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的文化词语教学(附件)【字数:9521】
摘 要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毫无疑问词语教学是对外课堂教学的基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是要对与汉文化戚戚相关的文化词语加以重视,这些文化词语或直接表现了汉民族的“外貌特征”、民俗风情等或间接表现了汉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民族精神等文化要素,因此文化词语教学必然会贯穿对外汉语词语教学过程的始终。本文介绍了选择文化词语作为论述内容的原因;文化词语的内涵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简略地分析了几个造成文化词语教学难的原因;最后根据文化词语的类型结合具体词例,介绍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文化词语的内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1.1 文化词语的内涵 2
1.2文化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第二章 文化词语的分类 4
2.1 表层文化词语 4
2.2 深层文化词语 4
第三章 文化词语教学难的原因 7
3.1文化差异带来的母语负迁移 7
3.2文化差异导致的动物文化词文化象征义不同 7
3.3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不到意义完全对应的词 7
3.4一些政治性术语,难以找到恰当的词来解释 7
第四章 文化词语教学方法 8
4.1 直观展示法 8
4.2 理据说明法 8
4.3 对比认知法 8
4.4 核心词归纳法 9
4.5 自主学习分享法 9
4.6直观体验法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可以说,语言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具有文化内涵,特别是汉语。从商周以来,华夏民族就进入了有文字记载历史的时代。因而,其历史文化必定大量渗透于语言中。而这些渗透了历史文化的词语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典型汉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是外籍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这些具有典型的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也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文化词语”,在词汇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
文化词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因为文化词语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说其重要是因为文化词语能促进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留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说其难是因为,在文化词语的教学过程中,会受到例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引起教师文化词语不会教,留学生文化词语学不会等问题。所以,文化词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最近几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被很多学者所重视,产生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词语教学也同样得到了一些人的关注,目前文化词语本体视角的研究首先有以“国俗词语”为名的研究,王德春先生的《汉语国俗词典》一书,其中就收有大量的词语和语料,促进了国俗语义学的产生。但是由于“国俗词语”这一概念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偏于深奥,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将其全面掌握和理解,所以“文化词语”这一概念慢慢地替代了“国俗词语”被学者所接受。以文化词语为名的研究十分丰富,主要有赵明的《汉语文化词语界定研究述评》、伏春宇的《文化词汇研究综观》等。
所以,本文将结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的内涵、分类进行汇总性阐述;而对于造成文化词语教学难的原因和文化词语教学方法我将结合本人所接触的留学生的情况和所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堂进行总结性的概述。
第一章 文化词语的内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文化词语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文化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有些学者认为,词语是由理性意义,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等构成的。词语的理性意义在各民族语言中可以对译,因而不具有文化因素。但是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义),语体风格色彩(书面语和口语)以及词语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都具有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存在或大相径庭,从而无法进行对译,那么具有这种属性的词才是“文化词语”。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能反映特殊的民族文化内容的词语就是文化词语,如表现中国特有的人名(西施)、地名(黄山)、物质文化(长城)、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词语。
本文认为,从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的角度出发,以上所说的两种词都可以被认为是“文化词语”,因为它们与普通词语不同,都可能会造成外国人学习汉语词语时的文化障碍。值得说明的是,后一种文化词语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较前一种文化词语造成的文化障碍更容易消除。比如“西施”是汉语中特有的人名,学生们如果不知道,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古代一个美女的名字,他们就知道了。但是如果在“西施”前面加上一个“病”字,学生则会理解为“一个生病的美女” 。因为“病”是生病的意思,“西施”是一个美女的名字。所以即使学生理解了“病西施”的字面意义,受文化障碍的制约,他也很难理解“病西施”的确切含义。可见,克服第一类文化词语所带来的障碍,需要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理解和贯通。而这也正是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
1.2.文化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2.1对外汉语文化词语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词语广泛存在于汉语中,它们蕴含平淡的生活气息而又生动有趣,体现着汉民族的日常生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汉语学习者对那些富含生活气息的文化词语十分感兴趣,而且随着他们汉语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对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词语有着相当大的好奇心。文化词语的学习能够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汉语知识,而且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也会更喜欢用文化词语来进行表达,从而使这些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1.2.2文化词语能体现出汉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文化词语的教学能够促进汉语学习者对汉民族的了解
