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育理念的传播以给减负事件为例(附件)

摘 要“学生减负”虽然是一直以来就存在的问题,但也始终是一个热门的话题。18年9月,一位父亲深夜问老师睡了没,意在谴责老师作业留太多,孩子写作业到深夜都不能睡。这件事情传到网络上引起了大量关注,上了微博热搜并且在各大论坛引起热议,家长们纷纷呼吁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又将“给学生减负”话题推向高潮,一直到目前这个事件都备受关注。目前对于这件事情的讨论和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如何给孩子减负、给孩子减负需要先给教师减负和学校管理方面,甚至涉及到底该不该减负这些问题的讨论上。相关的教育部门一直在出台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如减少作业、将小学的期末考试改为游戏等等,但“减负”的问题仍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些表面上的措施无法真正解决痛点,社会在进步,教育也要跟上步伐。所以我们要认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要向社会普及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讨论此次事件,利用5W模式进行剖析,并且分析如何利用传播学给予这个问题积极的解决策略。
目 录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一、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给孩子减负”事件 3
(一)传播者 3
(二)传播内容 4
(三)传播媒介 5
(四)受传者 5
(五)传播效果 6
二、从传播学角度来探讨教育理念传播策略 7
(一)传播主体合理的传播与控制 7
(二)传播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为王 7
(三)传播媒介融媒体时代,多种媒介的整合传播 8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1.我国长时间存在“给学生减负”问题
在我国,很多人反映幼儿园小学化、小学生作业多的问题,作业太多,“给学生减负”是一直饱受关注的问题,
2.教育理念未贯彻,改革效果不明显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一直在出台改革措施,但是很多人对教育理念都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包括很多家长老师,甚至是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并没有真正的认可或理解,改革的效果不明显,呼吁的“减负”热潮未减。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传播学在教育理念的普及中具有重要价值
价值观念指导着我们的行为,只有新的、现代的教育理念为人们所知并获得认可,才能真正的落实到“减负”的行动中去。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去传播,如何提高传播的效果,而目前对于教育理念的“传播”方面的研究甚少,所以本篇文章将从传播学角度来剖析“教育理念”的传播。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本论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育理念的普及,可以拓宽传播学的涉及范围,丰富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2.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找到新时代环境下,对于教育领域出现的问题,在传播学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措施和方案,丰富了传播学原理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为以后类似问题的出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
搜集、整理关于“给孩子减负”的相关报道及专业人士在传播学角度的研究论文作参考,以及深入了解相关传播学理论。
案例分析法
以“给孩子减负”事件媒体为例,利用传播学的5W模式,从受传者、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五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一、传播学角度分析“给孩子减负”事件
(一)传播者
传播者是一个传播活动的开始。“给学生减负”事件的传播者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给孩子减负”事件带来的讨论,一部分是学生的家长,他们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每天都与孩子亲密接触,是此次事件信息传播的直接来源,另一部分传播者相关的教育部门。
1.传播者与受传者可相互转换,传播面积扩大
学生家长是“给学生减负”事件最开始的传播者,他们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陪伴孩子成长学习,可以最直接的了解到孩子各方面的状态。但是家长作为传播者传递的信息较为碎片化,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以及对象事物的利害关系等社会背景来理解这件事情的,这些因素不同,每个人从中得到的对于信息的理解也就会存在着差异。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的人,或者是看到这些信息的人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各自对于“给孩子减负”事件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他们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进行大量的信息的传递,所以学生家长虽然是传播者,他们同时也是受传者,传播面扩大。
2.相关教育部门进行信息的把控
另一类传播者是相关的教育部门,他们是被组织化了的职业传播者。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学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相关领导和老师作为职业教育者,他们都属于教育理念的传播者。而且学校的教师领导他们都学习过教育相关知识,懂得相关理论并且从事多年相关教育实践,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家长接触也最为密切,教师们所持有的观念和态度,深深影响着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而教育部门作为权威的、官方的信息发布者,经验丰富,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更为专业,发布的信息更为可靠。但是教育部门对发布的相关信息、语言组织与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中,都会进行政策上的把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但教育相关部门作为传播者,他们的信息传递也具有滞后性,一般都是这种教育问题出现,网络上和各种社交平台物议沸腾,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大量关注,教育部门才宣告改革或者别的相关信息,内容比较单调无趣,方式老套。但是随着网络新闻的发展,官方部门也越来越“接地气”。3月12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给学生减负”相关问题,提到“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幽默的传达了减负的信息,受到广大受众的热议和转发评论。值得一提的是,讲话中还提到了家长们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比起之前的简单粗暴的呼吁减负、片面的减少作业这种方式,科学的教育理念的传播更能从根本上缓解矛盾。
从微观层面来讲,在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操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等等,一些不发达地区的相关领导和教师也深受影响,并且这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影响很深。而现在公众作为传播者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接收和接受不一样的观点。并且在不断地转发评论当中,人们开始不断的思考,扩大了教育理念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但是他们作为传播者在传播观念的时候,都只是停留在认知层面,并没有深入到情感态度的转变,内心真正的认可,进而没有在行动当中落实。宏观层面来说,社会整体认知面扩大,但是社会对于教育理念在情感态度层面也没有真正的转变,最后“减负”也只是泛泛而谈,落实不到实处。
(二)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也就是讯息,传播内容的特点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教育相关内容的传播可以分为我国教育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和网络上传播的信息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我国教育相关部门。他们对于教育理念的宣传与普及方式不够科学并且具有说教性,传播的信息形式单一,内容风格严肃固定。最常见的、比较典型的方式就是家长会,一般都在考试后,传统的流程就是给家长们发一份成绩单,老师轮流上台给大家讲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家长在台下打瞌睡玩手机,教师领导作为教育理念最重要的传播者,大讲堂式的说教,传递的信息内容空泛、索然无味,更不用提科学的教育理念的传播,而“减负”也是广受质疑。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孕育,教育相关部门在传播理念的同时也深受影响,开始站在受众的角度,转变信息传达的方式,走一些情感路线,倡导亲子互动,或者做一些搞笑幽默、形式多样的内容,使得人们在无形中受到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1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