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期在纪录片中的作用(附件)【字数:6591】
摘 要所谓后期编辑,就是利用电脑软件对拍摄完成的视频素材做后期的处理,使之成为完整的影片。他较之导演是相对独立的存在,却也和导演有着紧密的联系。他要有相对独立的创作思想,但也要和导演达成思想主题的一致。如果说前期的拍摄是导演对剧本的第一次创作的话,那么后期制作无疑是对影片的第二次加工并且对最后的成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样性的剪辑手法,声音元素的混合以及别具一格的风格都是后期工作者手中的武器,其目的就是要提供给观众最完美的视听享受。所以,对于一部精品作品而言,一个好的后期尤为重要。
目 录
第一章 纪录片的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章 后期在制作过程中的任务
第三章 后期制作的解决事项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 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电影这门艺术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门艺术也发展出众多样式,例如喜剧,科幻,爱情,歌舞等等。但是要属历史最为悠久的题材那莫过于纪录片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就算得上是一部古老的纪录片。可以说自电影诞生之日起纪录片就已经存在了。
什么是纪录片?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记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美学奠基人——维尔托夫,反对认为扮演,强调纪录片的客观真实性;而“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扮演“纳努克”拍出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两人都是记录电影的先驱,却又风格迥异。关于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这一点也成为了纪录片流派纷争的源头。在此我们不必细说。
纪录片第一次真正出现在世人的眼里,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由弗拉哈迪所拍摄的风光记录影片风靡一时,把人们从虚构的电影故事带到了陌生遥远却又真实的世界,再现了真实的魅力。接着,对准社会现实的纪录片,又昭示了现实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构成了纪录片中分量最重,最体现纪录片类型特点的部分,这也是纪录片一直存在的理由。
近20年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纪录片在制作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在题材上有了更多更广的选取。纪录片的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也是千变万化,而制作手法也不尽相同。就国内而言,纪录片的创作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的纪录片引领了风光片的潮流;到了90年代初,《远在北京的家》为代表的现实纪录片引起较大的反响;在2012年,由陈晓卿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全民观看的热潮。而在去年有导演陆川执导的自然题材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也取得不俗的成果。这些都离不开国内的纪录电影人的辛勤探索,我们要感谢先驱者们为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第二章 后期在制作过程中的任务
从整个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来讲的话,后期制作同前期拍摄是同等重要的存在。如果说前期的拍摄是导演对剧本的第一次创作的话,那么后期制作无疑是对影片的第二次加工并且对最后的成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一部精品作品而言,一个好的后期尤为重要。为了更加便于阐述我的观点,本人从纪录片制作的整个流程来剖析后期制作在其中的重要性。
本次的毕业设计作品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的。欲以“书千计划”来展现现代人对文字阅读的精神缺失的现状以及相关人士为了社会文化的推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来引发观者的深入思考。所以本次的毕业作品是我们四个人的小团队的合作成果。我在我们的毕业作品拍摄团队里就是主要负责视频后期的加工。鉴于我们团队的实际情况,我所承担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素材整理,视频剪辑,视频包装。本次我们所要讨论后期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从此处出发,具体讨论校园学生纪录片拍摄制作团队中后期制作的重要性。
1.拍摄准备
