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案中的舆论动员以申报为中心的探讨

摘 要济南惨案是民国时期外交史上面的一个重要的事件,也是中日外交关系的转折点。对于这个事件,学术界从各个角度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就典型的《申报》来看,其言论反映了社会现实,并代表着一定的政治倾向,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申报》始终在对事情的发展进行着报道,都让民众对此有所了解,不仅仅如此,报道中还夹有评论,对当前情况进行批判分析,在思想方面引领着民众,前期的《申报》发挥着预警国民的作用,而在惨案发生这段期间,舆论动员则明显着重在了抗日救国这条主线上,向外公布报道了惨案的真相,有理有据地追究日本全部责任。总体来看,相关报道的舆论也是从前期粗略向细致这方面转变,报道也成熟很多。从《申报》来研究其舆论导向就显得很有意义。并且研究《申报》的舆论方向,对于当代的报业宣传和舆论都有着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目 录
前言1
济南惨案简介1
济南惨案发生前的反日舆论动员3
1.国民之军出师北伐3
2.北伐进鲁遭遇阻碍3
3.日本增兵引起愤慨3
4.夺回济南暂告安全4
济南惨案发生时的战时舆论动员5
1.事件恶化惨案发生5
2.抗日运动如火如荼5
3.济南惨案追究责任7
4.舆论动员逐渐开朗7
济南惨案发生后的反思舆论动员9
1.各国舆论剑指日本9
2.日本侵略势必有因9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0
4.舆论动员影响深远11
结束语1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5
《申报》相关报道目录……………………………………………………15
《申报》截图19
前言
济南惨案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日本制造的第一个局部侵华战争。惨案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外方针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原有的倚重日本转向了倚重英美。惨案期间,南京国民政府也发动了有限的战时舆论动员,民众反日爱国的民族主义运动也风起云涌。由于蒋介石退出济南绕道北伐,及外交解决的隐忍退让的对日策略,致使风起云涌的反日爱国的民族主义运动迅速走向平静。学界对于济南惨案的研究,已有较为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硕的成果,但对于济南惨案期间的国内舆论动员研究较少。《申报》是旧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是中国近代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出版时间长,影响力大。同时其他报纸也很难企及的高度,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百科全书”。该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到20世纪30年代,《申报》已成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商业报纸,日发行量达到15万份以上,稳居全国性大报。因此,本文以《申报》为中心,探讨民营报纸在济南惨案期间的舆论动员。所谓报纸舆论动员,是指报纸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操纵发动一场社会运动,使民众情感、认识、行动达到共同反日、抗日的目的。
济南惨案简介
1928年四月,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始第二次“北伐”,他率领北伐军取得了胜利,很快就占领了山东省。为了阻止北伐军向北移动,酒井隆立即以“山东局势混乱、保护日本侨民利益”为借口,给日本陆军参谋长,要求山东增援军队。参谋长根据部门酒井隆报告和请求,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在四月下旬,派遣日军第六师团从青岛入侵山东,5000多人成功登陆,酒井隆故意夸大事实。他以情况很混乱为由,指挥第六师团长福田前往济南。不得不说日本人在挑事这一方面真的是手到擒来,毫无廉耻。福田被酒井隆一再敦促,4月底到达济南。