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暴雨事件的网络新闻直播策略分析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概述 1
(一)网络新闻直播的含义 1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 1
(三)网络新闻直播的优势 2
三、南方暴雨事件的网络新闻直播应用分析 3
(一)网络新闻直播提升了南方暴雨事件的传播效果 4
(二)网络新闻直播存在的问题 5
四、优化网络直播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策略 7
(一)合理筛选信息源,提高信息含金量 7
(二)理性报道与感性报道保持平衡 7
(三)弥补深度报道的局限和扩展报道层次 8
(四)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创新传播,不仅加快了突发性事件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丰富了事件的报道形态。在2016年的南方暴雨事件中,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纷纷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受众带来最新最热的报道。
(二)国内研究现状
梳理分析国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国内的学者主要是对网络直播在媒介事件(特别是仪式性事件)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王平、杨成伟两位学者在《网络视频直播大型体育赛事的状况分析——网络视频直播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为例》中,对南非世界杯的网络直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没有涉及突发性事件的直播分析;赵倩倩的《从网络直播角度浅谈新媒体发展趋势——以映客直播为例》,则围绕着直播技术对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综上,许多的研究成果虽然涉及到了网络直播,但是,并没有对突发性事件中网络直播的应用情况以及策略进行分析。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借助“南方暴雨的网络新闻直播系列报道”的个案,分析网络直播在突发性报道中的应用情况,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希望借此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使直播的特性与突发性报道完美的结合,为未来网络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则围绕着直播技术对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综上,许多的研究成果虽然涉及到了网络直播,但是,并没有对突发性事件中网络直播的应用情况以及策略进行分析。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借助“南方暴雨的网络新闻直播系列报道”的个案,分析网络直播在突发性报道中的应用情况,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希望借此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使直播的特性与突发性报道完美的结合,为未来网络新闻直播突发性事件提供借鉴。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概述
(一)网络新闻直播的含义
2016年被称为是“网络直播元年”。从1月份快播案的庭审到7月份对南方暴雨事件的报道,再到神舟十一号飞船上天的现场报道都能看到网络直播的身影。所谓网络直播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各类信息接收平台和终端以即时的视频与语音为形式并且可以实现传受即时互动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这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具有着实时性,互动性,沉浸式的优势。随着受众对网络直播的认可度不断上升,媒体纷纷试水该领域。媒体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既可以提升事件的关注度,又可以增强受众的参与度。此外,从某种程度上,网络新闻直播也打破了电视新闻直播的“仪式感”。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
伴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攀升。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在互联网条件和技术的支持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业内开始探索网络直播的实践应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央视春晚首次开展的春节联欢晚会网络直播,传统媒体开始在娱乐节目领域融合、介入网络直播。2005年到2008年期间,9158上线视频社区,YY、呱呱、六房间等以PC端为基础构建的娱乐直播平台,广泛进入受众视野,确立了核心受众群。到了2015年,资本的大量投入,网络视频直播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比如网易、新浪、搜狐等媒体开始涉猎该领域。2016年网络直播增长势头迅猛,以一直播,映客,花椒为代表的移动直播App受到用户热捧,为网络直播开拓了新的平台。截止2016年,内地的在线直播平台已超300家。
网络直播应用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新闻直播领域。现阶段,网络新闻直播主要分为三种状态:一是自给自足型即传统媒体利用自己的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进行直播,例如,央视,人民日报和凤凰网都打造了新闻客户端进行新闻直播。二是“直播+”的形式。OGC、PGC、UGC都可以利用新型移动直播平台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例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在一直播中,搭建了“人民直播”平台进行实时直播;一些自媒体通过使用映客,一直播,YY等直播软件报道新闻。三是超链接聚合型即媒体将直播内容以超链接的形式推送到其它平台上,特别是社交平台,实现多屏互动。整体而言,我国的网络新闻直播正在由PC端向移动端迈进,并逐步成为媒体报道的常态方式。
(三) 网络新闻直播的优势
1.增加报道的时效性
网络直播设备的便捷化和网络直播的“一镜到底”,有效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甚至只需使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即可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在南方暴雨事件中,许多记者使用手机对当地的受灾、救援情况进行直播,几乎与灾情变化相同步,及时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此外,在网络新闻直播中,画面长时间保持一个镜头的运动,没有经过再加工的环节,实现了现场与报道画面的实时同步。可以说,在新的媒介生态中,网络直播大大提升了新闻时效性。
2.身临其境的真实性
与文字和图片相比,实景式的直播报道更加生动真实。可视化的表达方式使受众可以通过画面直观的看到现场所发生的事情。2016年北京暴雨的直播过程中,全景式的报道了北京内涝的具体情况,弥补了网络图片、影像报道完整度和逼真度不足的问题。此外,与电视直播第三人视角不同。网络直播的第一视角报道拉进了传受的心理距离,让受众更好地感受现场,随着新闻的感染力不断增强,受众便会自发的传播信息,放大了传播效果。例如,在天津港爆炸事件中,央视第一时间对爆炸后的现场情况进行了直播,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火势凶猛程度,将受众带入到场景中。可以说,网络直播一方面保证了新闻真实性,另一方面还带来了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3.报道角度的多元化
