞 14
导言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号少室山人。他是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在文献学、史学、诗学、小说及戏剧学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诗薮》,是胡应麟所撰诗话,共二十卷,广泛而系统地评论了自周至明各体汉族诗歌,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古代诗歌理论著作,水平很高。但胡氏在《诗薮》卷一写道:“‘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唐人绝句千万,不能出此范围,亦不能入此阃域。”所谓范围,不过体裁、题材。体裁既定,为绝句,至于题材,观屈原之诗,字面不过是怀人之思,考虑《九歌》的特点可算祀神之诗,但念其身世、情操、抱负,及“香草美人”之手法,天马行空之想象,忧国忧民之壮志,或还可推至对祖国挚诚之爱,惜君主不用之情。谈及手法,屈原先用比兴之手法,用兰、芷起兴,且暗示了人物的美好品德。而后思公子未敢言是心理之态,将主人公心中所想刻画得生动形象。远望流水,暗示伫立时间之长,抒发了思念之深,也表现作者用心之忱。虽然赋比兴三义在屈原诗中都有体现,但随着时代的推进以及文学的发展,诗歌文学中的手法越加多样细化,精彩纷呈,诸如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照应等,百花齐放。
本文将选择唐人绝句中的佳例,与屈原“香草美人之法”进行比较,显示唐人绝句表现手法之多,既有对屈原的继承,又有后人推陈出新的发展。来阐述唐人绝句不仅出此范围,亦能入此阃域。此四句,确实为屈原楚辞之精华,格调不可谓不高。然唐代能诗善赋者成千上万,出类拔萃者甚多,若简单地一言以蔽之曰唐人绝句不如,则难以使人信服。故本文以清王士禛选编的《唐人万首绝句选》为蓝本,辅以《唐诗鉴赏辞典》,选唐人所作绝句进行比较分析,多从题材与手法方面进行评析,且与屈原之辞进行对比,以此论述胡应麟诗话中此论的偏颇。
一 唐人绝句题材的丰富性
屈原此四句诗是以香草起兴,然后再表达对他人的思念,算是写景抒情之诗。但人类的情感复杂多样,抱负志趣亦多有不同,宋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经后人补正之后共得绝句一万零四百七十七首,品类颇盛,若说题材与屈辞相似而无突破创新,则是大谬。故在下文选取各类题材的唐人绝句与屈辞做对比分析。
1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古绝。若论题材,实与屈原有异。诗人以蝉自喻,“清”“疏”二字自表高洁。诗人对蝉的特点也进行了描写,“垂緌”“流响”,既是写蝉,亦以自况。最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表现自己是品格高尚,不需要借助外物便能声名远播。如曹丕《典论论文》所写“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生命自传于后”,表现了人格的力量。这首诗便可见题材超脱屈辞。
2思归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旅愁思归之诗。前半首“万里”对“长江”,表现离家之远,“滞”“归”二字动静结合则显思念深切。第一句可以理解为夸张手法,悲伤使长江都不复东流,悲情更切。后半首则是作者在山中所见的实景:暮色、黄叶、高风,尽是秋之萧瑟,作者睹物思情,伤感又出。与屈辞相比,王勃诗题材略似,却是思乡而非念人,多夸张之大气,景物渲染更明显,结句却有不尽之意,在继承的基础上别开生面。
3长干曲四首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是一首抒情诗,全篇白描,语言朴实,但极富有戏剧性,人物栩栩如生,有如民歌。前两句是一位姑娘的发问和自我介绍,将其活泼及机动之心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由后两句交代姑娘如此主动搭讪的原因,虽是萍水相逢,或许竟是同乡。其实还有一首答诗: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答诗也干净简练,所抒发的情感是两人可惜早先并不相识的遗憾。两首诗放在一起,唱和间毫不轻浮艳丽,唯有健康的情感,给人干净清新之感,人性的朴素率真之美好深入人心。屈辞可比大家闺秀,则此二首则是小家碧玉,或不如屈辞之精心深意,却歌咏了纯真而美好的同乡之情,别具特色。
4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的《鹿柴》是其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第二句“但闻”二字可堪玩味,见不着人的空山,却闻人语之声,用声音来反映山之空。但既有人声,却怎会无风鸟虫鱼之声?自然之声其实都蕴藏其中。故与第一句相呼应,但真正空的是作者的心,由此见得禅意在作者的诗中体现。而后两句,进入深林,本该昏暗之所,却又有阳光反射而来,给冷清的景色一丝温暖,但温暖后的清冷却也更甚。光暗的变化,体现了山林的静美,隐者的自乐之情便藏于其中。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兼有禅意,哲学的思维在诗中体现,细细品味,超乎屈原旧诗。而后世才诞生的山水之真意,也不凸显于屈原诗中。屈原诗中虽有流水,但更侧重的应是主人公远望的定格,而非山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