在拍摄初期,后期制作的编辑是需要跟随小组进行多方面的深入交流的。尤其是导演和编剧。跟随导演,我们方可了解作品的中线思想和制作主旨;与编剧交谈我们才能知道我们所需要编辑的内容的细致问题。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都知道,一部作品的拍摄要从最基本的剧本创作开始做起。导演要思考的是:论题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编剧要思考的是:怎样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现选题;后期编辑则要想到:如何通过剪辑来表现纪录片思想中心?依据实际情况,在剧本的构思阶段,我们要认真倾听队友的剧本构思,借此努力构思作品后期制作的剪辑流程,为后期的作品剪辑构想一个大致的雏形。借此可以避免后期制作的时候没有准备而耗费时间。
对于导演来说,剧本的创作初期本身就是需要天马行空般的思维来进行架构整个剧本。如果我们是做影视后期的,这时就需要我和导演商讨某些镜头需要利用特效合成去打造导演的想法中的效果的可能性。在历史类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效果。例如,《圆明园》中的繁华宫殿景象就是后期利用3D建模来还原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因为,一旦拍摄完成,而后期制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就要耗时重新使用不同的画面来拍摄的镜头内容,那样会更加费时费力,不符合视频制作者的初衷。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土耳其一家公司山寨美国电影制作《土耳其星球大战》但是因为烂掉渣的“特效”而无人问津。因而,需要我和导演进行思想的交换,针对后期改变拍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2.拍摄前期
在拍摄前,我们四人对于作品的拍摄经过多次商讨。在筹划阶段,团队要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延长拍摄周期以及其他影响拍摄计划的情况出现。结合我们的自身情况,也吸取上次拍摄《南书房》的教训,我并非只是简单的制作后期,而不去参与现场的拍摄。跟组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提高我对于影片拍摄的参与度,更可以大大加深对镜头内容的记忆性。
3.拍摄现场
我们最希望的是现场拍摄的过程中对于灯光要做到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将人物很好地与外界环境关系处理好。在后期的制作中,可以尽量多的避免调整画面的光线。另外,场记要明确清楚的讲拍摄内容做好记录。以备我们后期查询。
4.后期制作
当前期的拍摄工作完成后,这时就需要后期工作了。许多人认为把完成拍摄阶段的工作看成是片子已经大功告成了,其实并非如此。前期的拍摄工作只是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可供加工的素材。整个纪录片片子的架构工作是要在后期制作中完成的,而其中编辑需要指导着大部分的工作。
所谓后期编辑,就是利用电脑软件对拍摄完成的视频素材做后期的处理,使之成为完整的影片。一般来说,影视的后期制作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二、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现在还包括动画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三、声音的出现和立体声的出现进入到电影以后,我们应该还考虑后期的一个声音制作的问题,包括后来电影理论中出现的垂直蒙太奇等。这三点是影视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目 录
第一章 纪录片的的诞生与发展
第二章 后期在制作过程中的任务
第三章 后期制作的解决事项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一章 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
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电影这门艺术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门艺术也发展出众多样式,例如喜剧,科幻,爱情,歌舞等等。但是要属历史最为悠久的题材那莫过于纪录片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就算得上是一部古老的纪录片。可以说自电影诞生之日起纪录片就已经存在了。
什么是纪录片?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记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美学奠基人——维尔托夫,反对认为扮演,强调纪录片的客观真实性;而“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扮演“纳努克”拍出作品《北方的纳努克》。两人都是记录电影的先驱,却又风格迥异。关于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这一点也成为了纪录片流派纷争的源头。在此我们不必细说。
纪录片第一次真正出现在世人的眼里,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由弗拉哈迪所拍摄的风光记录影片风靡一时,把人们从虚构的电影故事带到了陌生遥远却又真实的世界,再现了真实的魅力。接着,对准社会现实的纪录片,又昭示了现实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了纪录片创作的主流,构成了纪录片中分量最重,最体现纪录片类型特点的部分,这也是纪录片一直存在的理由。