如“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习愚公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化词语的学习,汉语学习者会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加强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的现象,以便更顺利地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目 录
引言 1
第一章 文化词语的内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1.1 文化词语的内涵 2
1.2文化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2
第二章 文化词语的分类 4
2.1 表层文化词语 4
2.2 深层文化词语 4
第三章 文化词语教学难的原因 7
3.1文化差异带来的母语负迁移 7
3.2文化差异导致的动物文化词文化象征义不同 7
3.3在另外一种语言中找不到意义完全对应的词 7
3.4一些政治性术语,难以找到恰当的词来解释 7
第四章 文化词语教学方法 8
4.1 直观展示法 8
4.2 理据说明法 8
4.3 对比认知法 8
4.4 核心词归纳法 9
4.5 自主学习分享法 9
4.6直观体验法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引 言
可以说,语言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具有文化内涵,特别是汉语。从商周以来,华夏民族就进入了有文字记载历史的时代。因而,其历史文化必定大量渗透于语言中。而这些渗透了历史文化的词语也就是所谓的具有典型汉民族文化特征的词语,是外籍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这些具有典型的深厚文化内涵的词语,也就是本文所要论述的“文化词语”,在词汇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
文化词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因为文化词语是词汇教学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说其重要是因为文化词语能促进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国留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说其难是因为,在文化词语的教学过程中,会受到例如文化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引起教师文化词语不会教,留学生文化词语学不会等问题。所以,文化词语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显得极其重要。
最近几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被很多学者所重视,产生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词语教学也同样得到了一些人的关注,目前文化词语本体视角的研究首先有以“国俗词语”为名的研究,王德春先生的《汉语国俗词典》一书,其中就收有大量的词语和语料,促进了国俗语义学的产生。但是由于“国俗词语”这一概念包含的范围比较广泛,内容偏于深奥,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将其全面掌握和理解,所以“文化词语”这一概念慢慢地替代了“国俗词语”被学者所接受。以文化词语为名的研究十分丰富,主要有赵明的《汉语文化词语界定研究述评》、伏春宇的《文化词汇研究综观》等。
所以,本文将结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词语的内涵、分类进行汇总性阐述;而对于造成文化词语教学难的原因和文化词语教学方法我将结合本人所接触的留学生的情况和所参与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课堂进行总结性的概述。
第一章 文化词语的内涵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文化词语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文化词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有些学者认为,词语是由理性意义,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等构成的。词语的理性意义在各民族语言中可以对译,因而不具有文化因素。但是词语的感情色彩(褒贬义),语体风格色彩(书面语和口语)以及词语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都具有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并不存在或大相径庭,从而无法进行对译,那么具有这种属性的词才是“文化词语”。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能反映特殊的民族文化内容的词语就是文化词语,如表现中国特有的人名(西施)、地名(黄山)、物质文化(长城)、精神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词语。
本文认为,从汉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难的角度出发,以上所说的两种词都可以被认为是“文化词语”,因为它们与普通词语不同,都可能会造成外国人学习汉语词语时的文化障碍。值得说明的是,后一种文化词语所造成的文化障碍较前一种文化词语造成的文化障碍更容易消除。比如“西施”是汉语中特有的人名,学生们如果不知道,老师告诉他们这是古代一个美女的名字,他们就知道了。但是如果在“西施”前面加上一个“病”字,学生则会理解为“一个生病的美女” 。因为“病”是生病的意思,“西施”是一个美女的名字。所以即使学生理解了“病西施”的字面意义,受文化障碍的制约,他也很难理解“病西施”的确切含义。可见,克服第一类文化词语所带来的障碍,需要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理解和贯通。而这也正是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
1.2.文化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2.1对外汉语文化词语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词语广泛存在于汉语中,它们蕴含平淡的生活气息而又生动有趣,体现着汉民族的日常生活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汉语学习者对那些富含生活气息的文化词语十分感兴趣,而且随着他们汉语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发现中高级的汉语学习者对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词语有着相当大的好奇心。文化词语的学习能够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汉语知识,而且在平时的日常交往中也会更喜欢用文化词语来进行表达,从而使这些汉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1.2.2文化词语能体现出汉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文化词语的教学能够促进汉语学习者对汉民族的了解
如“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习愚公那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通过这样的文化词语的学习,汉语学习者会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有助于加强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的现象,以便更顺利地进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