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发展及应对策略以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附件)

摘 要网络舆论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孳息,尤其在当今新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舆论的发酵非常迅速,突发事件的舆论传播更加快捷。这不仅表明公众的言论表达意识明显增强,同时也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特别是现在,新闻事件反转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及早明确对突发事件舆论危机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舆论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预判突发事件的舆论发展,并据此提出明确的应对策略,需要跟踪一个时期内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需要从不同视角去分析这些突发事件的舆论生成肌理,从而减少社会舆论戾气,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
目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意义 1
(三) 研究方法 1
一、新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 2
(一)舆论环境的大众化、生活化 2
(二)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 2
(三) 舆论热度爆炸式发展,舆论内容变化迅速 3
(四)舆论主体传播力强,但理性思考不足 3
二、新媒体条件下应对突发事件舆论的良好表现 5
(一) 官方的社会舆论危机公关能力 5
(二) 人民群众的持续密切关注 5
三、新媒体条件下应对突发事件舆论的不足 7
(一)新媒体平台未能及时有效地阻止负面舆论及谣言的传播 7
(二)部分公众号和网络媒体刻意引导网民负面情绪 7
(三)网民中部分阴谋论者为谣言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8
四、突发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应对策略 9
(一)提高政府理性应对突发舆情的能力 9
(二)加强新媒体平台的责任管理 9
(三)公众号理性发挥自己的“意见领袖”作用 10
(四)提高网民媒介素养和自我判断能力 10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信息时代,无处无时不存在着信息的交流和传播。特别是近些年来,网络新媒体飞速发展,自媒体成为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主流。处在这个新阶段的社会舆论,被赋予许多新的内容,并出现了新的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播的规律。特别是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网络舆论的发酵往往会达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汹涌的程度。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是最近一段时期内发生的突发事件中比较显著的代表性事件。
(二) 研究意义
近年来,新媒体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此条件下有关突发事件的消息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人们广泛接收。当今,安全突发事件频发,相关的新闻报道舆情也十分活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日益深刻。人们的舆论表达和传播内容对社会的秩序以及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影响力,甚至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增强人们在新媒体平台的言论责任观念,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对促进信息的交流以及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面对汹涌的舆论,我们应该更好地掌握新形势下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规律,加强网络舆论指导,创新和改善社会管理。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借鉴、整合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将通过查阅期刊、文书档案、书籍、报纸、互联网信息等等,确定自己的论文思路。
个案研究法
研究新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舆论的特征与应对策略,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作为个案研究,有利于该事件的精细化和深入的研究。
一、新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网络舆论的特点
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促使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今,对于一些社会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与传播速度较慢、范围较小、单向传播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和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给舆论的迅速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社会也因此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条件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发展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新特征。
(一)舆论环境的大众化、生活化
随着4G技术的普及和5G技术的萌芽,新媒体时代正在变成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新闻、评价新闻、编写新闻的自媒体时代。媒体从未像这个时代一样深入大众的生活,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处处与新媒体息息相关。
新媒体的繁荣和普及,也重塑了网络舆论的生态环境。新媒体已经参与到舆论传播的各个领域和受众群体,新媒体的网络传播方式也已经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传播方式。
特别是出现的各类圈子文化,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交聚合作用。人是社会型的动物,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有社交活动,每个人都渴求获取外界信息和表达自我意愿,这是人固有的特征。人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人人都离不开新媒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报告,截止到2018年12月,我国的网民达到了8.29亿,上网普及率达到59.6%,我国的手机网民用户达到了8.17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必定会在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更重要更不可取代的作用。
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
我国已经快速进入到了互联网智能时代。随着全国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络社会中来。同时,随着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各种新闻网站app的兴起,人们在越来越方便地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类事件的同时,也越来越热衷于点评各类事件,以及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持续关注新闻事件。
网络社会的便捷性不言而喻,在舆论方面亦是如此。但是,凡事都要辩证看待。网络环境在开放便捷的同时,也常常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由于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条件不同,人们的想法观念自然不同。不同人群的社会经历不同,看待同一事件的视角也会不同。有人会给出正能量的正面评论,呼吁人们理性看待各类事件,等待政府给出事实真相;但也有人会趁机煽风点火,或者并不相信政府给出的事实真相,在还不了解事件细节之前,便乱加猜测,编造或传播不实谣言,在社会上引起不和谐的声音。这些不同的想法、观念,可以在网上迅速传播,被所有人看到。不同的观念在网络上碰撞,相互攻讦。人们观念的多元化、丰富化,也体现了网络舆论内容复杂性的特点。
同时,自媒体时代的不期而至,使得各类微博大V、微信知名公众号广受网民关注。一旦社会上有各类突发事件发生,他们对这些突发事件的评论与立场更容易被关注他们的网民所看到并转发,进而影响更多的人。这些巨大的信息流量,自然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力量,却掌握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的人手中,这更导致了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
网络舆论内容的复杂性,在这次“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公交车与女私家车相撞坠江后,网上相关舆论内容便复杂多样。有人呼吁大家理性看待,督促政府和警方抓紧排查,弄清事实真相;有人关心还有多少人存活,督促警方抓紧救援,尽全力拯救每一个有希望存活的人;但也有人煽风点火,编造谣言说是因为女私家车逆行与公交车相撞导致惨案发生,进而在网上带节奏影射女司机这一社会群体,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因素。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