后者4月21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借在国民的保护的名义,派3个步兵中队抵达济南。25日到27日,日本军队在青岛登陆,沿胶济铁路运输兵派往济南市,至28日止,日军在济南已经达到了3000多人。以在济南的商业港口纬四路,日本作为中心线,划分了两个“要塞”,实施戒严,构筑工事,架设路障。4月30日,奉系军阀张宗昌从济南撤军,5月1日,国民党在济南,方振武被任命为济南卫戍司令。当蒋介石率军进入济南城,酒井隆唆使已经准备好的日军寻衅生事,日本军队俘获北伐军。在5月2日上午,第一军23团司令阮济民等几个手无寸铁的人路过经纬线五路,由日本军人拦截当场杀害。3日上午,日军解除了7000人次武装。日军挑衅,蒋介石一再屈辱让步,命令北方远征军“约束士兵,不得还击”。和“绕道北伐”,这一个举动,更加让日本军人嚣张起来。日本军队将山东的蔡公时等18个代表中国外交人员捆绑虐待。蔡谴责日本,日本竟把蔡的耳、鼻、舌、眼睛挖掉,然后将相关人等全部杀死。那一天,日本在港口惹事杀害多达1000中国军民。5月4日上午,革命军在济南市抓获13名贩毒分子,根据中国法律收缴烟片处死毒贩。酒井隆耍赖趁机再次向省和军队人员的电报,夸大污蔑无罪的日本侨民被杀,死亡数量扩大20倍。国民党军队撤回商业区。日本得寸进尺,继续扩大局面,增兵济南。5月8日,凭借猛烈炮火的日本、在柴家巷、麟祥门、迎仙桥等地区发起猛烈攻击,守军退守内城。自9日以来,日军攻击了这一城市,保卫者战斗惨重伤亡,11日被命令撤离。在这个城市中日本占领掠夺,焚烧建筑,强奸妇女,枪杀战俘,邪恶地令人发指。“济南事件”因为发生在5月3日,所以也被称为“五三惨案”。直到1929日5月,日本军队在来世界各地的压力下撤离。
济南惨案发生前的反日舆论动员
(1924.4.20至5.2)
国民党欲通过北伐结束中国分裂的局面,于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进行至1928年,国民党军队进入青岛,日本恐其统一中国影响自己在华利益,遂出兵青岛。
1.国民之军出师北伐
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 “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后又在北京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特别会议,认为务必通过北伐来推翻军阀的统治。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期间历时两年时间,北伐战争是一次为了推翻反帝反封建的运动,通过中国统一来结束那段屈辱的历史。
2.北伐进鲁遭遇阻碍
《申报》1928年4月20日报道北伐军深入鲁境:“兖州一带敌军陷于包围,缪培南庆祝同两部克郡县,俘虏及战利品极多,前锋已逼兖州。”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取得了胜利,迅速占领了山东省。为阻止北伐军向北移动,酒井隆以“山东局势混乱、保护日本侨民利益”为借口,给日本陆军参谋长致电,要求山东增援军队。参谋长根据部门酒井隆报告和请求,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在四月下旬,派遣日军第六师团从青岛入侵山东,“日本首相铃木参谋长本日中午后一时到赤坂离宫,观见日皇,奏明派兵山东之事,得批准后,立发出动之命令。”倭寇如此挑事手到擒来,易如反掌,可见也是策划已久的事了。
3.日本增兵引起愤慨
几日后,《申报》就日本出兵发表消息:“日本出兵山东之事,又经日内阁决定举行,已于昨日午抵青,当即直驰后海一带停泊,该三舰所载之陆战队六百名,已于今日(二十二)上午九时实行武装登录,分驻四方舱口各棉纱厂,及市内居留民各小学校”及后面所说“至此次出兵之陆军,已决定派遣福田司令官率领第六师团向山东出动,现已动员定二十七日以前抵青。”对日本此次侵犯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国民党中央党校发表反日宣言:“一,对日本政府下严重警告,要求终止出兵;二,对日本在野党及民众宣传,使其觉悟田中内阁对华政策的恶果,请其一致反对;三,对世界宣传,唤起国际舆论,反对日本对华政策;四,组织全国对日经济绝交运动,以和平的手段,积极的精神厉行排货。”与此同时首都也举行了反日出兵大会,对日本出兵山东,妨碍北伐完成,侵犯我国主权,必须有热烈之反抗表示,25日《申报》发布南京区党部反响:“希望全国民众誓死奋斗,为中央后盾,不达撤销日本及划除军阀之目的不止。”到了27号又是大批的日军增援至济南,火药味也是愈来愈浓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