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持人个性魅力的形成与保持(附件)【字数:22424】
摘 要 主持人是一档电视节目的核心人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节目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主持人更要服务于节目定位,服务于受众。一方面,节目形式的多样化,使得主持人更富个性化;另一方面,主持人的个性魅力需要结合节目定位以及新闻内容进行创造性工作。笔者通过对几位名主持的个案分析,并以此展开阐述主持人要形成和保持个性魅力,首先得重视自我,锻炼自己的新闻素养,才能在新媒体语境下创新转型。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1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1.3本课题创新之处 2
第二章 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4
2.1主持人个性魅力的概念 4
2.2个性魅力的构成要素 4
2.2.1主持人的新闻素养 4
2.2.2外在展示的方式 6
2.2.3个人魅力与节目定位的关系 8
第三章 电视节目与主持人案例分析 9
3.1从新闻资讯走向谈话类节目的陈鲁豫 9
3.1.1《凤凰早班车》节目风格 9
3.1.2《鲁豫有约》的节目选题分析 11
3.1.3陈鲁豫的有效倾听艺术 12
3.2从台前到幕后的董卿 14
3.2.1《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走红 14
3.2.2《朗读者》的制作人 14
3.3从法制时政到综艺节目的撒贝宁 16
3.3.1《今日说法》的新闻性 16
3.3.2《挑战不可能》的“1+3”模式 16
第四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主持人个性魅力保持 18
4.1全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分析 18
4.1.1电视节目主旨的传达 18
4.1.2观众的接受与主持人的表达 18
4.2主持人语言的尺度 18
4.2.1互动的时效性 19
4.2.2“救场”体现主持人功底 19
4.3主持人个性魅力的锤炼 20
4.4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20
结束语 22
致 谢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世界电视事业起源于19世纪末期,而最早出现开办电视的是美国,主持人这一概念也是起源于美国“Host”。中国电视事业的开展,是以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为开端的,电视节目则是后期发展。中国电视的发展走过了三个时代:5080年代为注重舆论宣传的“宣传品时代”,90年代中期为电视节目艺术价值和创新价值的“作品时代”以及90年代后期以商品价值、经济发展为主的“商品时代”。[]而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核心人物,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是1981年,那一年,电台广播《空中之友》设立主持人机制,节目主持人是徐曼;同年在赵忠祥的电视节目中,央视首提“节目主持人”概念。电视主持人需要兼顾采写、编辑、播出、编导的能力,应该算是全能型的记者,所以要求主持人有记者素质。
新闻类、综艺类、服务类、访谈类、少儿类各种形式的呈现,标志着电视节目发展进入多元化的状态,因此也要求主持人应该显露不同的风格,服务节目的定位,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各类型主持人的不同风格也随之展现出来。
本文以鲁豫为典型案例,因为她在播报新闻的形式上有所突破,在谈话类节目中有明显的个人特点,而该类型节目真正成为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并吸引大众关注则是1996年3月于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的策划者们学习国外的“Talk show”的形式,从话题甄选,谈话层次设计,有关资料的准备,记者前期调查,嘉宾的选择与搭配,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与现场组织策略,大屏幕使用,灯光设计,现场乐队,现场多机摄录和后期编辑等,各环节的设施和有机协调都体现出对海外同类节目的模仿和借鉴,但他们结合中国的国情,创作出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谈话节目。[]然而,自1996年至今整整二十个年头,纵观内地电视谈话节目市场,多的数量并不意味着高的质量。大部分电视台的谈话节目试图对此类精品节目进行简单的效仿,造成节目形式雷同,内容空泛,缺乏受众。经过一番收视大战过后,不少类似的节目不得不面临收视下滑的尴尬局面。
而从2005年董卿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也逐渐被观众认识、认可。她的个人风格深受观众喜爱。她的个人经历也充满曲折,而其幼时习诗、家教甚严等故事也启发着我们:主持人的风格需要靠自身修养来体现。在众多广播节目中“个性化”是成功的一个标志,节目的“编”与“播”、节目的性质、 主持人的媒体角色以及自身的修养、阅历,都会影响节目个性的呈现。从新闻节目到综艺节目,不同主持人的魅力都值得我们探讨学习;从撒贝宁、董卿、陈鲁豫等知名主持人个体出发,也可以梳理出电视主持人个性魅力与节目定位相适应的重要性,并启发更多播音主持爱好者条理性地沉淀自己的学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个性魅力。
基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不同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分析,得出主持人个性魅力形成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以此启发业界同仁的学习交流。