近20年来,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纪录片在制作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比如在题材上有了更多更广的选取。纪录片的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式也是千变万化,而制作手法也不尽相同。就国内而言,纪录片的创作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的纪录片引领了风光片的潮流;到了90年代初,《远在北京的家》为代表的现实纪录片引起较大的反响;在2012年,由陈晓卿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全民观看的热潮。而在去年有导演陆川执导的自然题材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也取得不俗的成果。这些都离不开国内的纪录电影人的辛勤探索,我们要感谢先驱者们为之所付出的辛勤汗水。
第二章 后期在制作过程中的任务
从整个纪录片的制作过程来讲的话,后期制作同前期拍摄是同等重要的存在。如果说前期的拍摄是导演对剧本的第一次创作的话,那么后期制作无疑是对影片的第二次加工并且对最后的成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一部精品作品而言,一个好的后期尤为重要。为了更加便于阐述我的观点,本人从纪录片制作的整个流程来剖析后期制作在其中的重要性。
本次的毕业设计作品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的。欲以“书千计划”来展现现代人对文字阅读的精神缺失的现状以及相关人士为了社会文化的推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来引发观者的深入思考。所以本次的毕业作品是我们四个人的小团队的合作成果。我在我们的毕业作品拍摄团队里就是主要负责视频后期的加工。鉴于我们团队的实际情况,我所承担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素材整理,视频剪辑,视频包装。本次我们所要讨论后期的重要性也正是由从此处出发,具体讨论校园学生纪录片拍摄制作团队中后期制作的重要性。
1.拍摄准备
在拍摄初期,后期制作的编辑是需要跟随小组进行多方面的深入交流的。尤其是导演和编剧。跟随导演,我们方可了解作品的中线思想和制作主旨;与编剧交谈我们才能知道我们所需要编辑的内容的细致问题。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都知道,一部作品的拍摄要从最基本的剧本创作开始做起。导演要思考的是:论题的选择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编剧要思考的是:怎样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现选题;后期编辑则要想到:如何通过剪辑来表现纪录片思想中心?依据实际情况,在剧本的构思阶段,我们要认真倾听队友的剧本构思,借此努力构思作品后期制作的剪辑流程,为后期的作品剪辑构想一个大致的雏形。借此可以避免后期制作的时候没有准备而耗费时间。
对于导演来说,剧本的创作初期本身就是需要天马行空般的思维来进行架构整个剧本。如果我们是做影视后期的,这时就需要我和导演商讨某些镜头需要利用特效合成去打造导演的想法中的效果的可能性。在历史类纪录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效果。例如,《圆明园》中的繁华宫殿景象就是后期利用3D建模来还原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因为,一旦拍摄完成,而后期制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就要耗时重新使用不同的画面来拍摄的镜头内容,那样会更加费时费力,不符合视频制作者的初衷。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例如土耳其一家公司山寨美国电影制作《土耳其星球大战》但是因为烂掉渣的“特效”而无人问津。因而,需要我和导演进行思想的交换,针对后期改变拍摄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2.拍摄前期
在拍摄前,我们四人对于作品的拍摄经过多次商讨。在筹划阶段,团队要达成一致意见,避免延长拍摄周期以及其他影响拍摄计划的情况出现。结合我们的自身情况,也吸取上次拍摄《南书房》的教训,我并非只是简单的制作后期,而不去参与现场的拍摄。跟组进行现场拍摄可以提高我对于影片拍摄的参与度,更可以大大加深对镜头内容的记忆性。
3.拍摄现场
我们最希望的是现场拍摄的过程中对于灯光要做到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将人物很好地与外界环境关系处理好。在后期的制作中,可以尽量多的避免调整画面的光线。另外,场记要明确清楚的讲拍摄内容做好记录。以备我们后期查询。
4.后期制作
当前期的拍摄工作完成后,这时就需要后期工作了。许多人认为把完成拍摄阶段的工作看成是片子已经大功告成了,其实并非如此。前期的拍摄工作只是为后期的制作提供了可供加工的素材。整个纪录片片子的架构工作是要在后期制作中完成的,而其中编辑需要指导着大部分的工作。
所谓后期编辑,就是利用电脑软件对拍摄完成的视频素材做后期的处理,使之成为完整的影片。一般来说,影视的后期制作包括三个大的方面:一、 组接镜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剪辑;二、特效的制作,比如说镜头的特殊转场效果,淡入淡出,以及圈出圈入等,现在还包括动画以及3D特殊效果的使用;三、声音的出现和立体声的出现进入到电影以后,我们应该还考虑后期的一个声音制作的问题,包括后来电影理论中出现的垂直蒙太奇等。这三点是影视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98.html