一方面,网络直播低门槛、去中心化的特质,使网络新闻直播的生产主体变得多元,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家独霸的局面,变为OGC、PGC、UGC三足鼎立的格局,实现了报道角度的互补。对于U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概述 1
(一)网络新闻直播的含义 1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 1
(三)网络新闻直播的优势 2
三、南方暴雨事件的网络新闻直播应用分析 3
(一)网络新闻直播提升了南方暴雨事件的传播效果 4
(二)网络新闻直播存在的问题 5
四、优化网络直播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策略 7
(一)合理筛选信息源,提高信息含金量 7
(二)理性报道与感性报道保持平衡 7
(三)弥补深度报道的局限和扩展报道层次 8
(四)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突发性事件是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网络直播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创新传播,不仅加快了突发性事件的传播速度同时也丰富了事件的报道形态。在2016年的南方暴雨事件中,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纷纷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受众带来最新最热的报道。
(二)国内研究现状
梳理分析国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国内的学者主要是对网络直播在媒介事件(特别是仪式性事件)中的应用和影响进行了研究。王平、杨成伟两位学者在《网络视频直播大型体育赛事的状况分析——网络视频直播南非世界杯足球赛为例》中,对南非世界杯的网络直播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没有涉及突发性事件的直播分析;赵倩倩的《从网络直播角度浅谈新媒体发展趋势——以映客直播为例》,则围绕着直播技术对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综上,许多的研究成果虽然涉及到了网络直播,但是,并没有对突发性事件中网络直播的应用情况以及策略进行分析。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借助“南方暴雨的网络新闻直播系列报道”的个案,分析网络直播在突发性报道中的应用情况,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希望借此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使直播的特性与突发性报道完美的结合,为未来网络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则围绕着直播技术对新媒体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论证。综上,许多的研究成果虽然涉及到了网络直播,但是,并没有对突发性事件中网络直播的应用情况以及策略进行分析。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借助“南方暴雨的网络新闻直播系列报道”的个案,分析网络直播在突发性报道中的应用情况,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希望借此提出一些优化策略,使直播的特性与突发性报道完美的结合,为未来网络新闻直播突发性事件提供借鉴。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概述
(一)网络新闻直播的含义
2016年被称为是“网络直播元年”。从1月份快播案的庭审到7月份对南方暴雨事件的报道,再到神舟十一号飞船上天的现场报道都能看到网络直播的身影。所谓网络直播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各类信息接收平台和终端以即时的视频与语音为形式并且可以实现传受即时互动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这种新型信息传播方式具有着实时性,互动性,沉浸式的优势。随着受众对网络直播的认可度不断上升,媒体纷纷试水该领域。媒体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既可以提升事件的关注度,又可以增强受众的参与度。此外,从某种程度上,网络新闻直播也打破了电视新闻直播的“仪式感”。
(二)网络新闻直播的现状
伴随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直播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攀升。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
在互联网条件和技术的支持下,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行业内开始探索网络直播的实践应用,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央视春晚首次开展的春节联欢晚会网络直播,传统媒体开始在娱乐节目领域融合、介入网络直播。2005年到2008年期间,9158上线视频社区,YY、呱呱、六房间等以PC端为基础构建的娱乐直播平台,广泛进入受众视野,确立了核心受众群。到了2015年,资本的大量投入,网络视频直播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期,比如网易、新浪、搜狐等媒体开始涉猎该领域。2016年网络直播增长势头迅猛,以一直播,映客,花椒为代表的移动直播App受到用户热捧,为网络直播开拓了新的平台。截止2016年,内地的在线直播平台已超300家。
网络直播应用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新闻直播领域。现阶段,网络新闻直播主要分为三种状态:一是自给自足型即传统媒体利用自己的新闻网站、新闻客户端进行直播,例如,央视,人民日报和凤凰网都打造了新闻客户端进行新闻直播。二是“直播+”的形式。OGC、PGC、UGC都可以利用新型移动直播平台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例如,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在一直播中,搭建了“人民直播”平台进行实时直播;一些自媒体通过使用映客,一直播,YY等直播软件报道新闻。三是超链接聚合型即媒体将直播内容以超链接的形式推送到其它平台上,特别是社交平台,实现多屏互动。整体而言,我国的网络新闻直播正在由PC端向移动端迈进,并逐步成为媒体报道的常态方式。
(三) 网络新闻直播的优势
1.增加报道的时效性
网络直播设备的便捷化和网络直播的“一镜到底”,有效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甚至只需使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即可进行实时的信息传递。在南方暴雨事件中,许多记者使用手机对当地的受灾、救援情况进行直播,几乎与灾情变化相同步,及时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此外,在网络新闻直播中,画面长时间保持一个镜头的运动,没有经过再加工的环节,实现了现场与报道画面的实时同步。可以说,在新的媒介生态中,网络直播大大提升了新闻时效性。
2.身临其境的真实性
与文字和图片相比,实景式的直播报道更加生动真实。可视化的表达方式使受众可以通过画面直观的看到现场所发生的事情。2016年北京暴雨的直播过程中,全景式的报道了北京内涝的具体情况,弥补了网络图片、影像报道完整度和逼真度不足的问题。此外,与电视直播第三人视角不同。网络直播的第一视角报道拉进了传受的心理距离,让受众更好地感受现场,随着新闻的感染力不断增强,受众便会自发的传播信息,放大了传播效果。例如,在天津港爆炸事件中,央视第一时间对爆炸后的现场情况进行了直播,用户可以直观的看到火势凶猛程度,将受众带入到场景中。可以说,网络直播一方面保证了新闻真实性,另一方面还带来了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3.报道角度的多元化
一方面,网络直播低门槛、去中心化的特质,使网络新闻直播的生产主体变得多元,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家独霸的局面,变为OGC、PGC、UGC三足鼎立的格局,实现了报道角度的互补。对于U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