自电视节目发展以来,各界对电视节目的形态,通过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节目选题、定位进行分析研究。如1999年,有针对新闻类的研究书目《中国新闻节目研究》,2014年的《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研究》则侧重于创新转型发展,还有各类以节目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篇目;同时很多学者也在艺术、传播学、新闻学等范畴内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时代的要求,从语言、形体、播音技巧、新闻素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言论互动平台也很活跃,议程设置为受众开辟了“舆论场”。受众在欣赏个性化节目的同时,对个性化主持风格评头论足,甚至产生了诸多质疑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应该怎样更适应节目定位、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怎样更能让观众接受,以及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互动”来更好地传达节目主旨和个人思想?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1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1.3本课题创新之处 2
第二章 主持人的个性魅力 4
2.1主持人个性魅力的概念 4
2.2个性魅力的构成要素 4
2.2.1主持人的新闻素养 4
2.2.2外在展示的方式 6
2.2.3个人魅力与节目定位的关系 8
第三章 电视节目与主持人案例分析 9
3.1从新闻资讯走向谈话类节目的陈鲁豫 9
3.1.1《凤凰早班车》节目风格 9
3.1.2《鲁豫有约》的节目选题分析 11
3.1.3陈鲁豫的有效倾听艺术 12
3.2从台前到幕后的董卿 14
3.2.1《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走红 14
3.2.2《朗读者》的制作人 14
3.3从法制时政到综艺节目的撒贝宁 16
3.3.1《今日说法》的新闻性 16
3.3.2《挑战不可能》的“1+3”模式 16
第四章 新媒体语境下的主持人个性魅力保持 18
4.1全媒体时代的议程设置分析 18
4.1.1电视节目主旨的传达 18
4.1.2观众的接受与主持人的表达 18
4.2主持人语言的尺度 18
4.2.1互动的时效性 19
4.2.2“救场”体现主持人功底 19
4.3主持人个性魅力的锤炼 20
4.4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20
结束语 22
致 谢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
世界电视事业起源于19世纪末期,而最早出现开办电视的是美国,主持人这一概念也是起源于美国“Host”。中国电视事业的开展,是以1958年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试播为开端的,电视节目则是后期发展。中国电视的发展走过了三个时代:5080年代为注重舆论宣传的“宣传品时代”,90年代中期为电视节目艺术价值和创新价值的“作品时代”以及90年代后期以商品价值、经济发展为主的“商品时代”。[]而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核心人物,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是1981年,那一年,电台广播《空中之友》设立主持人机制,节目主持人是徐曼;同年在赵忠祥的电视节目中,央视首提“节目主持人”概念。电视主持人需要兼顾采写、编辑、播出、编导的能力,应该算是全能型的记者,所以要求主持人有记者素质。
新闻类、综艺类、服务类、访谈类、少儿类各种形式的呈现,标志着电视节目发展进入多元化的状态,因此也要求主持人应该显露不同的风格,服务节目的定位,在不同类型的节目中各类型主持人的不同风格也随之展现出来。
本文以鲁豫为典型案例,因为她在播报新闻的形式上有所突破,在谈话类节目中有明显的个人特点,而该类型节目真正成为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并吸引大众关注则是1996年3月于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的策划者们学习国外的“Talk show”的形式,从话题甄选,谈话层次设计,有关资料的准备,记者前期调查,嘉宾的选择与搭配,主持人的风格定位与现场组织策略,大屏幕使用,灯光设计,现场乐队,现场多机摄录和后期编辑等,各环节的设施和有机协调都体现出对海外同类节目的模仿和借鉴,但他们结合中国的国情,创作出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谈话节目。[]然而,自1996年至今整整二十个年头,纵观内地电视谈话节目市场,多的数量并不意味着高的质量。大部分电视台的谈话节目试图对此类精品节目进行简单的效仿,造成节目形式雷同,内容空泛,缺乏受众。经过一番收视大战过后,不少类似的节目不得不面临收视下滑的尴尬局面。
而从2005年董卿主持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也逐渐被观众认识、认可。她的个人风格深受观众喜爱。她的个人经历也充满曲折,而其幼时习诗、家教甚严等故事也启发着我们:主持人的风格需要靠自身修养来体现。在众多广播节目中“个性化”是成功的一个标志,节目的“编”与“播”、节目的性质、 主持人的媒体角色以及自身的修养、阅历,都会影响节目个性的呈现。从新闻节目到综艺节目,不同主持人的魅力都值得我们探讨学习;从撒贝宁、董卿、陈鲁豫等知名主持人个体出发,也可以梳理出电视主持人个性魅力与节目定位相适应的重要性,并启发更多播音主持爱好者条理性地沉淀自己的学识、提高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个性魅力。
基于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不同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分析,得出主持人个性魅力形成与保持的重要因素,以此启发业界同仁的学习交流。
自电视节目发展以来,各界对电视节目的形态,通过新闻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对节目选题、定位进行分析研究。如1999年,有针对新闻类的研究书目《中国新闻节目研究》,2014年的《中国电视节目创新研究》则侧重于创新转型发展,还有各类以节目形式为研究对象的篇目;同时很多学者也在艺术、传播学、新闻学等范畴内对主持人的素质提出了时代的要求,从语言、形体、播音技巧、新闻素养等方面进行研究。
1.2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新媒体时代下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增多,言论互动平台也很活跃,议程设置为受众开辟了“舆论场”。受众在欣赏个性化节目的同时,对个性化主持风格评头论足,甚至产生了诸多质疑声。主持人个性化风格应该怎样更适应节目定位、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怎样更能让观众接受,以及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利用“互动”来更好地传达节目主旨和个人思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