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陵晚报为例浅析纸质媒体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摘 要伴随互联网的发展,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困境,亟需转型。《金陵晚报》自创立开始,致力于报道南京市的新闻事件,这是一家主办综合型都市类的报纸媒体,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金陵晚报》在内容及版块,这主要包括时事新闻等改变,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一度陷入低谷。经过自我审视和理性思考,从2009年开始,《金陵晚报》采取创新性策略,在纸媒的转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主要包括组建新的新闻团队、对其它专业人才的使用、创新报刊内容、注重策划活动,从新闻的编辑者向城市活动的策划者转变等等。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二、 《金陵晚报》的简介与发展 2
三、 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发展 3
(一) 互联网传媒的背景 3
(二) 《金陵晚报》的发展困境 3
四、新媒体环境下《金陵晚报》的转型策略 6
(一)全新发展理念 7
(二)多元化策略 8
(三)线下活动带来广告收益 8
(四)改变原有的定位 9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门户网站以及各类新闻网站迅速崛起,它们在信息的传播上以及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上拥有着纸媒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样的冲击下,纸媒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发行量、读者数量以及广告收入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减少,关于纸媒该如何发展逐渐成为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早在1999年,国内学者任向晖的《Internet时代媒体如何生存——谈纸媒体电子版的广告经营》一文中就纸媒的电子版发展提出了他的观点,在此之后,随着互联网对纸质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关于纸质媒体发展方向的讨论开始涌现出来。
(二)研究意义
《金陵晚报》是一家报道南京市新闻的综合型都市类报纸,它从2007年开始尝试转型,在随后的时间里,从内容排版、新闻编辑队伍、报道内容以及城市活动策划等各个方面进行改变,经历了失败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本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从《金陵晚报》近几年来所做的尝试入手,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尝试从中找出纸媒在网络时代的发展方向。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在论文写作的时候,采取查阅文献的方法,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从文献中获取相关知识以及对应的可以用在《金陵晚报》的发展上的相关资料。
调查法
本文在对《金陵晚报》进行研究的同时,会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南京市民眼中的《金陵晚报》进行调查研究,从抽取的对象中发现《金陵晚报》优秀以及不足之处。
个案研究法
以《金陵晚报》为个案,搜集相关数据。
二、《金陵晚报》的简介与发展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由印刷、电报、报纸、传真、广播为主导媒体的时代,其中报纸是我国民众最为熟悉的传统传播媒体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报纸以及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很轻易地超过了其它的传统媒介。《金陵晚报》是在报纸媒介拥有“报纸产业”这一含义的时期发展起来的。1993年1月1日,由南京日报社主办的《金陵时报》正式创刊,它定位在综合型都市类报纸,报道南京市的新闻事件,是南京市的第一份晚报,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南京地区读者的欢迎。1994年1月1日,经过新闻出版署的批准,《金陵时报》正式更名为现在的《金陵晚报》。
在2009年7月,《金陵晚报》打破原有的发行区域的限制,在江苏、安徽两省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都市圈新闻版块,全面报道扬州、镇江、马鞍山、滁州等靠近南京的地市的新闻,并在这些地市全力拓展其发行的市场。2009年12月,《金陵晚报》正式改版,喊出“让阅读成为享受”的口号,对其内容、版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和扩充,除了保留之前的新闻版块之外,增加了职场新闻、海选新闻、校园新闻等既能吸引读者注意,扩大读者年龄群,又能提升《金陵晚报》品牌效应和价值的新闻版面和栏目,受到了读者们的一致好评,同时,报纸的发行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11年,《金陵晚报》开始进入上海报刊市场,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在上海1500多个东方书刊报亭实现了销售全覆盖,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巨大的报刊点均有销售。《金陵晚报》将南京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文化气质向周边推荐、宣传,引导自身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
三、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发展
当前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依然不减其强势的发展尽头,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媒体的发展方式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发生了转变。伴随着互联网而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瓜分了报纸的受众、广告以及销售市场,这样就导致了报纸的发行量急剧下降,报纸的广告利润和销售利润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迅速缩减,传统纸媒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一)互联网传媒的发展背景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下,人们的注意早已从报纸开始向互联网转移,他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到了网络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等全新的媒介之上,报业的市场发展以及生存的环境日益艰难,并且,报业的这种发展及生存情况不只是出现在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是呈现在全球范围之内。报业的发展困境,在美国这个传媒业发达,言论自由的国家也是尤为显著:2009年,在经济衰退和报业萎靡的大环境之下,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取消了该协会的年会,而在此之前,该情况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是第二次出现。
不仅如此,2009年12月10日,美国著名传媒公司,尼尔森传媒公司的《编辑与出版人》即将停刊,这不得不让众多的媒体感觉到,纸媒陷入了一种艰难的发展境地。而在2012年的《中国传媒发展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报业发展又一次遭遇到困境:报纸的广告刊例价下降 7.5%,这是广告恢复的3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而晚报和都市类报纸也同样不能幸免,它们的整体销售量也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在各个方面的冲击之下,传统报业如果想要在新一轮的媒体大战中获得一线生机,就必须去考虑新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对于传统报业而言,一场转型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金陵晚报》的发展困境
报纸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探讨其在今天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危机和困境,我们不妨将目光投向互联网出现之前。其实,报业所存在的弊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1.《金陵晚报》等时事新闻的劣势
由于印胶技术的发展,照相制版的技术取代了原先的灌铅制版技术,这一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降低了出版的高额成本。而在此之后,计算机的出现和推广使用,让人们摆脱了在车间里剪切和粘贴的繁琐,人们在办公桌上就轻松地完成编辑和排版的工作。同时,印刷技术的发展为那些针对较小范围读者的专业出版物提供了便利。印刷成本的大幅降低和更加精致美观的印刷效果,也让直接邮寄广告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并促进了媒体的分众化发展,而这些对传统纸媒出现冲击的情况,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已经产生。因此,对于读者而言,这些海量的信息的产生,不仅使读者们的注意力开始缺乏,并且,也在读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新的需求,那就是如何在这些海量的信息源当中去合理地分配他们的注意力,但是这些信息源又在不停地消耗着读者们的注意力。[1]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6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